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能否成国产原创动漫“救命稻草”?
(2010-12-06 15:16:23)
标签:
动漫动画网络网络动漫动漫产业动画创作奇麟笔动画奇麟笔杂谈 |
分类: 转载动漫文字资料 |
网络能否成国产原创动漫“救命稻草”?
(转帖)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就在原创动漫陷入困局之时,网络上却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受到年轻人追捧的国产原创动漫,《打,打个大西瓜》、《李献计历险记》、《泡芙小姐的金鱼缸》……仅仅依靠网络上的口口相传,这些依靠个人或是小工作室制作的动画片就获得了至少上百万的点击率。
向来挑剔的网友对这些动画片称赞不已,动画片下的留言不计其数,知名下载网站VeryCD的站长更是将片长16分钟的《打,打个大西瓜》评价为“这是我看过最牛B的动画短片了,没有本年度,没有之一,华人制作!”
中国动漫人并非没有原创力,他们欠缺的只是一个渠道。而无论带宽以及清晰度都日益改进的网络渠道,无疑能给予他们所需要的。
网络带给动画未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网络会给中国动画带来未来。”北京互象动画有限公司导演皮三这样告诉记者。
办公室设在北京798艺术区的皮三是网络动画界的名人,他制作的怀旧动画片《哐哐日记》通过各大视频网站在网上热播,动画片怀旧、真实的主题引起了“80后”的共鸣,而那些年轻人专门为《哐哐日记》建立的论坛现在已有3万多会员。
皮三由此被优酷看中,不久前他与中影和优酷共同制作的都市情感题材动画片《泡芙小姐的金鱼缸》得到了都市年轻白领的认可,在各大论坛、网络视频、微博中广泛传播,8月播出以来,仅仅在优酷网上,这部动画片的点击率就达到了450万次。
“网络的门槛没有电视那么高,相对比较自由、宽松。”皮三这样解释他的动画片在网络上播出的原因。在他看来,网络其实比电视更有优势,通过网络,一部动画片可以迅速获得点击量,如果动画内容得到认可,那么网络的扩散、传播效应远远大于电视平台,甚至会突然爆发。
除此之外,通过网络动画作者还可以与观众及时沟通,“动画片放出来后会有很多留言,有些留言丝毫不亚于专业影评。即使他们批评我,我也挺乐的,这说明他们真的看了我的片子。”皮三说。
网络才是一种 优胜劣汰的平台
网络动画风靡的原因,无一不是他们抓住了受众的心理。《哐哐日记》主打怀旧,以小学生日记的形式让“80后”怀念童年,《泡芙小姐的金鱼缸》则面向都市白领,由一个女孩的爱情故事直面都市人的心理,《李献计历险记》更是以调侃幽默的画面和奇特想象力描述年轻人对爱情和时间的感受……
“产品应该面向市场,但现在大部分动画片其实是大家不爱看的东西。”皮三这样说道。
这似乎正是国产原创动画的症结所在。在新近举办的北京文博会期间,国家广电总局宣传管理司司长金德龙透露,2009年,我国国产动画产量突破17万分钟,2010年仅前10个月就已达到11万分钟,比去年同期增长2万分钟。
但在数量大幅度上升的同时,动画片质量却未见上升。一位与会动漫专家告诉记者,尽管国家大力扶持动漫产业,但目前扶持力度还是偏重产品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动画公司仅依靠动画分钟数便可向国家要求扶持,分钟数越多获得的资金扶持越大。”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认为,这种模式其实助长了动画片粗制滥造的风气。
而网络动画则不然,网络动画往往由一个人或者几个志同道合的人组成动画工作室完成,网络动画唯一的评判标准便是网友点击率和口碑。“网络是一种优胜劣汰的平台,动画片做得不好自然就没人看,做得好了自然会大范围传播。”皮三认为这样的模式才符合动画市场规律。
赢利成难题 期待有市场模式
尽管获得认可,但对于这些网络动画制作者来说,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那便是赢利模式。
网络向来以自由开放、免费共享著称,目前所有风靡动画片都是以免费形式向网友播放,动画作者几乎不能从中获得任何收益。皮三告诉记者,互象动画的《哐哐日记》系列动画片上线3年,几乎从未赢利,在他与其他动画制作者交流过程中,也从未听过依靠网络热播动画片获得收益的案例。 (Z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