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手段发展"不平衡"考验中国动画(ZT)
(2009-09-25 13:21:51)
标签:
中国动画动画片动漫产业文化产业卡通/动漫奇麟笔动画制作杂谈 |
分类: 齐鲁动漫同仁志友联盟推荐 |
然而,“泡沫隐患”一直存在。大到回报期、赢利点,细至技术、题材,发展的“不平衡”考验着这个“朝阳产业”。
在20世纪,中国曾有着一大批民族风格浓郁的动画作品:《神笔马良》、《阿凡提》、《阿凡提》等木偶剧类型;《牧童短笛》、《小蝌蚪找妈妈》等水墨画类型;《海螺姑娘》、《红军桥》等剪纸画类型。其中,《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片还赢得了国际声誉。
而在当代,这些传统技法越来越被冷落。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说,在制作手段上,很多动画项目都尝试运用电脑软件制作三维动画片。但目前我国三维动画由于投资有限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人物表情呆板,动作不够灵活,画面不够流畅、缺少美感。
据介绍,三维动画不仅对动画制作的技术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其制作成本也很不菲。目前国内二维的电视动画片制作成本一般在1万元/分钟,而全三维电视动画片的制作成本约10万元/分钟,是二维的10倍。
在国际动漫界,美国用大制作、大投入以及本身高科技的优势生产的动画作品,赢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但是,“影响力席卷全球动漫产业并不意味着美国模式就是唯一的发展模式。”专程前来杭州参加第二届中国国际动漫节的法籍世界动画大师雅克·雷米·吉莱尔说,“以动画片为例,决定它是否成功,并不在于是用了三维还是二维的技术,而在于片中反映出来的热情和人性,以及所呈现的独特影像。欧洲动画片就多采用二维、手工绘制等传统技术,”雅克在演讲中提醒他的中国同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应该思考,是否该一味模仿美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