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入围”奥斯卡,只是一种误导

(2011-02-15 13:51:19)
标签:

动画

动画电影

动画行业

动漫

动漫产业

动漫游戏

奇麟笔动画

奇麟笔

杂谈

分类: 转载动漫文字资料
“入围”奥斯卡,只是一种误导 (ZT)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木君 
 
125日,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公布了第83届奥斯卡奖的提名名单。本届奥斯卡奖设有最佳动画长片(Animated Feature Film)和最佳动画短片(Short Film-Animated)两个动画领域的专门奖项,评选活动开始于2010年秋天,截至201011月,参加最佳动画长片奖角逐的影片共有15部,但在本次公布的提名中只剩下3部,分别是由梦工厂制作、克里斯·桑德斯和迪恩·迪布罗斯执导的《驯龙记(How to Train Your Dragon)》,法国导演西维亚·乔迈的新作《魔术师(The Illusionist)》以及迪斯尼与皮克斯的《玩具总动员3》。
在日前公布的第8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提名名单中,我们并没有看到国产动画电影《梦回金沙城》的身影,这,是意料之中的事。
想起去年7月该片在国内上映时,笔者花了几十块钱就享受到了一次“VIP”观影——整个放映厅总共只有3位观众,恍如梦境。看完后,笔者不揣鄙陋写了一篇《〈梦回金沙城〉:做梦的国产动画请回到现实》,其中有这样几句话:这部动画背景一流、人设二流、动作三流、剧情无流,一个毫无逻辑、漏洞百出的故事单靠画面的瑰丽是不会赢得观众认可的。没想到,《梦回金沙城》的“梦”越做越疯狂,越做越离谱,去年11月开始“造梦奥斯卡”,极其生猛地借“入围”和奥斯卡扯上了边。
中国动画人当然应当有自己的梦想,但它绝不应该是一种白日梦。什么是白日梦?明明自己还是小学一年级学生,不想着怎么好好学习,却总想着明天就进入北大、清华,这就是白日梦。而真正的梦想应该是:做个踏实的小学生,首先认真学习知识和本领,力争长大以后考上好大学。这个学习、进步、发展的过程非常重要,此所谓“功到自然成”。
但在我们当前的动画业界里,正弥漫着一股忽视基本功、妄想走捷径、蹊径而一夜成名进而获利的浮躁心态。殊不知,艺术的东西是容不得半点投机取巧和耍小聪明的。对于一部有着如此糟糕票房和如潮恶评的动画电影来说,居然能堂而皇之地报名参加奥斯卡奖评选,不是“无知者无畏”,就是另有用心,比如借助“入围”奥斯卡奖这个卖点来招“回马枪”,在国内再度上映以图咸鱼翻身。
从实际效果看,没有漂亮票房成绩的《梦回金沙城》,的确是靠着参评奥斯卡奖实实在在炒作了一把。若说此举有何积极意义,笔者认为不在于《梦回金沙城》能否真正入围奥斯卡的提名名单,而在于国内动画企业试图建立一种新的企业公关和宣传模式。但是,不得不提的是,《梦回金沙城》“入围”奥斯卡一事可能会产生一些误导,这必须引起我们的警惕。
第一,所谓“入围”,其实只是提交了报名申请而已。参加第83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角逐的影片共有15部,凡是提交了申请的影片,都会出现在一份提交名单中,不管它的水平是高是低,这和入围不入围无关。就好比你想考北大,总要先递交一份考试申请表,但你能把递交这份申请表当成入围北大来宣传么?
第二,国内动画电影制片方很可能会纷纷效仿此举。中国人模仿的能力是非常强的,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就一定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直到把这件事搞烂为止。当然,《梦回金沙城》的制片方可能也觉得自己的影片和《玩具总动员3》、《驯龙记》这些美国大片是无法相比的,炒作这条新闻只是用一种新颖的方式增加自己的知名度而已,说到底这是一种企业宣传和形象公关的手段。然而,笔者并不赞成这样的形象公关,因为它是以牺牲未来为代价的——就是说,当它把中国甚至全世界的目光都吸引到自己身上的同时,却被大家发现原来它是一个如此经不起推敲的作品。这一次是吸引眼球了,炒作成功了,但是下次呢?恐怕就不行了,因为这种行径已被列入“黑名单”,这对一部作品、一家公司乃至整个中国动画来说都是没有好处的。
《梦回金沙城》这件事产生的诸多喧嚣还应当引起我们更深入的思考:对于中国动画乃至中国动画产业,奥斯卡奖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奥斯卡奖的动画奖项权威么?这得分开说了,奥斯卡动画短片奖有70多年的历史,包容性很强,不以影片商业性为主要考量,称得上是一个权威的动画奖项。但是,奥斯卡动画长片奖只有不到10年的历史,而皮克斯一家公司就包办了其中大部分的获奖作品,这不得不让人心生疑惑:为什么曾在安纳西、渥太华等专业国际动画节均斩获头奖的定格动画电影《玛丽和马克思》,连奥斯卡提名奖都没有拿到?为什么在奥斯卡奖的评选中,其他公司的动画永远没有迪斯尼动画那样的竞争力?这不是因为迪斯尼和皮克斯的动画片最好,而是因为迪斯尼和皮克斯公司的影响力最强——正如同世界动画协会的官方奖项安妮奖因为得到梦工厂动画公司的赞助,而常年把最佳动画奖颁给梦工厂的动画片一样。所以,我们不要对奥斯卡动画长片奖过于迷信,它比拼的东西已经超出了艺术的领域,而更多地融入了商业与资本的博弈。

