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州桓魋石室墓(徐州市文保)

(2015-07-25 14:48:44)
标签:

历史

旅游

文化

古墓

古迹

分类: 江苏古迹
桓魋墓位于铜山区茅村镇洞山的桓山西麓,桓魋墓是春秋时期宋国司马桓魋之墓,该墓依山凿成斜坡式墓道,墓道两壁有较多的石刻,且多为元明之际凿刻而成。因年久风化,字迹亦多模糊。墓道壁面上有“桓魋石室”四个正楷大字,为明朝钦差曹运总兵官杨茂手书。明正德3年(1508年),钦差广东知监太监傅伦来徐曹运,于石室旁刻诗一首。苏东坡任徐州知府时,曾多次游桓山,并留下10余篇诗文以纪其事。徐州桓魋石室墓(徐州市文保)
桓魋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司马,属于一方强权人物,宋国国王有时都得听他的。他有个弟弟,叫司马牛,是孔子的弟子。司马牛在论语中给后人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人皆有兄弟,我独无;然后孔子劝他:德不孤,必有邻。这说明司马牛在说这句著名的话的时候,他的长兄司马桓魋已经去世了。

    桓魋之所以留传至今,正是因为他和孔子的这层关系。话说公元前492年,孔子六十岁。时孔子在卫国,因为和南子的绯闻,同时卫灵公离世,卫国内斗。孔子秉着“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原则,决定离开。这时,司马牛向他推荐了宋国,说自己的哥哥在那里,一定能照应好,并一再坚持。孔子答应了。

    到了宋境,见很多人在制作陶俑,一问,说是为大司马桓魋做殉葬用的东东呢。孔子感慨一句: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又走了一段,见大批群众在修凿一座巨大的石室墓,已经凿了3年,还未完工。一问,还是桓魋所为。当时的桓魋只有38岁。孔子从此对桓魋产生恶感。

    当时宋国国王是宋景公,他一心想收留孔子师徒,委以重任,桓魋眼见自己地位不保,便屡进谗言,最后更派人暗杀孔子。幸好有人提前通告,孔子先走一步,否则后果难料。孔子逃离宋国后说了一句话:天降圣德与予,桓魋能奈我何?
    孔子的这句话使桓魋名垂史籍。
徐州桓魋石室墓(徐州市文保)
布满灰尘的文保碑。徐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桓魋石室墓  徐州市人民政府一九八五年十二月五日。
徐州桓魋石室墓(徐州市文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