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之裕陵(乾隆)

标签:
建筑历史旅游文化石刻 |
分类: 华北.京津冀蒙晋古迹 |

裕陵下马牌。

裕陵:内葬高宗乾隆皇帝,孝贤、孝仪二皇后,慧贤、哲悯、淑嘉三位皇贵妃。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是清朝中期的著名君主。他25岁登基,在父、祖文治武功的基础上,奋发有为,勤于政事。政治上,继续平定国内叛乱,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加强民族团结并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在经济上,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屯田开荒。在文化上,提倡汉学,编纂大量图书。在他统治期间,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把“康乾盛世”推向了顶峰。他在位60年,又当了三年太上皇帝,享年89岁,是我国封建社会寿命最长、掌实权时间也最长的皇帝。孝贤皇后是弘历的嫡皇后。孝仪皇后是嘉庆皇帝的生母。同时,乾隆还是个大诗人,一生写了几万首诗,是世界上创诗最多的人。但我怀疑也可能有人代笔。


正在修缮中的裕陵神道碑亭。清朝的皇帝陵寝一般有大碑楼和神道碑亭(小碑楼)各一座。大碑楼石碑的功能是为皇帝歌功颂德;小碑楼里的石碑镌刻皇帝的庙号、谥号。

裕陵玉带桥 裕陵玉带桥在隆恩殿后、陵寝门前的玉带河上。单孔拱券,三桥并排。桥面两侧安装白石栏杆,龙凤柱头。该桥造型优美,雕刻精细,小巧玲珑。这种规制的石桥在清陵中仅此一例.

裕陵隆恩殿


二柱门,清代陵制,位于陵寝门以北不远的正中神道上。有两根四棱柱形的石柱和一个夹楼构成。石柱顶部是望天吼。此建筑虽名为门,实际上棺椁不从此处过,谒陵者也不从次通行,是纯礼制性的建筑,没有实用价值。道光帝慕陵开始不设置。


祭台五供。后为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和地宫。

裕陵地宫 裕陵是乾隆皇帝的陵寝,其地宫由九券四门构成,进深54米。从第一道石门开始,所有的平水墙、月光墙、券顶和门楼上都布满了佛教题材的雕刻,如四大天王、八大菩萨、五方佛、二十四佛、五欲供、狮子、八宝、法器及三万多字的藏文、梵文经咒。刀法娴熟精湛,线条流畅细腻,造像生动传神,布局严谨有序,被誉为“石雕艺术宝库”和“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是研究佛学和雕刻艺术难得的实物资料。目前在中国已发掘开放的陵寝中像这样的地宫,只此一例。


步入裕陵地宫,这个九券四门的地下宫殿里,展现给人们的俨然一个精美佛国世界。看来乾隆帝生前是崇信佛教,以至于其棺椁安放之处,灵魂的另一个世界里,是一座完整的佛教寺院布置,有山门、四大天王,还有八大菩萨、三世佛、五方佛以及二十四佛,佛塔、五欲供、神兽、八宝、法器、佛花点缀其中,加之洋洋洒洒经文咒语.这样都令后人相信,逝者的灵魂一定会到达西方极乐世界,逍遥佛国天堂。

四大天王八大菩萨浮雕。


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狮子献礼“浮雕

二十四尊佛像均为坐姿,表面上似乎都一样,但仔细看,他们的手印各异,每尊坐像的旁边还刻有几个藏字。裕陵地宫利用宫门、门券、宫壁、拱顶一切可利用空间,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布局,将一个完整的规制的佛教文化氛围营造出来。

精美的浮雕艺术。

精美的浮雕艺术。4道门的8个门扇上分别雕刻一尊菩萨立像,分别是文殊菩萨、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萨、除盖障菩萨、虚空藏菩萨、慈氏菩萨和普贤菩萨,合称“八大菩萨”。每尊菩萨像高约1.5米,全部为少女形象,个个头戴莲花瓣佛冠,高梳发髻,两耳佩环,身披绶带,璎珞垂珠,袒胸露腹,穿羊肠大裙,赤足亭立于莲花台上,体态婀娜,温柔安详,美丽端庄。莲花台下,海水粼粼,波光潋滟。



裕陵地宫中的最后一个券堂是金券,金券东西两壁的月光石上各雕刻了一尊佛像和一组八宝。其他部位则满刻藏文佛经和梵文咒语。所有文字排列严密整齐,字体端庄,刀法逎劲有力,满目是精美的浮雕,几无空白。

精美的浮雕艺术。

第二道门穿堂券的东西两壁上雕刻二十四尊佛,下雕刻的“五欲供”。五欲供分别是明镜、琵琶、涂香、水果、天衣等五种物品,是佛前的供养品,它表达的意思是:眼睛从明镜中可以看到颜色;耳朵从琵琶的弹奏中可以听到声音;鼻子可以闻到涂香散发出来香味,舌头通过吃水果可以品尝到其中的味道;衣服穿在身上会有触觉。由此可知,这五种物品分别代表色、声、香、味、触,称为“五境”。“五境”通过人的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能引起人们的五种欲心。这五种欲心经常困扰着人们,使人烦恼、忧愁、颓废、悲伤、愤怒、癫狂、愚昧、受苦,破坏着人们的种种善事。如果通过修身养性,真正做到四大皆空,六根清净,则能修成正果,死后能升上极乐世界.。

精美的浮雕艺术。

佛教里的天王浮雕。地宫第一道门洞券两侧墙壁上雕刻的四大天王之一:持国天王。持国天王是乐神的领袖,以琵琶为法器,守护着东方。

。

后一篇:清东陵之定东陵(慈禧,慈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