 

获得奥斯卡奖对中国动画乃至中国动画产业来说有意义么?意义是有的,毕竟奥斯卡奖的影响力在那里。比如,日本加藤久仁生执导的《回忆积木小屋》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之后,由该片改编的绘本在日本畅销书排行榜上连续排名前十位达数月之久,它甚至直接导致了国际上对日本动画艺术水平的重新认识——在当年安纳西国际动画节上入围的日本动画作品数量大大增加,仅次于主办国法国的入围作品数量。因此,获得奥斯卡奖,相信对中国动画人、中国动画产业来说会是一针力度不小的“兴奋剂”。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动画确实需要这样的国际认可来重塑自己的形象。但如前所述,奥斯卡奖等国际奖项的获得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应该拿出自己最出色的东西来向全世界展示,而这可能需要所有中国动画人共同努力很长时间。
如果是优秀的国产动画,我们当然坚决支持它“走出去”;但如果是经不起推敲的烂片,我们只能坚决反对它“走出去”,因为我们不能忍受它们到外国去丢中国动画的脸,以牺牲中国动画的未来和名誉的代价炒作自己。中国动画人的最高理想应当是创造有艺术质量的动画片,而不应该将目光仅仅盯在能否获得奥斯卡奖上。
相关评论
民族风格的表面化
《梦回金沙城》以民族化为“灵魂”,但影片所体现出来的民族风格更多停留在浅层次,对民族生活和民族精神特质方面的挖掘和表达则非常少,未能真正深入到民族精神本体。该片导演陈德明曾经说过:中国有那么优秀的文化,却没有找到突破口,如何把我们的文化、价值理念传输出去,是值得探讨的。
遗憾的是,本片还是没有寻找到那个“突破口”。片子以神秘消失的金沙古文化为背景,金沙古城兴盛于公元前1200年左右,而片中豪华的宫殿建筑,似乎并不符合那个年代南方古朴建筑的风格,却有着《千与千寻》中繁华的影子;在人物造型与背景设计上,片中人物虽穿着汉服,但形象都具有日本动漫主人公的特点,给人一种错觉,而背景设计借鉴学习日本动漫的成分过多,给人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剧情空洞,缺乏独创性
故事是电影的骨肉,其他的都是外衣。依靠一个好的剧情,如低成本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照样能赢得各个年龄层观众的喜爱。而《梦回金沙城》老套的穿越故事和情节安排缺乏新意,又有不少与其他名片相似的桥段,如与《幽灵公主》、《天空之城》中的多处情节相似,让人颇感乏味。
人与自然共生共荣、和谐共处的理念常被美国与日本动画作品所倡导,中国动画如何去挖掘更有意味的内涵,仍需要从故事和剧情上狠下功夫。
市场定位不准,宣传不到位
一部成功的商业片,市场定位一定要准确,但《梦回金沙城》的市场定位很“恍惚”:不知是以海外为主还是国内为主,不知是文艺片、娱乐片还是旅游宣传片,受众群不知是以儿童为主还是以成人为主。
在没有形成一整套成熟的商业运作模式的情况下,中国动画的市场定位、宣传作用尤显重要,毕竟,这已经不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在影院票房和观众口碑均遭“滑铁卢”的劣势下,仅靠“入围奥斯卡”并不能挽救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