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六朝博物馆之六朝风采

标签:
建筑历史旅游文化 |
分类: 文物.博物馆. |
南京六朝博物馆二层的“六朝风采”展厅,展出了六朝时期的陶俑、青瓷、墓志、瓦当、石刻等大批珍贵文物,从美学视角为观众解读六朝艺术珍品。
鸡首壶因壶嘴作鸡首状而得名。是西晋至唐初流行的一种瓷壶。西晋时器形较小,圆腹,肩部贴一鸡首,小而无颈。壶嘴有的可通,有的是实心,壶肩部有系,小平底。东晋时,其主体也是圆腹盘口壶,但鸡首下有短颈,喙由尖变圆,冠加高,鸡尾消失,柄的上端高于口沿,肩带桥形方系。至南朝时,壶身整体加高,鸡颈较前期加长,盘口加深,柄也加高,肩部系多为双系。至于鸡首壶的用途,目前尚未有确切定论。
1972年在南京东郊麒麟门外灵山南朝墓出土的“青瓷莲花尊”,以莲花为主要装饰图案,集中了浮雕、模印、刻划等手法。南朝时期佛教盛行,莲瓣或莲花纹被广泛运用于器物装饰。在佛教艺术中,莲花代表净土,象征“自性清净”。莲瓣纹是南北朝瓷器最具时代特征的标志,“青瓷莲花尊”就渗透着浓厚的佛教色彩,是罕见的佛教艺术珍品。,“青瓷莲花尊为南北朝时期同类器物中最大最精美者。造型端庄宏伟,高达85厘米,堪称“青瓷之王”。
六朝陶俑系列,是研究六朝服饰文化的重要例证
六朝石俑
六朝时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发展的高峰,但是由于这个时期战乱频繁,使得流传下来的南北朝书法作品,除了少量墨迹和写经,其余大部分都是碑刻和墓志铭,考古发掘出来的墓志大多出自于士族大户的,换而言之就是艺术与历史价值并存,名人墓志占了很大比例,六朝博物馆里也做了专题展出。
竹林七贤和容启期”是南朝大型墓葬砖拼壁画中最为常见的画像主题,可见的包括今南京博物院馆藏的镇馆之宝西善桥南朝大型墓出图的“竹林七贤”砖拼画,这件错版的拼镶画并没有最终拼成,但是从局部的线条还是能显示出她的精美异常。
六朝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东吴时期的“釉下彩羽人纹盘口壶”描绘了羽人、仙草、比翼鸟、佛像等多种神异奇特的艺术形象,釉下彩画和贴塑浑然一体。釉下彩绘工艺改变了人们对釉下彩工艺始于唐代的认识,把中国釉下彩绘工艺出现的时间提前了近五百年,是研究汉末魏晋之际宗教发展历史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