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动漫是文化启蒙还是市场功利?
(2010-09-08 10:15:18)
标签:
动漫国学动漫产业文化文化创意动画动漫文化奇麟笔游戏教育杂谈 |
分类: 转载动漫文字资料 |
国学动漫是文化启蒙还是市场功利?
(转帖来源:中国动画网
我国本土投资逾1000万元的大型动画及其漫画图书《孔子》自去年9月面世以来,这一国学与动漫的联姻带给少儿文化市场新的气息,它既增加了国学新的传播形式,又使得动漫领域开辟出新的板块。《漫画史记》、《漫画三字经》、《漫画孙子兵法》等陆续出现。近期,一套动漫国学读本还将面世,涉及《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论语》等百余部中国古代经典作品,整套读本计划出品100部。国学动漫,俨然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23日《东方早报》)
国学热一直未降温。相比之下,国学动漫的兴起,较之以往的良莠不齐的国学班有了很大的提升。动漫属于创意产业,和国学结缘,既增加了国学的传播形式,也使佶屈聱牙的国学变得通俗易懂,更适合孩子观赏,并培养其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就此而论,国学动漫有文化启蒙的意义。
不过,正如许多专家所论,国学概念,至今并未厘清,学术界对此尚有许多争议。在国学概念存在争议的时候,各类动漫以国学的名义推出,市场欲求极其明显。凡事多了,一哄而上,恐怕就很难出精品。事实也是如此,所谓国学动漫,为了迎合孩子们的欣赏趣味,在情景设置、故事安排和台词风格上,大都采取日式动漫的模式,娱乐搞笑的成分多,严谨庄重的意味少。所以,国学动漫,在某种程度上可谓是借用经典演绎的现代肥皂剧。因此,从辩证的角度讲,国学动漫文化启蒙的成分少,市场功利的比例多。
幼年时期的启蒙相当重要,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幼儿期的传统文化教育,塾师时代讲求的是原汁原味的灌输,强调的是让蒙童“书读百遍”之后的“其义自见”。因此,如果真要让孩子们了解国学,国学动漫最好还是原生态的演绎,而不是戏剧化、庸俗化甚至是恶搞式的改编。近年来,连孔圣都被恶搞的现象可以看出,当国学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时,攸关国学的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文也都被扭曲异化了。
因此,偏离经典原生态的国学动漫越是流行,越是误人子弟,越是谬种流传,也越发使国学酱缸化。相比之下,计划经济时代投拍的动画片,如《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等,虽未顶着国学的名头,但是启蒙的效果很好。当然,动漫作为孩童甚至承认都喜欢的大众娱乐方式,不可能抱残守缺地固守教化功能,也要释放出与时俱进的娱乐价值。但是,动漫为何非要冠以国学呢?这就必然让人联想到其市场动机。
作为文化产品,动漫不追求市场利益是不可能的。但是,人们要问的是,国学能不能变成动漫?当国学概念一团混沌时,国学动漫更像是一个伪命题。讽刺的是,伪命题的国学动漫却是大行其道,只能说国学不过是附庸风雅的文化马甲,其实马甲里面跃动着的是一颗蠢动的利欲之心。
中国历史文化积淀丰厚,随处从浩瀚的历史典籍中都能采撷出寓教于乐的故事题材来。动漫制作者们,完全可以从取之不尽的国之历史文化宝藏中沉下心来推陈出新,没有必要以国学的名义来招引诱惑人。好的动漫,不以国学唬人,同样成为经典;差的动漫,国学也难以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