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广教禅寺(国七)
标签:
建筑历史旅游文化佛学 |
分类: 江苏古迹 |


狼山 位于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自然风景区,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剑山和军山组成,西临长江、山水相依,通称五山。狼山居其中,海拔109米,最为峻拔挺秀,文物古迹众多,其他四山如众星拱月,狼山成为五山之首。另外,狼山又是全国八小佛教名山之首、“江海第一山”

远观支云塔






广教寺建于唐总章二年(669年),是一座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古刹。据《通州志》记载:"唐总章二年,由上即建大雄宝殿、殿阁、方丈室",山在巨浸中,设舟以济,号慈航院,后改广教寺"。狼山奉祀的开山师祖是僧伽,又称狼山大圣。传说当时狼山为白狼精占踞,大圣菩萨僧伽与白狼精斗法,以一袭袈裟遮遍全山降伏恶狼,白狼只得让出此山。从此这里香火兴起。成为佛教乐土。僧伽是唐朝高僧,唐高宗时,曾到长安、洛阳游历,为人治病,名声大噪。南游江淮时,医病治水,为百姓称道。唐中宗尊为国师。后世称他为"大圣菩萨"。






广教寺的山门,原为金刚殿,明嘉靖元年建,嘉靖年间曾有大水而一度没入水中。万历二年林云程重修。





法乳堂取"佛教正法,滋养弟子之法身,犹如母乳之于幼儿"之义,亦喻佛法是人间思想的精华,以滋养众生,予人智慧。法乳堂匾额楹联为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联云:"一堂都圣哲,万派尽朝宗。"



金刚殿屋顶。


1982年由著名国画家范曾创作的弘一法师像。

大佛殿山下的主体建筑,面阔进深各三间,为明代建筑。殿内供奉明塑释迦牟尼佛像,两侧墙壁上嵌着十八高僧瓷砖壁画。这组壁画是1982年由著名国画家范曾创作的,每块壁画高2.2米,宽1.3米。所绘的十八高僧是中国佛教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们安世高、道安、慧远、鸠摩罗什、法显、菩提达摩、智觊、吉藏、道宣、玄奘、善无畏、惠能、法藏、一行、鉴真、怀海、敬安、弘一。他们是佛教各派始祖、佛经翻译家、科学家、知名学者,神貌各异栩栩如生。这种用画像形式把从东汉至近代二千年历史中中国佛教的主要人物反映出来,在佛教艺术上是新的创造。赵朴初先生题写了"法乳堂"并撰写了门栏对联:"一堂都圣哲,万派尽朝宗"。



宋朝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智幻法师住持广教寺,弘法创业,修建寺宇,主持建造了大圣殿、支云塔,并塑僧伽像进行供奉,此后江淮一事许多寺院供奉僧伽像。智幻法师圆寂时,留下一偈曰:"当初不肯住长安,现像西归泗水间。今日还思展化,东来海上镇狼山。"后人称他为伽化身。为纪念智幻法师,明嘉靖年年间在寺内建幻公塔,至今保存.






抚台平倭碑,全名抚台李公平倭碑,位于狼山南坡山腰。该碑立于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记载了巡抚都御史李遂抗倭的功绩,反映了江北地区抗倭斗争的史实。1982年被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自白雅雨墓向上,山道之右,有一四角方亭,称为振衣亭。为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通州同知舒缨所建,嘉靖三十八年毁,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重建。

清末革命者白雅雨墓。白雅雨是南通人,爱国学者,李大钊的老师,辛亥革命时领导滦州起义,后壮烈牺牲。


远眺长江。

狼山的山门,为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僧圆恺所建。山门之外,石柱上镌有一副名联:

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游狼山,欣然命笔“第一山”(镇江焦山好像也是米芾题的第一山)


圆通宝殿是山上的主要建筑,又称"禹王殿"、"江海神祠",殿中供奉大势至菩萨像。大势至是佛教大乘菩萨之一,为阿弥陀佛的右胁侍,同阿弥陀佛及左胁侍观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佛经称,大势至以智慧光遍照一切,能断众生烦恼,使众生摆脱苦海。因广教寺被认为是大势至菩萨的道场,故供奉大势至菩萨像。这尊坐像高达4.5米。佛台用白梵石雕花镶嵌,佛龛木雕精美,殿内锦幛绣幔,金碧辉煌。两侧为十六尊者塑像。


塔四面五级,为楼阁式砖木结构,朱漆雕栏,腰檐成翘形,上覆以金色琉璃瓦。




狼山的广教寺是一寺两供奉,既是“西方三圣”之一“大势至菩萨”的道场,也是“大圣菩萨”的道场。狼山最高峰的支云塔,塔前有圆通宝殿,供的是大势至菩萨;塔后则有大圣殿,供奉的是大圣菩萨。


狼山赋







回看狼山。

中午的江海一锅 美味无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