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锐”,将动漫进行到底!

(2009-09-15 16:12:06)
标签:

soho

锐客

麒麟

济南

动漫

奇麟笔

奇麟笔动画

动画

生活

杂谈

分类: 奇麟笔动画发展介绍

      前几天整理家里电脑,翻出杂志一篇采访我的稿子。那是07年夏天,济南一家杂志《非常简》做了一个“寻找锐客”专题,当时这家杂志社对“锐客”定义是:时尚和行动的先锋者。据杂志社说当时采访济南许多行业的领军人物。当时杂志记者孟帆电话约我采访时,我觉得自己算不上领军人物,只是在一个很有特色的行业,在专业领域有所特长的从业人代表吧,在家里的办公搞动漫创作,算是济南的SOHO一族。当时记者孟帆采访我时,我就把自己近20年的动画专业经历基本的给她讲述了一遍,后来孟帆就写了这篇采访稿。转眼几年过去了,现在的从业状态和方式与那时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我对热爱的动画事业追求和理想并没有改变,“永无休止地寻找新的思想,永无休止地寻找新的与众不同的表达这种思想的方法”的艺术追求座右铭没有变。正在以不同的模式向理想追求接进着。现在把这篇采访稿放在博客里,也算是借记者之笔回顾一下我20多年的“触动”历程。不管时间和条件如何改变,奇麟笔对动漫的理想和行动追求都将“锐”不可当。“锐”意进取,将动漫进行到底!

 
               《SOHO男人苏庆:将动漫进行到底》 孟帆(2007年

生活方式

    采访苏庆,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

    这个山东“骨灰级”动画人,像讲述一部精彩电影一样讲述当年自己为了动画事业走南闯北的有趣经历,不时发出一阵大气爽朗的笑声,“南下广州时扔了济南的‘铁饭碗’,这一晃,我已经游离于体制外十几年了”。

    去广州,闯北京,最后安家济南成为SOHO一族,他的地理位置一直在变,可是不变的是他对动画的热爱和痴迷。他一直在动画中“永无休止地寻找新的思想,永无休止地寻找新的与众不同的表达这种思想的方法”。

    或许,“以万变应不变,以不变应万变”,这句话是对他最好的概述。这应该也是锐客精神的真谛。

《SOHO男人苏庆:将动漫进行到底》

孟帆 

“一不小心成为济南最早的SOHO族”

    十年前的夏天,苏庆从北京回到阔别五年的济南。出了火车站,他用双脚狠狠地跺了跺地面,一股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济南这个地儿,我又回来了!这次回来,我再也不走了!” 这次,他是回来创业的。

    苏庆对济南这个城市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从十七岁读大学到毕业留在这里工作两年,“我在济南呆了五年,人生最重要的转型期就是在这里度过的,比如世界观从懵懂到逐渐成熟,对动画也从最初的不太情愿学到决定一辈子就干这个了……所以,当朋友打电话邀我一起回济南创业时,我很爽快地放弃了北京工作的优厚待遇,义无返顾地回来了。”

    回到济南后,他和几个朋友成立了一家动画公司。大家和他一样,都是从自己所工作的城市赶回济南的,“有从上海回来,从南京回来的,还有从深圳回来的,我是从北京回来的,朋友还开玩笑说我们这是山东好汉举行动画聚义”。他们没有人懂经营管理,回济南之前连公司怎么运做都没有太仔细考虑清楚。“都对动画有着几近痴迷的热爱,都想做一点儿展现山东文化的原创动画,几个人就凑在一起办公司了,典型的山东做派。”他这样解释当年的创业动机。

    只是公司经营了两年,就夭折了,“大家都是干技术的没人懂经营管理”。和他动画聚义的朋友,“上海回来的回上海,南京回来的回南京,深圳回来的回深圳”,而他也自然地“北京回来的回北京”。回到原来的公司呆了一段时间,发现工作上“想法已经与大家不一样了,自己想要更敏锐的东西,再干下去思维可能会僵化”,索性辞职,又回到济南。

    这次,他是真的回来了,真的再也不走了。

   “我想尝试一种新的工作方式,在家做那些我喜欢的动画工作,这样还可以摆脱外界错综复杂的因素,用最简单的方式干自己最喜欢的事情。没想到又赶了一次潮流,一不小心成为济南最早的SOHO族。”苏庆爽朗地笑着回忆起当初的决定。他说,或许以前每次决定都是“头脑一热”,但这次不是,经过一段时间考虑,他觉得这是更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

    现在,他很享受这样的工作状态。每天睡到自然醒,上午十一点才开始伏案工作,“干高兴了会一直干到凌晨三四点甚至熬个通宵”,不想干的时候就听听音乐上上网看看书喝喝茶,“虽然画出来就是钱我也摆在那里不去画,直到感觉来了又想干了再回到工作桌前”。可以两三天不出门,一直沉浸在自己的动画世界里。“关键是,比起在公司的时候,我有自己选择接哪个片子的权利。如果我觉得这个片子好,我喜欢做,那我就接下来;如果我觉得这个片子不好,我不喜欢做,那我就找个理由推掉。”

    成为SOHO一族之后,他依旧和中央电视台合作了许多动画片,比如大家所熟知的《西游记》、《哪咤传奇》、《小鲤鱼历险记》等。现在,他正在忙于一部关于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动画制作,“孔子的弟子都是男的,所以我特意把孔子的女儿也设计进去了,这样整个画面就会丰富漂亮一些。”

    对于热爱的动画,他永远有最好的创意。 

“就这么误打误撞地走过来了”

