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

(2015-09-02 16:31:06)
标签:

旅游

文化

历史

世界遗产

丝绸之路

分类: 西北.陕甘宁青新古迹
      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作为线路文化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新疆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等六个遗产地成为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是我国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项目,属文化线路类型。此次,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路网长度大约8700公里,包括各类遗迹33处。申报遗产区总面积为4.27万公顷,缓冲区总面积约为19万公顷。其中中国境内有22处考古遗址、古建筑等遗迹,包括河南省4处、陕西省7处、甘肃省5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处;哈萨克斯坦境内有8处遗产;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有3处文化遗产。
  位于新疆的6处遗产地分布在天山南北,申报遗产区总面积4278公顷,缓冲区面积7.53万公顷。高昌故城、交河故城等这六个遗产地在历史不同时期都曾发挥过区域性重要作用,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新疆位于丝绸之路的核心地段,在整个丝绸之路申遗项目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我三次新疆行,寻访了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新疆境内六个遗产地中的四个: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克孜尔尕哈烽燧、苏巴什佛寺遗址。北庭故城遗址和克孜尔石窟擦肩而过,略有遗憾。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
新疆自治区博物馆大厅的一幅地图,标注了新疆境内的六处遗产点。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
苏巴什佛寺遗址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陆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于公元前2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1]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形成其基本干道。它以西汉时期长安为起点(东汉时为洛阳),经河西走廊到敦煌。从敦煌起分为南北两路:南路从敦煌经楼兰、于阗、莎车,穿越葱岭今帕米尔到大月氏、安息,往西到达条支、大秦;北路从敦煌到交河、龟兹、疏勒,穿越葱岭到大宛,往西经安息到达大秦。[2]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因此,当德国地理学家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 最早在19世纪70年代将之命名为“丝绸之路”后,即被广泛接受。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该路主要以南海为中心,所以又称南海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2014年6月22日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世界文化遗产)
新疆高昌故城、交河故城、北庭故城遗址、克孜尔尕哈烽燧、克孜尔石窟、苏巴什佛寺遗址等六个遗产地成为新疆首批世界文化遗产。至2021年5月,上述六处世界遗产点全部寻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