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在路上的顾
在路上的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895
  • 关注人气:2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坛戴王府(省保)

(2014-10-13 10:22:24)
标签:

历史

文化

建筑

军事

古迹

分类: 古城金坛

    我老家在横街,从出生起直到95年横街拆迁,住了25年,小学在矢巷的中心小学,中学在横街东首的华中,03年又搬到横街住。矢巷和横街东西向平行,县前街南北向贯穿之,对于位于金坛市沿河西路66号(原县前街18号)的戴王府很是熟悉。              

      戴王府是太平天国戴王黄呈忠府第,建于1862年太平军攻克金坛的第三年。县前街的戴王府老宅与小学一墙之隔,老宅那时还不叫戴王府,这一带的老宅还有许多,放学后常在附近玩耍,记得老宅的两扇门常年紧闭,很是神秘,有一次门未上锁,我和几个小同学轻轻推开门,探进头去,昏暗中看见几幅棺材,吓的我们扭头就跑,一直跑到横街都没收住脚。从此老宅给我们的感觉除了神秘,又加了几分阴森恐怖。那是七十年代的事了。八十年代以后老宅才叫戴王府,得以保护并对外开放。  
 戴王府坐东朝西,呈长方形,门前沿街,宅后沿漕河,占地1624平方米。初建时大门外有石狮、旗杆、照壁,前后共七进,门厅、正厅为公署,后五进作住宅,西侧有属附用房,右侧有园林。   金坛戴王府(省保)

戴王府现存三进房屋,及后楼和左右廊厢等。主体建筑正厅七架三间,过梁结构均用楠木,为江南有名的“楠木厅”,所有梁、枋、柱、椽上都雕有精美的彩绘,是目前太平天国建筑装饰中最具代表性的木刻工艺。另有一幅木工图,描绘了太平天国百工营从事木作情景,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      金坛戴王府(省保)

  据清光绪《金坛县志》卷六《典礼志·祠庙》载:“忠义祠在县治前直街,同治四年奉敕建。门向西,堂三楹……案今忠义祠宇,本逆首戴贼所造之伪王府,同治三年县城复,伪王府未毁。”可见,当年太平天国建造的戴王府,在太平天国失败后没有被毁,而是被清朝地方政府改作了“忠义祠”。民国时期该“忠义祠”又被政府改作第一区公所,故能一直保存至今。现存戴王府正厅楠木柱的最外层应是民国时期涂的代表国民党党旗的青灰漆,中间层是清同治年间改作“忠义祠”时涂的奠祭亡灵的黑漆,最里层的朱红漆和五爪金蟠龙才是太平天国建

造戴王府时彩绘的作品。金坛戴王府(省保)

       现存正厅三间面阔15米,七架梁进深10米,过梁结构,采用楠木,所有梁、枋、柱、椽上都有彩绘,画中贴金,内容主要为戏文画,也有山水、花鸟及回纹图案。其中剧目有《连环计》、《空城计》、《尉迟访贤》、《太白醉酒》、《关羽夜读》、《窦娥冤》等十一幅,以人物为主,衬以山水风景的探胜、访友图四幅,《云龙图》四幅,狮兽图四幅,彩凤图二幅。1982年3月,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金坛戴王府(省保)

