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之图书馆(国五)

(2016-12-20 06:46:47)
标签:

建筑

历史

文化

旅游

杂谈

分类: 华中.豫湘鄂古迹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之图书馆(国五)
图书馆位于狮子山顶的皇冠形仿故宫建筑,也是珞珈山麓最高的建筑,武大的精神象征。图书馆工程施工中,由于墙体砌砖方法不对,承重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缪恩钊要求施工方采取补强措施,在大阅览室四角增加四对钢筋混凝土柱子才达到承重要求,这一补强措施使施工单位增加造价2万元。又因为施工方将屋角做成了南方式的上挑形而非北方式的平缓形而被要求返工重建。在大门上方镶有老子的全身镂空铁画像。正面5楹(间)、中间3楹(间)为大阅览室,两边副楼,后两角处各有一书库楼。图书馆平面呈“工”字形,由目录厅、检索厅、阅览厅、书库和辅助服务厅五部分组成。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之图书馆(国五)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之图书馆是第五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之图书馆(国五)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之图书馆(国五)
图书馆其中书库使用面积约1186平方米,能藏书近200万册。该馆的设计在平面布局和空间组织上突破了中国古典建筑“相沿”的陈式,内廊的四隅切角处设有半圆弧形楼梯。南面的主入口为三开间单洞门,既用了西式双联廊柱,又用了中国古典建筑中的雀替、额枋;瓦作、施斗拱,皆参照清代建筑样式,中央主体顶层为八边形,北面的书库地下层外墙有收分,上立勾阑,形成高大的台座。两库间的联接体作如下处理:地下层外墙有以方窗为单元组合的大片玻璃窗,第二层的“围脊”上方中央有以五窗突起的阁楼。该馆是中西建筑设计理论、技艺、手法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的佳作,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率先采用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钢筋混凝土矿架和钢桁架混合结构)仿中国古典建筑的成功之作,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潮流、科学技术和时代精神。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之图书馆(国五)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之图书馆(国五)
图书馆于1935年8月竣工。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之图书馆(国五)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之图书馆(国五)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之图书馆(国五)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之图书馆(国五)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之图书馆(国五)
武汉大学老图书馆——被看作武汉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和精神象征。位于狮子山顶,背对东湖,南向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至高点。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之图书馆(国五)
外部装饰极具中国传统特色,顶部塔楼是个八角垂檐、单檐双歇山式。上立七环宝鼎,兼有排气之功用。牌匾的上的三个篆书“图书馆”。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之图书馆(国五)
屋顶上有采暖烟囱,南屋角立有粗大的隅石,北屋角立有小塔,其间护栏以左右的勾阑和中央的双龙吻背,造成“围脊”的效果。两副楼屋脊与大阅览室相连,叫“歇山连脊”。武汉大学早期建筑之图书馆(国五)
俯视图:前排为老斋舍,后排左边为法学院、中间为老图、右边为文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