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燕桥(省保)

标签:
建筑历史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江苏古迹 |
现桥头所立仍为市保碑文保碑简介:燕桥位于铜山县三堡镇四堡村,是古时徐州至南京驿道的必经地。始建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为三孔石拱桥,南北向。桥长30、宽7、净高4.6米。桥孔采用青石券顶联锁式砌法,以中孔最大,单跨6米,左右两孔单跨各4米。两券之间作分水金刚墙以承券脚。金刚墙两侧各置一对吸水兽。桥墩迎水一面作两伏龟,龟首仰翘,作分水尖。桥面原有石护栏,望柱头上分别刻有石猴、石蘑菇等,现已无存。民谣描述其状为:“四个平四个端,四个蘑菇四个尖,四个石猴把两边。”
燕桥,1985年12月公布为铜山县文物保护单位,名称为“四堡燕桥”。
包括燕桥、燕王塔的燕山文化生态景区正在建设中。
分水尖上的伏龟和桥墙上的龙头,是燕桥的一大看点,特别是伏龟,两只龟首,一平伸一昂头,平伸的那一只,十多年前被盗,追回后,前几年才复于原位。
被盗巨龟的回归。(上图来自网络)
石作精细,拱券石面平直、石缝严密,虽然拱券采用纵联分节并列砌置,但其合拢时,依旧用了纵联砌法的尖拱技术,所以坚固无比,难怪经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二次战火,只有桥栏、桥面等受到损毁,拱券基本未伤
破残的桥心石
东侧桥墙,原先也有二只龙首,战争中时炸毁,现桥墙上仍露有断石。
徐州古称彭城,地接四省,是兵家必争之地。明代,燕王朱棣北伐,屯兵扎营于此桥之北,称燕营,后来燕营便成了地名,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始建此桥,遂以燕桥名之。燕桥南北架跨灌沟河的支流,这里与现安徽的萧县(古属徐州)交界,古驿道经过此桥。
古驿道。
不远处的京沪铁路,一趟客车呼啸而过。
几块原先的栏石散落于古桥边侧的荒草中。
三堡镇、四堡村,即是古时从徐州府向南的第三、第四个铺递(十里一铺),称三铺、四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