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设计中国》对奇麟笔的采访

(2013-06-24 12:50:47)
标签:

动画

设计中国

采访

奇麟笔

奇麟笔动画

杂谈

分类: 奇麟笔动画发展介绍

《设计中国》对奇麟笔的采访
《设计中国》对奇麟笔的采访
《设计中国》对奇麟笔的采访

  http://www.design.cn/html/71/n-5071.html

  ZT:《苏庆:做中国自己的动画》

兴趣是最好的起点

设计·中国:贵公司取“奇麟笔”这个名字有何深意呢?

苏庆:“奇麟笔”最早是我个人创作的笔名,后来成立了导演工作室就一直沿用这个名字。因为我对中国的麒麟文化很感兴趣,唐代的一首诗里面有个“麟笔”名词,形容文采好的文章。“奇”代表奇思妙想。麒麟象征着古代文人君子之风,品质圣洁,所以“奇麟笔”也就代表了我对君子操守和艺术梦想的追求。

设计·中国:济南设计行业竞争激烈,贵公司在这个行业内的发展前景是什么?

苏庆:现在公司规模并不大,总共十来个人,大都是一些动画专业毕业的学生,公司现在处于创业阶段,做的很多项目也在播,比如《泰山》和《福乐寻宝历险记》。我们这个团队主要负责前期的美术形象设计、剧本创意和导演工作,动画整体的艺术质量和技术质量把握管理。

设计·中国:你喜欢的动画作品是什么?为什么会喜欢呢?

苏庆:我最喜欢的有三部动画片,是《天书奇谭》、《老鼠也移民》和《种树人》。《天书奇谭》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动画电影,我个人认为这是当时中国风格特色动画的巅峰之作。《老鼠也移民》,也叫《美国鼠谭》,是一部美国商业动画电影,但艺术性很强,是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首次监制的动画长片。它主要是通过讲一个老鼠家庭移民的温馨感人的故事,延伸出从美国独立到开发西部的历史。《种树人》是一个加拿大的动画大师弗雷德里克·贝克带着一个学生用七年的时间做的一个动画片,这位动画大师创作的这部《种树人》是艺术片,在当时获得过七个国际大奖。这部动画片完全是用色粉笔以彩画的方式一张一张画出来的。它主要是讲一个牧羊人在荒山上种树种了很多年,经历了漫长的战争,最终这个荒山上漫山遍野全是树。当他变成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的时候,所有人都享受到了他种树的成果。实际上这部动画电影映射的是在表现牧羊人用一生在绿化,建起一大片森林就是造福人类。深层的意义就是指动画师本人为了动画片创作,为了带给人们这种视觉上、精神上的满足,奉献了自己的时间甚至健康。因为这个动画家天天在画,最后的时候几乎视网膜脱落,所以说这是一部非常感人的动画片。

中国动画的发展核心是丰富其精神内涵

设计·中国:现在国内动画片跟美国、日本的动画片比较来说,您认为我们的不足在哪里?你认为现在国内动画片与美国、日本相较而言有何不足?

苏庆:大概十年前国家提出振兴动画产业,大部分的动画公司都是刚成立三五年,所以现在中国的动画产业正处在一个成长期。从公司的技术层面来讲,整体力量比较薄弱。而很多海外的动画公司历史长,经验足,比如美国、日本的一些动画公司至少有几十年的历史。所以从技术层面和中国动画的市场化程度来讲,我们国家的动画起步比较晚。并且从动画的探索发展来说,中国动画有一个间断期。

设计·中国:请你谈一谈中国本土动画的市场前景和未来发展的立足点。

苏庆:中国动画市场的前景非常好,动画发展类似于中国电影和电视剧发展的形势。八十年代初,中国电影和电视剧非常不景气,受好莱坞冲击很严重,现在电影票房上亿上十几亿的,在以前这是不可想象的。中国动画有很大的市场前景,从最早迪斯尼做《花木兰》,到好莱坞做的《功夫熊猫》,很多外国大片里要加入中国元素,海外的动画商家看好中国的市场。而且中国有巨大的消费群体,市场肯定很好。但是中国面临的是自身的动画企业要迅速的做大做强的问题。因为现在海外的动漫大鳄都虎视眈眈的看着中国,而且中国政府对中国动画采取一种保护措施,在黄金时间不播放海外动画片。保护措施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是保护,但有时候也会使国内动画产业缺乏国际竞争力,从而产生一种惰性。

设计·中国:你怎么评价“中国动画学派”?你认为现在“中国动画学派”是实至名归的吗?

