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云龙区东山寺,位于徐州城东子房山西麓,始建于清道光初年。创始人为徐州接引庵住持僧定鉴法师。
清道光初年,彭城故黄河畔接引庵住持僧定鉴法师为避黄河洪涝,于是迁建子房山,名东山寺。 东山寺因在风景幽美的子房山,又有张良吹箫即“四面楚歌”散楚兵的传说,所以名闻遐迩,香火一度十分鼎盛,康熙、乾隆南下,曾驾临此寺,现留有乾隆御碑一方。
后逐步发展为一处拥有大雄宝殿,罗汉堂、斋堂、寮房、磨坊,僧人练功场、建碑的四进院落。
解放后,因年久失修,最后一任住持精密老和尚,被迫离开寺院,其大弟子东宽留守寺院,此后寺院改成“遣送站”,乐宽和尚还俗,死后葬于庙后,今其墓还在山上,文革期间,整个寺院遭灭顶之灾,荡然无存。
现东山寺坐东朝西,正对徐州火车站,庙后有张良铜像屹立在鸡鸣谭前,旁有天瀑飞流直下。寺内建有大雄宝殿、三圣殿、地藏殿、天王殿、子房殿、碧霞元君殿、钟楼、鼓楼、藏经楼、斋堂、餐厅、会客室等。
东山寺现为尼众道场,有尼僧3人,住持为宏音法师。
子房祠位于徐州子房山西麓,东山寺附近。子房山原名鸡鸣山,海拔127米,与云龙山,九里山,户部山并称徐州四大名山,子房山是以“汉代三杰”之一张良的字号命名的。

东山寺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子房祠子房祠又称子房庙、留侯庙。明宣德初年(1426年),徐州大旱,陈瑄乞雨子房山,不久果降霖雨,陈瑄便在山上修子房庙。正统本《彭城志》云:“子房山在城东五里,山上今有子房庙。”《彭城志》是徐州最早的一部官修志书,也是有关子房庙最早的原始记录。
明嘉靖本《徐州志·祀典》有云:“留侯庙二,一在留城,一在子房山,宣德初平江伯陈瑄建山上,景泰间知州宋诚徙山左新之。”宣德年间始建至景泰年间重修,仅仅约30年,不仅庙迁徙重修,而且改称留侯庙。这是历史记载第一次重修,到清嘉庆年间的重修,已不知凡几了。清人叹“崔嵬寝庙千年在”,实则仅300余年。这其间子房庙损坏事常有,如清朱彝尊来徐州访见子房庙,景象颇有些悲凉:“遗庙彭城故里,有苍苔,断碑横地。千年驿路,满山枫叶,一弯河水。”
子房庙里供有张良塑像,这在古诗中就有“提示”。明宣德年间,陈瑄建的子房庙,便塑有张良像。明刘荣嗣访子房祠,目睹过张良塑像:“落日荒城试问津,子房遗像俯河濵”。300年后,逮及清代,徐州人徐渊《登子房山》也有云:“叩祠拜留侯,遗像想姽嫿”。这说明,子房庙里一直塑有张良像。诗人虽然没有更多的笔墨来描述,从这些诗句里,可以想象出古时的张良塑像,一是高大,在黄河边,即可以看到山上子房庙里的塑像;二是“姽嫿”,与《史记》中司马迁笔下的“状貌如妇人好女”相仿佛,娴静美好。

始建于明代的子房祠。
经过改建山门后的子房山,现在已面貌一新。子房山上的子房祠位于东山寺后,是一排石头平房。门上悬挂着“子房祠”的牌匾,门旁一幅对联:“留侯兴汉功垂千秋,黄石授书识破玄机”,里面供奉着汉留侯张良像。祠庙虽然简陋,但四时香火不断,祭拜者络绎不绝,那烟雾氤氲中绵绵不绝的是世代徐州人对这位留侯的崇敬之情……
扩建后的子房祠在原子房祠旁,子房祠为当代仿古式建筑,大殿下有200平米的地下室,地面显露部分高10米,琉瓦抱柱、气势恢宏。新铸张良铜像,身着汉服,仪态肃穆端庄,貌若帅哥,气宇昂然,铮铮铁骨。

“舞动汉风”碑高2.9米,“舞动汉风”四字碑文由马三力先生所书。
“子房萧韵”碑与“舞动汉风”碑同高,碑文“子房萧韵”由徐州市佛教协会会长果光大和尚手书,碑阴为胡德兴先生书丹。子房箫声,为徐州古代八景之一。
徐州作为古战场,八百里群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位于城东北的子房山,原名“鸡鸣山”,相传楚汉之际,张良为了瓦解楚军,巧妙使用了攻心术。他训练了一批吹箫能手,制作了许多大型风筝,风筝下悬挂箩筐,将吹箫者置于其中。张良坐镇鸡鸣山指挥,乘风势将风筝放到楚军阵地上,一时洞箫齐鸣,凄婉的箫声勾起了项羽江东兵的思乡之情,八千子弟弃甲而散,汉军不战自胜。
从此,鸡鸣山改称子房山,“子房箫声”亦成为千百年来征战厮杀,以计取胜的绝唱。
徐州作为古战场,八百里群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位于城东北的子房山,原名“鸡鸣山”,相传楚汉之际,张良为了瓦解楚军,巧妙使用了攻心术。他训练了一批吹箫能手,制作了许多大型风筝,风筝下悬挂箩筐,将吹箫者置于其中。张良坐镇鸡鸣山指挥,乘风势将风筝放到楚军阵地上,一时洞箫齐鸣,凄婉的箫声勾起了项羽江东兵的思乡之情,八千子弟弃甲而散,汉军不战自胜。从此,鸡鸣山改称子房山。
为纪念张良,明宣德初年,子房山曾建子房祠,殿内供奉张良像,因张良被封为“留侯”,民间又称“留侯祠”。清代嘉庆年间,祠庙重新修葺,后庙宇废圮。
风云变幻,沧海桑田,两千两百年弹指一挥间。昔日铁马金戈的古战场,早已天翻地覆,换了人间;当年楚汉英雄们的霸业雄风,只有在史书和传说中寻觅。

依山而建的小区景观园里,新竖起了一座张良铜像,衣袂飘飘的张良正手持竹简注视着前方,铜像下端刻着简历:张良,字子房,韩国人。

鸡鸣山

张伯英书“子房山”

发现残存的碉堡一座。

子房山间的超级天然防风羽毛球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