    1988年,他走进山东艺术学院就读动画专业的第一堂课上,老师挨个问班上十一名同学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轮到他回答时,他直爽地说:“我不想学这个专业。”老师奇怪的问你不想学你干吗报这个专业,他回答:“高中老师让我报这个专业,我就报了。今年你们又不收国画专业。”

    可是,他这个当年唯一说“不想学这个专业”的学生,如今沉醉于动画世界不知往返,是现在班里唯一还干这一行的同学。“他们都转行了,比如说做设计、策划、出版之类的工作。我就这么误打误撞地走过来了,而且这辈子肯定就干这个了。”

    从初中研习国画开始,他就对中国传统文化很感兴趣,一直想做一个吟诗作画的传统文人。可是,高考那年山艺恰巧不招国画专业,于是他就“很不痛快很不情愿”地读了“是给小孩看的”动画专业。不过,两年下来,他喜欢上了这个专业,也改变了对动画的看法,认为把动画只是当成小孩的东西是误区,动画其实也可以表现很多思想性的东西。

    因为专业是班里最好的,毕业时他顺利留在了学校新成立的动画中心。在那里干了快到一年时,他向校领导交上了辞职报告,领导诧异地问“马上就要给你转正了你干吗走啊”,他不回答,提着简单的行李到了一家合资动画公司,因为感觉“想干大一点的事儿,而在当时学校环境很难实现这个想法”。

    在这家公司呆了一年后,他又发现“山东还没有适合发展动画的土壤”。“当时每次看到国外的动画片,精美的画面和成熟的做法,就特别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做出来,而在山东可能跟本没有接触这些的机会。可是,十几年前那些铁饭碗、事业编制、干部身份之类的东西很特别重要,我如果南下广州,就是打破铁饭碗了。”他不是没有顾虑的。不过,只是短暂的矛盾和挣扎,他就买火车票南下广州了。因为比起梦想和事业,铁饭碗实在太渺小了。

    在广州,他的激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释放。“那时候,在公司里跟随着著名动画家王柏荣老师学习,接触国际最前沿的东西,学习成熟的制作手法,发现眼界一下子开阔了,所有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忙着赶国外加工单时,所有人呆在工作室里三天三夜不睡觉,老总陪着加班,专人负责买夜宵和冲咖啡,“大家一起听着音乐有说有笑的干活儿,最后忙完了大脑极度兴奋根本也睡不着,就和同事结伴去逛了一天街,回宿舍后倒头就睡”。

    当时公司里有二十几个山东人,都是他去后介绍过去的。现在他们见到我还经常说当年我们在广州时怎么样怎么样,想想很有意思。”他欣然地提起那段广州岁月。 

“我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苏庆有三个博客。一个博客叫奇麟笔动画,他给这个博客的定义是“一个热爱动画资深专业动画人的动漫专题”,里边全部是关于动画的文字和图片;另外一个博客叫市井牧麟,他给这个博客的定义是“布衣牧麟,游走市井的寄居草庐”,里边是他的生活随想、片段感悟;还有一个博客叫“瀚麟雅集”,他给这个博客的定义是“好麟怀古,时光逆旅的呓语空间”,里边是他收集的从古至今关于麒麟的各种资料。

     他的三个博客,都起着与“麟”有关的名字,可见他好“麟”到了什么程度。而且,他的工作室也叫“奇麟笔动画工作室”,家里还收藏了上百件关于麒麟的瓷片、木雕、刺绣、书籍等。

     当被问起为什么如此喜欢麒麟时,他说麒麟是一种瑞兽,最早是与孔子结缘的,比如“麒麟送子”、“孔子哭麟”。在古代,龙是帝王的象征,而麟是民间的凝聚。他认为麒麟代表君子的一种洁身自好,一种淡然的处世心态。

    他一直想用麒麟做原型,做一部原创的片子,现在闲暇时也会用笔在纸上勾勒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麒麟形象来。“除了动画,我还想写一点儿研究性的东西。现在关于麒麟的系统性东西太少了,我想给大家呈现一个完整的麒麟研究。”

    收藏麒麟,清心读书,慢品茶茗,已经成了他最喜欢的闲暇生活。“因为它们能带来从容淡泊的心境。我很喜欢庄子,虽然自己还要栖息于都市,做不到一杯茶一碗饭的安贫乐道,但还是希望生活简约随意。”

   其实,年轻时他喜欢收藏西部牛仔风格的东西,比如军用刀、牛仔靴、露营帐篷。当北方还不知道ZIPPO是什么的时候,他和同事们已经每人腰间别一个ZIPPO打火机了,有人问他怎么腰间别了一个如此别致的BP机,他拿出ZIPPO打着火,笑问人家:“你见过能打火的BP机吗?”

不过,一切年少轻狂,都已被岁月打磨平和。他现在依然收藏这些东西,但是“是准备留给儿子玩了,因为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会喜欢这些带着狂野气息的物品”。

    他偶尔会陪着儿子看自己制作的动画片,不过“不会有成就感,因为儿子本来就知道是爸爸画的”。影视作品是遗憾的艺术,“我看自己以前的作品,看到的全是缺点,一边看一边想如果当时我换种方式处理,是不是会更好一点儿。所以,我只看一遍,绝对不会看第二遍,害怕遗憾更大。”

    采访临近结束时,记者问他是不是现在已经达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他眉头微微蹙起做思考状:“应该不完全是吧?我还没有达到最理想的状态,感觉还没有把自己潜力挖掘出来。我想多做一点儿原创的东西,还要把动画当成一个产业来做,把它做地更广更深一点儿。”

    或许,永远在路上,永远锐意创新,这应该就是他要的感觉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