苏庆:媒体上最早提出“中国动画学派”大概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这是国际上对中国动画艺术在学术上的认可。当时“中国动画学派”的代表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因为其创作的《小蝌蚪找妈妈》、《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九色鹿》、《哪吒闹海》、《山水情》等作品,都利用的是中国传统美术或民间美术的元素。但是现在也有争议,就是中国动画够不够“学派”这个概念。因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国动画在艺术创作领域有停滞。现在回头来看这些年创作的很多动画片,真正能挖掘中国传统元素、有中国精神的东西还是比较少。实际上要振兴中国动画学派,重新让中国动画回到曾经的艺术辉煌还需要一个过程。

设计·中国:近几年我国的动画产量剧增,作为企业来说,在数量增加的同时,应该如何提高动画的质量?

苏庆:任何一个商业产品,它的核心竞争力是质量。不管是汽车、家电还是其他类的产品,它的核心价值都是它的品质。所以一个假冒伪劣或粗制滥造的产品是没有市场前景的。对于动画也一样,它也是一个产品。从今年开始,国家文化部提出的政策性导向和舆论导向也都是在强调中国的动画要抓质量。高品质的动画片才能被受众接收,得到市场认可,才有生命力。动画片是一种精神产品,企业有社会责任做高品质的东西,动画作品是要对观众有诚意的。

要保证质量有两点很重要,一是产品精神价值、二是商业价值。精神价值是指动画片要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劣质的动画片既不能提高孩子审美也会给孩子灌输消极的价值观。比如好莱坞电影拍的是商业电影,宣传英雄主义、爱国主义,也是有教化功能的。国内的动画界要提高动画的艺术质量和精神价值。

设计·中国:面对国外优秀动画产业的冲击,我们是不是应该立足本源?

苏庆:动画片的形式本身就是一个模仿品,因为最早的商业动画片的概念提出是美国开始的。现在中国的动画一种是模仿美式风格,一种是模仿日本风格。但是只是学了皮毛,即形式感。最早中国动画是学习苏联的,制作出《乌鸦为什么那么黑》。当它在国际上放映的时候,别人就以为是一部苏联动画片。中国动画老前辈痛定思痛,决心一定要创造民族的东西。然后开创了水墨动画和戏曲动画。但之后中国动画为什么走进一个胡同里边,原因就是单纯追求形式感,缺乏内容。所以一部作品精神的东西才是核心。

美国动画动作表演很多,以歌舞为主,有很多百老汇歌舞剧元素,这和美国人好动奔放的性格有关。日本的动画则特别精细,比如宫崎骏的《风之谷》中的虫子都是手绘的,这和日本的民族传统文化也有关。就像日本历史上所有的工艺品都是精致的,他的动画片也是精致的。我认为中国动画的发展在借鉴日美的基础上,还要有中国自己的特点。齐白石老人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就是这个道理。我相信中国动画最终会形成自己的制作模式和艺术模式。

设计是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

设计·中国:公司对新招聘的应届毕业生有什么要求?

苏庆:总体上评价是,毕业生大都要在企业学习一年以上才能从事一些相对独立的设计工作。院校的动画教育和企业上的运用有些环节上是脱节的。学生的眼界高但动手能力比较低。而且现在院校教学偏重软件学习,往往忽略动手能力。真正好的动画片的前期的手绘创意还是很重要的。不管是二维动画或三维动画,在构思阶段还是要靠手绘创意来完成。

设计·中国:你站在一个用人企业的角度,认为院校应该如何应对设计教育与设计实践的脱节现象。

苏庆:动画专业成立时间短,一切都在摸索过程中。早期的院校里面甚至缺乏专职的老师。这几年教育形式逐渐在好转。比如加强校企合作,学生去企业实习,学校会引进项目进行实训,这是很好的一个模式。

设计·中国:作为一名资深设计师,你对年轻一代的设计者们有何寄语?

苏庆:我觉得首先得沉住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得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要有一个长远的目标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到底才能胜利。现在很多年轻的设计师思想的活跃度上或者对事物的敏锐度、把握度都很高,而且现在资讯这么发达,机会很多。但是中国正处于转型期,现在整个大环境是很浮躁,所以对于一个个体来讲,如果要成长绝对不能急功近利,要有一个漫长积累的过程。

                                                                                                   编辑:曹卓 柴亚玲      

                                                                                                   采访:潘敏  冯妍 吴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