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州.季子挂剑台

(2014-11-13 16:52:27)
标签:

历史

旅游

文化

古迹

分类: 江苏古迹
 徐州.季子挂剑台

     《史记·吴太伯世家》,曰:“季札之初使,北遇徐君。徐君好季札之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
季子,名札,为春秋时代吴国的公子,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札挂剑的故事,也许最能表达中国古人对于友情及诚信的理解。如今在徐州云龙山西坡杏花村内,徐君墓、挂剑台、石坊矗立,横额上镌刻着“季子挂剑台”五个大字。拾级而上,登临高台,在徐君墓冢旁筑有碑亭,铭刻着挂剑故事的原委。景墙两侧镶嵌着题刻:“挂剑酬心,践信泉台。”挂剑台作为诚信的象征,是一座友情与仁义的丰碑,表明了古人对情、对意、对诚实、对诚信的一种珍视。
春秋时期吴王余祭四年春天。季札奉命出使鲁国,接着又访问郑国、卫国、晋国。途中,路过徐国,受到徐国国君的热情招待。季札带宝剑经过徐国,徐国的国君看到这口宝剑,他嘴上虽然没说,可脸上的表情却显示着很想得到这口剑。季札因为还要佩戴宝剑出使中原各国,所以没将宝剑献给徐君,但心里已经决定,回程时一定将宝剑献给徐君。当年秋天出使各国后,季札又路过徐国,而徐君已经去世,埋葬在徐国都城的郊外。可是,季札还是要解下宝剑赠给徐国的嗣君。随从急忙劝阻:“此剑乃吴国之宝,不可以赠人。”季札回答说:“当日路过,徐君观剑,口虽不言,脸上的表情却显示着爱剑之意。那时,我已决定回来再献。如今他故去了,我不献剑,即是欺骗自己,为一口剑而自欺,正直的人不为。”于是季札把剑挂在徐君墓地的树上,行礼之后,便踏上归国之路。
中国有句俗语:“人在人情在,人不在断往来。”季札的行为,表现了对友情的坚定,一诺千金,生死不逾。何况,这许诺还没有付诸言语,变成契约呢!
“挂剑”这件事过了三十年以后,因为看不惯侄子们争权内讧,季札去了江苏常州,古时称延陵,由此,得了“延陵季子”的称呼,并终身不再回吴国都城。
徐国人非常赞赏季札的行为,就来歌唱道:“延陵季子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
最让人追怀的,还是他的挂剑酬友。唐代诗人杜甫在《哭李尚书》一诗中有这样两句:“欲留挂徐剑,犹回忆戴船。”宋代诗人黄庭坚《李濠州挽词》咏也有两句:“挂剑自知吾已许,脱骖不为涕无从。”由此,可以证明“季子挂剑”的文化影响。
后世诗曰:延陵季子, 不负初心, 徐君已死, 挂剑坟林。
季子挂剑的故事的主体似乎是季子,没有错,故事是季札和徐君两个人演义的,季子为主要方面。但是,如果没有徐君,没有徐君墓,这个故事便无从成立,季子挂剑台也就没有了,这是客观的事实,谁也否认不了。换个角度讲,也就是从徐君的方面讲,徐君是主体,是徐君的仁义和治国成就感动了季子,才有季子挂剑的故事。单从建筑遗存的角度看,徐君墓是基础,也是其中的主体。所谓挂剑台就是徐君墓,季子“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是再清楚不过的。有资料说,季子挂剑感人至深,于是人们便把徐君墓称为挂剑台,这便是挂剑台的原始意义。                                                                                                                                                                            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春秋吴国第十九世国君寿梦有四个儿子:长子诸樊、次子馀祭、三子馀昧、四子季札。在四子之中,季札博学多才,贤德仁义。寿梦想效仿周太王立文王为继任君王的立贤传统,准备立季札为君。在吴国的权力交替中,季札曾四次礼让国君之位。鲁襄公十二年(公元前561年),吴君寿梦去世,根据寿梦遗命,吴公室欲立季札为国君,季札则坚持确立嫡长子继统原则,礼让不受,使寿梦遗命终究没有实现。在季札的坚持下,乃由长子诸樊总揽政事担当国君。诸樊等到父王丧期过后,又要将国君之位让给季札季札再次辞谢。吴国从诸樊(公元前560年)到馀昧(公元前527年),三世30余年间的权力更替过程中,均按照兄终弟及的殷制进行。多次的王权更替,都因为季札坚持礼让,确保了国家权力的顺畅交接,制止了可能引发的内乱,使吴国赢得一段宝贵的稳定发展时期,终于成为春秋一霸。馀昧死后,按照兄终弟及的殷制,应该轮到季札为国君,国人也希望授权于季札季札再次礼让并逃去,馀昧子僚及位。王僚继统,既违背先王寿梦和诸樊的必致国于季札的遗命,也不符合嫡子嗣国的礼制,终于成为公子光杀王僚代立的口实。公元前515年,即吴王僚十二年,诸樊的长子公子光派专诸刺杀吴王僚,自己做了吴国的国君,即吴王阖闾。当时季札在晋国,听到吴国的政变后返回,此时的阖闾想把国君之位交给季札,但季札坚决推辞不愿接受,他说:“你杀死了吴国的国君,我如果接受你让出的国君之位,岂不是与你合谋篡位吗?” 季札于是去了延陵(今常州),因之世人称他为“延陵季子”。也是常州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文始祖。  而常州城的建立也从公元前548年吴王封季札于延陵开始。                                                                                                                                                                           我作为一名常州人,在徐州的季子挂剑台怀念常州的先祖,一个字: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