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神功圣德碑

标签:
旅游建筑历史文化 |
分类: 江苏古迹 |
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在大金门正北70米处,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一年(1413年)为朱元璋撰述的歌功颂德碑及碑亭。神功圣德碑亭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筑平面为正方形,内置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原楼顶已毁。原碑亭为砖石砌筑,平面呈正方形,亭子的结构顶部已荡然无存,现仅存四壁,每壁各有一个宽5米的拱形门洞,外观如一个城堡,故俗称“四方城”。2013年7月,四方城加顶保护工程完工。


大金门位于下马坊西北750余米处,是孝陵的第一道正南大门。大金门原为黄色琉璃瓦重檐式建筑,现存砖石砌筑的墙壁,下部为石造须弥座,面阔26.66米,进深8.09米,墙壁辟有3个券门洞,中门较高为5.05米,左右两门高4.25米。

大金门中门。

四方城内神功圣德碑,立于龟趺(又名赑屃,龙的大儿子),龟趺昂首曳尾,宛然若生,背上驮“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正楷,长达2746字,字大如拳,历述了明太祖一生的功德,是明成祖朱棣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为其父朱元璋所立的。碑通高8.84米,碑身高4.78米,宽2.24米,厚0.83米,是南京地区地面现存石碑中最大的一个。碑上主要详述六部分内容。第一讲述朱元璋生于凤阳,为句容大族;第二他为民请愿,发迹定远;第三,定都南京,年号洪武;其四,废除旧制,选贤唯能;其五,分封诸侯平定天下;其六铭刻朱氏贵族百人。

四方城,四周围墙形如壁垒。


2012年5月,南京明孝陵四方城开始围挡施工,给四方城加顶的做法已经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保护城内已经被雨水侵蚀的神功圣德碑和四壁墙体,二是为了恢复四方城的历史原貌。 2013年7月,四方城加顶保护工程完工。
在判定是重檐或是单檐形式时,专家们参照了明初《中都志》所载明皇陵图,其中的两座碑亭均为重檐歇山。再依据北京明十三陵的建筑风格,以及孝陵碑亭的实际现状结构,专家们一致认为,孝陵碑亭应该采用重檐歇山顶的方式比较合理。


大金门位于下马坊西北750余米处,是孝陵的第一道正南大门。大金门原为黄色琉璃瓦重檐式建筑,现存砖石砌筑的墙壁,下部为石造须弥座,面阔26.66米,进深8.09米,墙壁辟有3个券门洞,中门较高为5.05米,左右两门高4.25米。

大金门中门。

四方城内神功圣德碑,立于龟趺(又名赑屃,龙的大儿子),龟趺昂首曳尾,宛然若生,背上驮“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正楷,长达2746字,字大如拳,历述了明太祖一生的功德,是明成祖朱棣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为其父朱元璋所立的。碑通高8.84米,碑身高4.78米,宽2.24米,厚0.83米,是南京地区地面现存石碑中最大的一个。碑上主要详述六部分内容。第一讲述朱元璋生于凤阳,为句容大族;第二他为民请愿,发迹定远;第三,定都南京,年号洪武;其四,废除旧制,选贤唯能;其五,分封诸侯平定天下;其六铭刻朱氏贵族百人。

四方城,四周围墙形如壁垒。


2012年5月,南京明孝陵四方城开始围挡施工,给四方城加顶的做法已经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这样做的目的,一是为了保护城内已经被雨水侵蚀的神功圣德碑和四壁墙体,二是为了恢复四方城的历史原貌。 2013年7月,四方城加顶保护工程完工。

在判定是重檐或是单檐形式时,专家们参照了明初《中都志》所载明皇陵图,其中的两座碑亭均为重檐歇山。再依据北京明十三陵的建筑风格,以及孝陵碑亭的实际现状结构,专家们一致认为,孝陵碑亭应该采用重檐歇山顶的方式比较合理。
前一篇:明孝陵---下马坊,神烈山碑。
后一篇:明孝陵神道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