       戴王府的彩绘,按其内容可分戏曲故事、山水人物、民间风俗、龙凤狮,兽、雀鸟花卉和藻井图案等6类。戏曲故事类:共11幅,画面内容大都是反映设计用谋、破敌善战、扶正克邪的故事。有《连环计》、《空城计》、《尉迟访贤》、《太白醉酒》、《关羽夜读》、《窦娥冤》、《田单破燕》,其它还有三国故事《战马超》,神话故事《西游记》等等,不仅绘得很有生气,而且与传统戏曲比较,从内容到服饰情貌迥然不同,具有很强的太平天国时代思想特征。山水人物类:共4幅,四周彩绘花草,再用边线框成扇面形,画以人物占主要地位,衬以山水风景,人物1至3人,分别作求读、寻胜、记友和迎客状,皆无坐骑。民间风俗类:共4幅,尺寸比戏曲故事类略小。呈多弧边菱形,其中有一幅《捕鱼图》比较清晰,图中一对渔家夫妇,驾一小船在河湾的柳荫下捕鱼,男的在船头拉网,女的在船梢摇橹,形态生动、逼真,动作协调,神情开朗,充满着对生活的无限喜悦。再看龙凤狮兽类:《蟠龙图》,厅内有四根擎柱,柱周有1.56米至1.63米。其中前面的两根擎柱上,是红底漆描的全蟠龙,在另两边排出的木柱上,也绘有神态各异的蟠龙。《龙云图》共4幅,4幅图形相同,每幅画面前后龙头相对,形体大小一样,当中是用三角形图案画作间隔。此外,还有《彩凤图》2幅,《狮兽图》4幅。雀鸟花卉类:在戴王府内的各处方木上,随处可见诸如喜鹊、牡丹、菊花等为主要雀鸟花卉,更是让人目不暇接。藻井图案类:在戴王府所有横梁、竖柱、方木上,除空出以上各类画面外,通体彩绘,多数绘有图案。大梁的彩绘形式全是采用包袱绵。这与苏州忠王府梁上的彩绘形式是一致的。再看竖柱与方木的接头处,绘的全是回纹图案,竖柱与横梁之间的“荷花墩”,上面呈现的荷花瓣图案更是让人叫绝。
       戴王府的建筑及其梁方彩绘,尤其画面上的众多人物,对探讨太平天国后期政治、军事、文化活动和研究仿古建筑艺术具有很高的价值。
      金坛戴王府(省保)

 建造戴王府的黄呈忠(1826-?),广西人,侍王李世贤部将。初为宝天义殿右军主将,1862年攻克浙江慈溪,击毙侵略军头目华尔,晋封戴王。1860年(文宗咸丰十年一作1861年)封宝天义,授殿左军主将次年4月随李世贤攻占江西景德镇(今景德镇市),后又与范汝增等入浙江。12月,取宁波(今宁波市),布告安民,并申明愿与外国人保持商务关系。1862年(穆宗同治元年)春以功封戴王。4月与范汝增严词拒绝外国侵略者提出拆除城外炮台和城上大炮的要挟,坚决反对列强在城外擅划租界,寻又回绝列强关于退出宁波的无理要求,5月10日奋勇抵抗英、法侵略军和清兵旋退余姚县(位上虞县东)、上虞,夺回慈溪(位上虞县东北),9月,击伤常胜军统领副将华尔,复走余姚。1863年退往义乌(位金华市东北)等地,1864年复随李世贤走德清(位杭州市

西北)、昌化,进同安徽,折回浙江,5月转攻江西抚州(今抚州市)建昌(今南城县,位临川县东南)不克进占宜黄(位临川县南)、崇仁(位临川县西南)。天京(今南京市)陷落后,战败南走,复经粤入闽,取漳州(今漳州市)。1866年2月,率部占漳浦(位漳州市南),5月漳浦失守,后不详。                                          戴王府,这座清代建筑历经岁月的侵蚀,已经全然没有了当年雄伟之气。在都市的喧嚣中,它静静的伫立在城市的一隅。金坛戴王府(省保)
这座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建筑,当初又经历过怎样的发现之旅呢?
   戴王府原来做过仓库,监狱,上个世纪80年初,在一个机缘巧合之下,当时在文化馆文物科工作的徐永年先生发现了深藏在这座古宅中的秘密。随后邀请了文化部门的专家前来鉴定,根据建筑样式,内饰,尤其是室内房梁上的彩画,判定其属于太平天国时期建筑,后又经反复考证,确定为太平天国时期戴王黄呈忠的府邸。
  金坛戴王府(省保)
戴王府当初前后七进,64年,丹金漕河拓宽的时候,拆掉几进,那个时候还不知是文物,就拆掉建了一条街道,七九年的时候,停下来保护,然后一直到八二年底,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记得80年代后期,现在王府的大门还是汽车站的售票点,金坛到常州及南京的车票都在这买。我当时在常州上学,就在这里乘车。后来,戴王府成了金坛的博物馆,我也在这里参观了好几次诸如文物,书法,科普的展览。金坛戴王府(省保)
  经考证,戴王府的建筑结构、装饰风格与太平天国王府建筑基本一致。而房屋的栋梁、桁条、竖柱上均以彩绘装饰,彩绘的内容有传统戏曲故事、山水人物、民间风俗等6类。大量的壁画,为后人研究太平天国时期的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史料。
金坛戴王府(省保)

