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濠南别业(国三)

标签:
建筑历史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江苏古迹 |
说到南通,不得不说张謇。张謇是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张“实业救国”。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张謇(1853年5月25日——1926年7月17日),字季直,号啬庵江苏海门人,祖籍江苏常熟,生于海门市长乐镇(即今常乐镇)。
古代别业有几种意思,如别墅的雅称、除了正宅之外的宅邸、城镇郊区休闲所用的宅邸、容起居和游园观赏于一体的宅邸等。从1895年创建大生纱厂起,张謇就在南通经营,但近20年居无定所,直到1914年,张謇才建造了他在南通城里的第一所住宅,住宅于1915年6月落成,张謇举家迁入,称名濠南别业。“别业”是别墅的一种雅称。因为张謇老家在海门常乐镇,因而将南通城内的这一处住宅称为别业。濠南,是指濠河的南面,濠南别业是融住宅与园林于一体的建筑群落。
濠南别业位于城区东南濠河畔,建于民国3年(1914),是张謇在南通城区最早的一座私人住宅。濠南别业为英式建筑,总面积2438平米,是近代优秀建筑物之一。共4层。第一层为地下室,第四层为隔热层,第二、三层为卧室、起居室、琴书室等生活用房和办公室、书记室、记事室、会客室以及祭祖用的先像室。
濠南别业由南通籍的著名建筑师孙支厦设计,是我国近代吸收西洋建筑艺术的经典作品。濠南别业在1915年建成后,张謇举家迁入。1926年张謇先生就在此与世长辞。
绿藤爬上屋檐,圆弧台阶。
在南通博物苑的濠南别业门前,有张謇先生亲手种下的两株紫藤,老根粗枝,像是两条虬龙盘曲缠绕,直上三楼阳台上的铁架天棚,老干裂皱、枝蔓横斜,虽经百年风雨,仍然生机蓬勃。濠南别业门前的这两株紫藤,西边紫藤开白花,一串串的花序悬挂于绿叶藤蔓之间,瘦长的荚果迎风摇曳,远远望去洁白一片,就像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特别的好看。东边的紫藤开的是紫色的花,紫色花朵零星点缀其中,也蕴含有紫气东来的意思。这两株紫藤一白一紫,一东一西,相印成趣,相得益彰、在去年,它们已经被列入江苏省城市古树二级保护名目。
紫藤为长寿树种,民间极喜种植,成年的植株茎蔓蜿延屈曲,开花繁多,自古以来中国文人都欢喜在自家的庭院中用紫藤攀绕棚架,制成花廊,或者让它攀绕枯木,有枯木逢生之意。紫藤还可以做成姿态优美的悬崖式盆景,置于高几架、书柜顶上,繁花满树,老桩横斜,别有韵味。
铁艺栏杆
濠南别业北侧
濠南别业北门。
青砖墙面,白色勾缝。转角处有带水平凹槽的倚柱。
北面正中三联拱门柱,爱奥尼式柱头。
屋顶有巴洛克风格。
英式风格的长窗,两侧列柱。凹凸起伏,立面富于变化。
爱奥尼式柱头。
濠南别业是张謇在南通的第一个住宅,欧式建筑,座北朝南,宁静深邃 。
东侧游廊。
濠南别业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通博物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河之隔的城南别业位于市区环城南路1号。建于1902年,为张謇之兄张詧故居。建筑坐北朝南,平面呈“凹”型,前后围以砖墙,构成天井。建筑为欧式,楼高三层,清水砖墙,小瓦。彩瓷砖铺廊,上下楼走廊外侧以清水砖方柱托清水砖连拱。外门窗上部用机制红砖砌成弧拱,拱下为浮雕花饰,内门上部用机制红砖砌成平拱。1998年11月公布为南通市文物保护单位。
张謇与梅兰芳忘年友情的雕塑矗立在博物苑大门前。
濠南别业风格别致,气宇轩昂,如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通博物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人,造就了一座城。南通城,随处可见张謇先生的影子,这就是一位清末状元留下的财富。
第一家股份制纺织企业——大生纱厂(1899),
第一家农业股份制企业——通海垦牧公司(1901),
最早的民办师范——通州民立师范学校(1903),
第一座现代化的长江码头——天生港码头(1904),
最早的公路——港闸公路(1905),
最早的新式托儿所——南通新育婴堂(1906),
第一所设完全科的女子师范——通州女子师范学校(1906),
第一所纺织专科大学——南通纺织专门学校(1913),
第一所水利学校——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14),
第一所刺绣职业学校——南通县立女红传习所(1914),
第一所盲哑学校——南通盲哑学校(1916),
第一家农业气象台——军山气象台(1917),
第一所新型戏曲学校——伶工学社(1919),
第一家海外公司——南通绣品公司美国分公司(1920),
第一条铁路——大生三厂至青龙港铁路(1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