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定开元寺须弥塔(国六)

标签:
佛学建筑历史旅游文化杂谈 |
分类: 华北.京津冀蒙晋古迹 |

上图右为梁思成摄正定开元寺须弥塔。
开元寺须弥塔开元寺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诏改今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



第三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前三批共计500处。正定开元寺钟楼和须弥塔的文物价值极高。

开元寺须弥塔始建于唐贞观十年(636年),为九级密檐式方塔,高42.6米,外形具有明显的唐塔风格,类似西安大雁塔,且年代比大雁塔早16年。


须弥塔是正定古城“四塔”之一,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是我国建筑宝库的珍贵遗产。1956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殿西侧是砖塔,东侧即是钟楼。这种塔楼对峙的平面布局国内仅此一例。

须弥塔,俗称砖塔、方塔,坐落于钟楼西侧。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

塔身第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



石腰线以上全部由青砖砌筑。正面辟石券门,门框刻以花瓶、花卉图案,门循浮雕二龙戏珠。门楣上端镶嵌长方形石匾,上面镌刻“须弥峭立”四个楷书大宇。

“须弥峭立”

塔内第二层上部原作木斗八藻井,惜已毁坏。今塔内呈空筒式,内壁垂直,上下贯通。

第二层以上的八层,虽然各设一方形小窗,但无台阶攀登。

每层砖砌迭涩檐,四角悬挂风锋。塔身宽度自第二层开始收缩,外观清秀挺拔,简朴大方,颇似西安唐代小雁塔,是叠涩出檐塔的典型作品。在塔下聆听铃声,那是悠远的来自唐朝的声音。

正定开元寺主体建筑法船殿遗址。

须弥塔刹座、仰莲、覆钵均系砖砌,四周置铜境,光亮夺目。其上,系金属质刹杆、宝殊。宝珠多达四枚,显得格外挺拔关于须弥塔建造时代,地方志记载不详,未足凭信。根据现存实物并结合历史记载推断,此塔可能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唐乾宁五年(公元898年)重建。后虽经历代维修但依然保持唐代建筑特点。



“五代巨碑”碑额。该碑的主人有可能是五代后唐时期的成德节度使安重荣。“

五代巨碑”碑文局部。



千年巨型赑屃


赑屃为龙生九子之长,貌似龟,有齿,力大,好负重。因此其形象经常出现在石碑之下。安置在开元寺里的这座赑屃据说是国内最大的一只,鼻孔象猪,昂着脑袋,形象笨拙而可爱




赑屃和残碑的残存部分,我觉得应该可以修复。

五代巨碑”碑文局部。




塔上钟楼。
前一篇:正定开元寺钟楼(国三)
后一篇:正定县文庙大成殿(国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