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博物馆历史文化陈列

标签:
历史旅游收藏文化杂谈 |
分类: 文物.博物馆. |

常州,古称延陵。

玉钺

玉玦,玉环



玉钺

人面纹玉琮





淹城遗址出土的独木舟。



南朝的龙纹砖

持剑武士画像砖

飞仙纹砖

莲花卷叶纹砖。


铜镜


漆器 南宋(1127年~1279年)

(左上)


戏剧始于宋代杂剧,明代起有南戏。宋末元初,孔学诗作《秦太师东窗事犯》,为常州最早的杂剧作品,后有陶国瑛的《森罗殿》。明代有蒋孝编的《南九宫谱》,为南曲填词的规范之书。此时昆曲开始流入常州,深得世家子弟欢迎,渐成风气。曲艺这种形式,兴盛于明代,主要有古弹词、古评话和由地方小调演变而成的唱春。


来自我老家金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刻纸是一门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金坛是中国刻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金坛刻纸早在隋唐时期,双喜、门花、堂花、灯花、鞋花、花鸟虫鱼、人物戏文等刻纸作品便散见于民间,世代沿袭,在金坛地区形成了刻纸传统。金坛刻纸以蕴涵浓郁的江南地方特色而显其艺术魅力。2007年,金坛刻纸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金坛刻纸作为“中国剪纸”项目组成部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金坛刻纸具有作品幅式灵活,刻制手法多样,表现细腻丰富和构图精细繁茂等艺术特点。

所谓“留青”,就是利用薄薄的竹青和衬托竹青的红色竹肌,来刻出自然的千态万物、生动的人物形象及书法的神韵。有史料称,“清末,江苏常州的留青竹刻独占鳌头”。常州梳篦制作工艺技术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清乾隆年间,常州西门和南门一带有万余人从事梳篦生产。因而西门有“篦箕巷”,南门有“木梳街”。光绪年间,常州梳篦精品选送宫廷。

乱针绣又名正则绣、锦纹绣,是一种适宜绣制欣赏品的汉族刺绣工艺。创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始人为江苏常州武进人,现代女刺绣工艺家杨守玉女士。因其绣法自成一格,被诩为当今中国第五大名绣。乱针绣主要采用长短交叉线条,分层加色手法来表现画面。针法活泼、线条流畅、色彩丰富、层次感强、风格独特。擅长绣制油画、摄影和素描等稿本的作品。


纺织从古至今都是常州的支柱产业。

苏东坡逝于常州。




自唐代起,常州出了19名状元,2920名进士,仅次于北京和苏杭,居全国第四。宋大观三年,朝廷会试,一科300名进士中,常州府取53名,占总数的1/6,赢得了“儒风蔚然,为东南冠”的美誉。仅在明清时期,常州地区共出状元10人;榜眼10人;探花16人。常州古城留下了他们众多珍贵的遗迹。清代常州,文风鼎盛,先后涌现出具有全国影响的学派群体:以庄存与和刘逢禄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派”;以恽敬、张惠言为代表的“阳湖文派”;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以恽寿平为代表的“常州画派”以及近代以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为代表的“孟河医派”。以洪亮吉、孙星衍为代表的常州骈文派。清末大思想家龚自珍赞叹:“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又恰如文史大家赵翼绝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留下了众多遗迹。

淳化阁帖,我曾经寻访并博文之。


纺织从古至今都是常州的支柱产业。

苏东坡逝于常州。




自唐代起,常州出了19名状元,2920名进士,仅次于北京和苏杭,居全国第四。宋大观三年,朝廷会试,一科300名进士中,常州府取53名,占总数的1/6,赢得了“儒风蔚然,为东南冠”的美誉。仅在明清时期,常州地区共出状元10人;榜眼10人;探花16人。常州古城留下了他们众多珍贵的遗迹。清代常州,文风鼎盛,先后涌现出具有全国影响的学派群体:以庄存与和刘逢禄为代表的“今文经学派”;以恽敬、张惠言为代表的“阳湖文派”;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以恽寿平为代表的“常州画派”以及近代以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为代表的“孟河医派”。以洪亮吉、孙星衍为代表的常州骈文派。清末大思想家龚自珍赞叹:“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又恰如文史大家赵翼绝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留下了众多遗迹。

淳化阁帖,我曾经寻访并博文之。

























前一篇:常州博物馆之红木家具
后一篇:常州博物馆抗日战争滇西战役纪实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