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2016-01-19 22:05:02)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物.博物馆.

中国古代陶瓷为上海博物馆的收藏特色之一,上海博物馆中国古代陶瓷馆展厅面积1300平方米,共陈列了展品500余件。上海博物馆的收藏很成系统,各大瓷窑都有。有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灰陶,商周及春秋战国时代的原始青瓷、东汉时代的的青瓷,还有唐朝的唐三彩。宋、金、辽时代,各地窑场林立。元、明、清三代,景德镇成为中国瓷业的中心,所烧制的釉下彩、釉上彩和颜色釉瓷器皆有展出。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马家窑文化彩陶圆圈纹壶,马厂类型,公元前2200-前2000年。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马家窑文化彩陶圆圈纹壶,马厂类型,公元前2200-前2000年。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马家窑文化彩陶鸟纹壶,石岭下类型,公元前3800年左右。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良渚文化黑陶高柄盖罐
公元前31世纪—前22世纪 
通高21.8厘米,口径7.6厘米
1986年上海市青浦区福泉山遗址出土

分布与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区的良渚文化,以1936首次发现与浙江余杭良渚而命名。所制陶器以灰胎泥质黑衣陶最为典型,表面光亮细腻,造型规整别致,少数器物刻有精细流畅的花纹。此器为泥质黑衣陶,器呈直口、广圆肩、扁圆腹、高圈足。罐口上覆一细长的高柄盖,高柄中间有一上下贯通的直孔,中段内弧,下部饰三道凸弦纹和镂孔。圈足上饰三组由弧线三角形与椭圆形镂孔组合的图案。陶罐器表漆黑光亮,并且彩绘多道红褐色宽带纹。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灰陶骆驼(唐)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婺州窑青釉堆塑人物罐(三国)

婺州窑,位于今浙江金华地区,在金华、兰溪、义乌、东阳、永康、武义、衢州、江山等地均发现遗址。唐代属婺州,故名婺州窑。婺州窑瓷器以青瓷为主,还烧黑、褐、花釉、乳浊釉和采绘瓷。婺州窑始烧于汉经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宋到元,盛于唐、宋,终于元代。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唐。彩绘彩色釉陶骑马女俑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彩绘彩色釉陶骑马女俑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彩绘彩色釉陶骑马女俑
唐 
通高39.2厘米,长38.7厘米

唐代彩色釉陶通常被称为唐三彩,以黄、绿、白三色最为常见,这件三彩骑马女俑,造型准确,形象生动,写实逼真。马的头部略小,脖颈粗壮强健,眼睛炯炯有神,臀部精壮浑圆,腿颈细长。马的毛色雪白,马鬃梳剪整齐,马尾挽成一个小髻,鞍勒装饰更极尽豪华。头部微微靠左,富有动感,活脱脱一匹栩栩如生、神行兼备的神骏宝马。整件陶俑色彩丰富,工艺精湛,代表了唐三彩制作的高度水准。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彩色釉陶骆驼载乐伎俑,唐,公元618-907年。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唐代彩色釉陶通常被称为唐三彩,以黄、绿、白三色最为常见。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唐代瓷器的形式,有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和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两大系统,而以越窑更为有名。越窑窑址主要分布在浙江上虞、慈溪上林湖、余姚、诸暨等地,这一带也是唐代的制瓷中心之一。越窑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早在商朝末年就已成功地烧制成原始青瓷。至晚唐,越窑进入繁荣期,窑场增多,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明显提高。当时的越窑瓷器不仅行销国内,还远销海外。
越窑瓷器的釉色特征是青中略微带黄,人称艾色(如针灸所用艾草的颜色)。后来逐渐变化,如清水般的湖绿色成为越窑瓷器中最美的颜色。至于秘色瓷的生产则更为越窑瓷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越瓷有着莹润的釉色和坚硬的胎质,故陆羽称赞它是“类玉”、“类冰”,是“天下第一”;诗人徐夤则将越窑明净青翠的釉色比作“嫩花涵露”。
唐代越瓷的种类主要有碗、盘、壶、瓶、盏托、粉盒等。晚唐时的碗有了更多的式样,如荷花碗、荷叶碗、海棠碗、菱形花口碗等。图中这只就是海棠式碗,平底、浅腹、敞口,碗口做成海棠叶形,十分优雅别致。唐代饮茶之风极为盛行,这直接导致了茶碗的流行。陆羽在《茶经》中认为饮茶的碗以越窑产品为最好。唐代茶碗中敞口、坦腹、玉璧形底的式样在当时称作茶瓯,即《茶经》所记“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受半升已下”的品种。


上海博物馆之古代陶瓷(远古-汉唐)
唐越窑海棠式大碗为唐代的陶瓷器。高10.8厘米,口纵23.3厘米,口横32.2厘米,足径11.4厘米。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这是一件传世瓷器中造型独具一格的越窑青瓷碗。器形规整,丰满硕大,碗口如一朵盛开的海棠花。胎质细腻,釉色匀润,青中闪黄,润泽如玉。早在唐代,以浙江慈溪上林湖为中心的越窑,烧造了许多专供帝王享用的贡瓷,这件海棠式碗即是其中的一件精品。
    这件海棠式碗制作考究,釉层均匀,造型规整别致,是唐代越瓷中出类拔萃之作。从浙江慈溪上林湖唐代越窑窑址看,海棠式碗在当时有一定的烧造量。但无论是出土物还是传世完整器物,大多为体积较小的一种,类似这样的大碗较为少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