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2016-09-14 21:27:41)
标签:

转载

分类: 生活日常
在美国,公共教育永远是美国博物馆的主题, 各类博物馆中更为注重了视觉艺术对于服务大众的探索,如何吸引大众的注意力,如何在空间场所设计上合理的表达所要展示的事物是博物馆展示场所设计的目标(关于这一点我曾在我朋友susan的LA图书馆介绍中感受到视觉的冲击)。这内蒙古博物院的设计也正是体现了它的视觉人性化设计,无论是从建筑本身还是展示空间的设计来说都充分展现内蒙古地区的自身特点。蒙古民族是北方游牧民族,自古逐水草而居。对于自然界万物生灵有着独特的理解,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生活方式,造就了蒙古族人民独特的审美。他们长年居于草原.对于头顶的蓝天,脚下的绿地,温暖的阳光以及纯净洁白的乳汁有着偏爱。太多数蒙古人偏爱蓝色、白色、棕色、绿色、浅黄、浅灰、红等颜色。白色是乳汁的颜色,象征着纯洁,善良和美好,标志着吉祥、幸福和富庶。蓝色是天空的颜色,象征着永恒,代表着长生天“(蒙语读作腾格里,是蒙古人最尊敬的神灵),蓝色也标志着辽阔,雄峻,诚实和智慧。棕色是土壤的颜色,象征着大地母亲。绿色是青草的颜色,象征着生命繁衍不息,标志着繁荣昌盛。黄色和浅黄是太阳和月亮的颜色。蒙古人的先人们崇拜日月星辰,黄色标志着光芒、灿烂和崇高。红色是朝阳的色彩,代表着亲热,温暖,高贵与蒸蒸日上。
      目前内蒙古博物院拥有展厅面积1.55万平方米,展厅陈列突出反映了草原民族的历史进程,生动展示了内蒙古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成果。博物院立足于内蒙古自治区丰厚的古生物化石、现生生物、历史文物、民族文物等资源优势,以“草原文化”为主题思想贯穿全部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形成“草原文化系列展览”,分布于博物院14个陈列厅。
      二层是中间表演大厅和《远古世界》、《高原壮阔》、《地下宝藏》、《飞天神舟》四个基本陈列介绍恐龙等古生物化石、现代动物、矿产和航天事业以及临时展厅展出一些关于草原民族习俗和和亲历程的绘画展示(已经在关于和亲的文章中介绍了):三楼《草原雄风》、《草原天骄》、《草原风情》、《草原烽火》四个基本陈列则以板块串珠形式展示了草原文化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的发展历程,简明、生动且通俗易懂;四楼是《草原日出》、《风云骑士》、《草原华章》、《古道遗珍》以及这个时段的特别展出《瀚海珍衣》(西域服装特别展出)六个专题陈列,主要呈现的是草原文化六大精彩之处,总之这些陈列多方位,多角度,点面结合地系统描述了内蒙古的完整形象。在整个的展示陈列中,展示物的种类多样,数目庞大,从古生物的骨骼化石到野生动物的模型标本,从内蒙古地区植被的陈列介绍到土地地质的分层详解,从内蒙古草原古战场到革命的硝烟,从民间生活器皿到服装服饰,从基本的民族民俗生活到新科技新技术在内蒙古地区的发展等等,所涉及的展示类型应有尽有,全面而详细的向人们介绍了内蒙古地区自古以来的每个阶段发展历程。 

内蒙古博物院的建筑规模可以说居全国省级博物馆前列,中间的表演大厅面积376平方米的高浮雕《草原的史话》,是目前国内博物馆中最大的浮雕,与大厅空间实现完美结合。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1、远古世界:内蒙古自然古生物化石陈列,展示自三十亿年前到一万年前起落恢宏的内蒙古古生物化石的概况、生物进化的历程、戈壁沧桑变迁的奇迹。尤其突出反映了内蒙古距今二亿二千五百万年到六千五百万年前的中生代,内蒙古曾是恐龙等爬行类动物生息的乐园,并成为当今世界驰名的恐龙化石产区。有体型巨大的查干诺尔龙、形态各异的鹦鹉嘴龙、似鸟龙、鸭嘴龙、原角龙等化石骨架;禽龙、剑龙、翼龙、甲龙、蜥脚龙、恐龙蛋、恐龙胚胎、恐龙足迹等化石精品。距今六千五百万年至一万年前的新生代,是内蒙古哺乳动物鼎盛时代,引人入胜的巨型猛犸象、埋藏奇特的两具披毛犀,堪称“中华之最”。不负内蒙古“化石之乡”的美誉。此古生物展厅是全国单位展厅面积最大的,采用2层的展示。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门口这个展示采用了光声效果,展示了恐龙的叫声,妞一直在找这是哪里来的声音。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采用许多的场景布置配合光电声乐带领我们进入这个虽然在历史上已经泯灭了依旧吸引着我们的古生物世界里。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晚白垩纪的锡林郭勒盟二连盐池的恐龙动物群。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晚白垩纪的巴彦满达呼的恐龙动物群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新世的乌兰察布四子王旗的哺乳动物群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世的哺乳动物群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晚更新世早期的鄂尔多斯市乌审旗萨拉乌苏河的哺乳动物群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看看这个诺氏古菱齿象的化石有多大啊。我们变得如此的渺小。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晚更新世晚期的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的哺乳动物群[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还有许多的化石展示。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这是早白垩纪的鹦鹉嘴龙的化石。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这是早白垩纪的查干诺龙的尾椎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这是早白垩纪的查干诺龙的胫骨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墙上还有各种科普介绍的图文,我也没一一拍下。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这是2个电梯口的浮雕墙画,正好下来的时候一开门好似猛犸象向我们走来了,带领我们进入这个神秘又神奇的远古时代。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我们也正好跟随着恐龙远去的脚步离开这个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这就是最具特色的内蒙博物院展示的查干诺尔龙化石,长26米,肩高6米,抬头高12米,重4.50吨。据介绍一天要吃掉300公斤树叶。从一层往上看去,在蓝天背景下以及悬挂着的翼龙衬托下,真的是好大啊。
        
1985年,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在锡林郭勒盟的查干诺尔建设一个大的化工厂。在建设工地上,人们发现了一副恐龙骨架。内蒙古博物馆当即派人进行发掘采集。这条恐龙全身骨骼的70%均保存良好。经鉴定,是一条生活在白垩纪早期的蜥脚类恐龙,称为查干诺尔龙,装架后它身长26米,高7.7米,肩背部高6米,胸阔3.3米,抬起头来有12米高,估计体重达40~50吨。

        如此巨大的蜥脚类恐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的头比其他蜥脚类龙要大得多;腰带(骨盆)上的肠骨、耻骨与坐骨愈合紧密;大腿骨长达1.8米,上面有许多凹穴,使肌肉附着十分有力。它的肩胛骨长达1.5米,显得细长,这在其他蜥脚类恐龙是很少见的。这些结构说明,查干诺尔龙的行动并不迟缓和笨重。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转载]内蒙古博物院(二)-二层的中央大厅和远古时代展厅
知识补充:
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5代12纪。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7个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新生代现在一般被分为三个纪:古近纪、新近纪和有争议的第四纪。这三个纪又可划分为七个世: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属古近纪),中新世、上新世(属新近纪),更新世、全新世(属第四纪)。在过去,古近纪和新近纪常合并为第三纪,它们因而也曾分别被叫做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