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2016-04-07 09:00:53)
标签:

建筑

历史

旅游

文化

杂谈

分类: 江苏古迹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八年(1590年)的燕桥,位于徐州铜山区三堡镇四堡村燕营自然村。1993年10月公布为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2月23日,公布为江苏省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是继白家桥之后,成为苏北地区第二座省级文保单位的古桥,二桥都在徐州铜山区境内,一在北、与山东界,一在南、与安徽界。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现桥头所立仍为市保碑文保碑简介:燕桥位于铜山县三堡镇四堡村,是古时徐州至南京驿道的必经地。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为三孔石拱桥,南北向。桥长30、宽7、净高4.6米。桥孔采用青石券顶联锁式砌法,以中孔最大,单跨6米,左右两孔单跨各4米。两券之间作分水金刚墙以承券脚。金刚墙两侧各置一对吸水兽。桥墩迎水一面作两伏龟,龟首仰翘,作分水尖。桥面原有石护栏,望柱头上分别刻有石猴、石蘑菇等,现已无存。民谣描述其状为:“四个平四个端,四个蘑菇四个尖,四个石猴把两边。”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燕桥,1985年12月公布为铜山县文物保护单位,名称为“四堡燕桥”。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包括燕桥、燕王塔的燕山文化生态景区正在建设中。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四堡燕桥,印刻着浓厚的民族和乡土色彩,是乡村历史文化演变发展的忠实记录,是我们应该珍惜的乡村文化遗存。巨龟安卧其上,首翘头昂迎向水面,以龟首分汊水流,减少洪水对桥面的冲击力。另外,巨大的石龟还承受着桥墩的重量,其用意之巧,让人慨叹。低头的是鳖,抬头的是龟,意为“低头看水流,昂头观天象”。南侧石鳖体形与石龟相似。如今的燕桥长28米,宽7米,该桥为三孔石拱桥,高10米,三个拱洞中,外侧的两个宽约4米,中间的一个宽约5米,桥孔为青石券顶联锁式排列,桥孔为三分之一圆弧,孔洞下可通舟楫,三孔如长虹一般宛然于水面上。为增加桥梁的稳固,拱券和桥墩各部分石料之间,均使用了腰铁,以增强砌石之间的相互拉力。桥面上铺青石,桥身中央微微高起,坡势平缓,以利车马之行。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分水尖上的伏龟和桥墙上的龙头,是燕桥的一大看点,特别是伏龟,两只龟首,一平伸一昂头,平伸的那一只,十多年前被盗,追回后,前几年才复于原位。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被盗巨龟的回归。(上图来自网络)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石作精细,拱券石面平直、石缝严密,虽然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但其合拢时,依旧用了纵联砌法的尖拱技术,所以坚固无比,难怪经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二次战火,只有桥栏、桥面等受到损毁,拱券基本未伤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破残的桥心石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东侧桥墙,原先也有二只龙首,战争中时炸毁,现桥墙上仍露有断石。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徐州古称彭城,地接四省,是兵家必争之地。明代,燕王朱棣北伐,屯兵扎营于此桥之北,称燕营,后来燕营便成了地名,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始建此桥,遂以燕桥名之。燕桥南北架跨灌沟河的支流,这里与现安徽的萧县(古属徐州)交界,古驿道经过此桥。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古驿道。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不远处的京沪铁路,一趟客车呼啸而过。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几块原先的栏石散落于古桥边侧的荒草中。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三堡镇、四堡村,即是古时从徐州府向南的第三、第四个铺递(十里一铺),称三铺、四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