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缪印堂:我和“四格”漫画

(2010-09-02 16:37:19)
标签:

漫画

四格漫画

动漫

动漫文化

动漫艺术

动漫产业

文化创意

奇麟笔

杂谈

分类: 转载动漫文字资料

缪印堂:我和“四格”漫画(ZT)

“四格”漫画(包括多格漫画)是漫画中的奇葩,非常富有亲和力,不论成人和孩子都可以从中了解生活,获得教益,享受乐趣。
记得我小的时候,对长篇故事漫画(那时叫小人儿书)十分着迷,特爱看武侠、战斗故事。到了抗战胜利后,我已十一二岁了,看到报刊上发表的各种漫画,其中以“四格”漫画最为盛行,也最为吸引我的眼球。此时京沪大报都有名家主持的“四格”漫画专栏,例如,上海《大公报》上有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南京《和平日报》上有张文元的《老克别传》,《南京晚报》上有刘元的《小克日记》,还有马得的《大城的故事》……
“四格”漫画最能迅速地反映时代的脉搏、市民的生活和人情世态,所以特别受到市民的欢迎。此时我已不满足长篇历史故事,而开始被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四格”漫画所吸引,可以说,我之所以走进漫画,首先是从喜欢“四格”漫画开始的。由走近漫画成为“发烧友”,由读者成为作者,我才真正地走进了漫画,从而献身于漫画事业。
“四格”漫画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最主要的是它具有生活气息,反映现实迅速,生活时尚、社会弊端、人情冷暖几乎面面俱到。当时最主要的受众是成人读者,“四格”说出了人们的心声,与读者产生了共鸣。而今天,“四格”好像只是为少年儿童而创作,这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应争取到成人读者,要创作成人读者需求的文化艺术作品——“四格”佳作。“四格”漫画适合成人和儿童的阅读形式,这应是我国“四格”漫画发展的经验。
“四格”漫画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它具有浓缩故事、具有趣味的艺术形态。别看它简短“四格”,却包含了戏剧的起、承、转、合各个要素,这里的趣味性更需要作者具有幽默巧思,善于制造冲突、制造“包袱”,最后能产生意料之外的喜剧效果。
我喜爱中外的“四格”漫画佳作,自己也不断尝试,我曾画过一些无固定主角的“四格”漫画,直到1990年我在北京电视台的鼓励下,塑造了一位固定人物“王大爷”,制造了一些可笑的趣事,在《金色时光》中播出。以“四格”漫画为基础,加以简单动作,变为静中有动的“准动画”,每周一组,连续地播映了一年。这种简易的动画,只是在关键时刻动上几下(如喝水、吃药片),再加上配音效果,这种“土动画”也有一定的吸引力。可惜那时还不会使用Flash(一种简易动画手段),否则还可以坚持下去,会有更好的效果。
1992年后,《王大爷》又在《北京日报·漫画月刊》上连载,在《今晚报》上连载了7年,《中国卡通》至今还在选刊。到2007年停笔,创作时间长达17年,共创作了443组“四格”漫画,是我创作中历史最长,数量最多的作品。看着那厚厚的一沓原稿,我仿佛看到我头发中的黑色都变成了点点墨迹,我现已是满头白发,一幅幅的画像是我一步步的脚印,在记录着我人生的轨迹。
我一直在想,如能结集出书,也可给祖国和人民留下点什么,不致散失。17年的“苦中作乐”也不致白费精力。此次,承蒙我国著名老漫画家方成先生为我的画集作序,苏朗先生撰文,现代出版社出版,刘刚同志担任责编,这是对我巨大的支持和鼓励,我衷心地感谢他们。
“四格”漫画在中国是有传统的有成就的画种,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着辉煌的历史,现在它又迎来一个春天。不少媒体在刊载它,而且它已进入网络和手机,这将是又一次传播大革命。“四格”漫画会由纸媒体走向多媒体,有的还会改编成动画,走向更多的受众。“四格”漫画会陪伴我们休闲度假、上班等车,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我们快乐伴侣。
“春江水暖鸭先知”,我的第六感官已隐约听到“四格”漫画前进的脚步声,我相信中国的“四格”漫画再次振兴的高潮即将到来!                 (ZT)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