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

(2008-12-18 21:29:05)
标签:

杂谈

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

——《放翁家训》的启示

谭忠玉河北省东光县南霞口镇中学061600

陆游(公元11251210 年)号放翁。南宋爱国诗人。一生写有九千余首诗,爱国真情洋溢其间。这篇家训是他年纪八十时写的,家训中有这样的句子:“吾年已八十,更寿亦不过数年,便终固不为夭,杜门死矣,尚复何言?”作为他一生对后代的嘱托。今日读来,对世人亦有许多意义。

在《家训》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观点:善良做人是无条件的。他说:“且夫为善自是士人常事,今乃规后身福报,若市道然,吾实耻之。使无祸福报应,可为不善耶?”他认为,善良做人,是一种习惯,那种希望现在做了善事,来生有好报的人,是让人觉得可耻的。因为,如果没有这样的报应,就不善良了吗?

在《家训》中,我们看到了陆家的家风是十分地简朴的。“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他谈到,自己的先祖,曾官至太子太傅,却终身不积累什么财富,家里人生活上稍微要改变一下,他就不高兴。老年回到家,还住原先的旧房子,一要椽子也没有增加。“晚归鲁墟,旧庐一椽不可加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他家的良好的家风。

陆游在他对后代的训示中,谈到了陆家创业的艰难,同时,也谈到了他们的家法坚守的信念。“孝悌行于家,忠信著于乡,家法凛然,久而弗改。” 他教育儿子对人对事“当极恭逊”,重视耕读,不慕荣达,奉公守法(“恒素不闲生事”),远祸求安)“勿露所长,勿与贵达亲厚”)。淳淳教诲,其情切切。

陆游本人虽然在朝廷做过官员,但他的生活是俭朴的,甚至可以说是贫困的,以至于,他对自己的后事,做了这样的安排。“吾居贫,不喜为人言,故知者少,今启手足之后,乃至不能办棺殓,度不免以累亲故,然当痛节所费,但或入土则已矣,更不可藉口干人,以资他用。”看来,他连出钱为自己办棺殓之物都做不到,也许要麻烦亲戚朋友,但,他只要求能埋在土里就行了。而且不能用这作借口,来做其它的用途。

他在《家训》的最后,尤其提醒,家族中如果出现天姿特别优秀的少年,更要特别警惕。“后生才锐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对这样的人要特别地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让他接触不良之辈,通过多年的培养,有了远大的志向高尚的情趣,才能让他有所作为。

一个孝悌之家,忠信为本,俭朴处世,为善成习,不慕权贵,家中子弟,志向远大,情趣高雅,这样的家庭哪有不兴盛之理?陆家在唐朝当过宰相的便有六人,之后,也是“文儒继出,有公有卿”,成为宋朝世家旺族,家风何等的重要。

《放翁家训》给了我们多么良好的启示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