 据记载,太平天国时期,金坛城曾经遭遇两次太平军的进攻,尤其是第二次战争对当时金坛的经济文化以及随后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存在时间较短,前后只有十四年的时间,但它前期规模巨大、理念超前,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太平天国运动给金坛又带来了怎样的遭遇呢?
   清朝末年,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开始了为时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后,苏南民间流传着一句话,而这座戴王府的建造也与这句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句话,叫风吹丹阳城,纸糊溧阳城,铁打金坛城.
   据记载,当时的金坛虽非兵家必争之地,但也属于江南腹地。当时,洪秀全为了打通南京与苏州、常州之间的通道,突破清军“江南大营”对南京的围困,曾两次派重兵攻打金坛城,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农民革命运动,站在反封建反侵略的角度来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民主革命的序幕,但是太平天国运动对于我们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曾经也产生很大的破坏性。
   太平军在第二次攻打金坛时,围攻金坛整整148天,最后还是使用计谋骗开了一个城门,才攻下了金坛,并对城内百姓进行疯狂屠杀。据《金坛县志》记载:“阖城七万余人,战后幸存三千。”天平天国运动对金坛社会的变迁,人口结构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太平天国运动,对于我们江南地区社会的变迁,人口结构的变化,都曾经产生重大的影响,比如说,太平天国运动和清军曾经在金坛激战过,此后金坛人口不足三万,后来呢,苏北人、河南人、山东人陆续迁入到金坛,导致了金坛人口结构的变化,另一方面呢导致了金坛语言的变化,语系的变化,这个就表现为什么呢,表现为吴方言和苏北方言并存的现象。
   沧海桑田,当年幸存的原住民后来集中在了金坛东部的几个乡镇,保留了江南吴语的方言口音,而城市的西部区域内则是江北话混合着其他方言。在今天的薛埠镇山区还遗留着一些当年来自河南、山东等移民聚集的村落,而这一切的变故都源于太平天国时期。       金坛戴王府(省保)
戴王府是太平天国历史的见证,虽然当年太平天国运动对金坛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其所遗留下的文化遗产依然是我们这座城市的一份宝贵的历史遗迹。

金坛戴王府(省保)

金坛戴王府(省保)
石柱础
金坛戴王府(省保)
戴王府门口的抱鼓石。
金坛戴王府(省保)

金坛戴王府(省保)

戴王府边的丹金漕河
金坛戴王府(省保)
房屋的栋梁、桁条、竖柱上均以彩绘装饰,彩绘的内容有传统戏曲故事、山水人物、民间风俗等6类。大量的壁画,为后人研究太平天国时期的社会生活与文化艺术,提供了重要史料。
金坛戴王府(省保)

金坛戴王府(省保)

金坛戴王府(省保)

金坛戴王府(省保)

金坛戴王府(省保)

金坛戴王府(省保)

金坛戴王府(省保)
金坛戴王府(省保)
2020-2021年多次重访:金坛戴王府(省保)


金坛戴王府(省保)

金坛戴王府(省保)

金坛戴王府(省保)

金坛戴王府(省保)
记得门口原有一对长97厘米、宽40厘米、高176厘米,重2000余公斤的石狮,这对石狮原先在金坛市金城镇西方边村.2000年移至戴王府。现不知移到何处。
金坛戴王府(省保)

金坛戴王府(省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