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卡通/动漫动漫产业动漫发展动漫知识产权 |
分类: 转载动漫文字资料 |
动画片和玩具市场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有了动画片的宣传带动,其衍生品的玩具会非常的热销;同样,有了相关玩具的市场带动,动漫形象也会更加深入人心,形象也会更加的完整。
国内玩具市场概况
近年来,中国玩具制造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很多企业从粗犷的批发经营模式向品牌化的精细化方式转换,从而涌现出了一批品牌玩具企业。2004年,中国全部玩具制造业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54,791,319千元,全年累计利润总额达到1,421,485千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了11 %。2005 年,中国全部玩具制造业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5,887,811 千元,比2004年同期增长19%;全年累计利润总额达到1,599,343千元,比2004 年同期增长了7.26%。2006 年1-10月份,中国玩具制造业企业实现累计工业总产值63,255,912千元,比2005 年同期增长16.08 %;1-10月份累计利润总额为1,402,834千元。其中以动漫形象衍生品为主的产品至少占到销量的半壁江山。由此看来,随着国内政策对于国产动画片的侧重,国内玩具企业对于国产动漫形象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但如何才能让玩具企业接受和购买国产动漫形象,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国内玩具市场的现状和市场需求。
我国的玩具市场初创期主要以批发渠道为主,随着近些年大众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各大商场超市的销售比重日趋增加,很多玩具企业也开始注重品牌的建设,从企业的角度来讲,通过动漫形象的载体达到知名品牌的目的,无疑是一条最快最省钱的方式。所以为了能够达到宣传的品牌的目的,很多玩具企业开始将关注的目光集中在国外动画片,尤其是日本动画片。但随着国内鼓励国产动画片的政策不断出台,在引进国外动画片受阻的前提下,很多玩具企业也开始关注国内动画片了。
三种主流玩具
目前,中国的主流玩具主要分为三种:电动玩具、塑胶玩具和毛绒玩具三大类,当然还有其他比如启蒙教学类、DIY类等,但和动漫衍生品关系最密切的就属这三类。
电动类玩具
电动类玩具比较宽泛,主要是常见的电动遥控车、四驱车以及各类使用电池带动电机玩具的总称。此类玩具本身就是一种可以单独成立的产品,但如果能将此类玩具和动画片相结合的话,通过二者的相互促进就会取得更大市场业绩。比如奥迪玩具引进了日本田宫的四驱车系列产品,除去本身的可玩性,又结合了此类玩具拍摄了动画片《四驱兄弟》和《四驱小子》,在电视台播出的同时推出玩具,从而使四驱车玩具迅速成为国内玩具销售的主流。直到现在,四驱车产品还给奥迪玩具带来丰厚的市场回报。
此类玩具和动画片的结合,关键在于要开发玩具的不断升级功能,并有比赛和对抗,这样可使一个普通的玩具成为消费者寄托比赛和获取成功的道具。另外此类玩具也具有可逐步升级的特性,让玩具有更多可玩性,从而给动画片更多的素材用来创作。跟此类相似的玩具还有《激斗陀螺》中的陀螺和《火力少年王》中的YOYO球。
塑胶类玩具
这类玩具也比较宽泛,在这里主要讨论的是在市场上占主体的拼装模型、简单的变型类玩具和动漫形象开发的具有部分功能性的玩具。其中拼装类模型玩具主要以日本的敢达(Gundam)系列为代表;简单的变形类玩具主要以《变型金刚》和日本的《铁甲小宝》为代表;动漫形象开发的功能性玩具以《奥特曼》为代表。此类玩具在市场的占有率相当高,据业内人士估计,此类玩具占国内市场的三成以上。
此类玩具和动漫的结合最为密切,但面向这个行业的动画片和动漫形象必须要有极高的人气和较大的想像空间。比如奥特曼产品在国内的旺销,主要是消费者拿到奥特曼的产品后能有自由想像的空间,从而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同时日本万代的敢达系列也是如此,每一个机体模型在动画片中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人会因为不同的个性喜欢上动画片中不同的机械人造型,从而产生购买模型玩具的欲望。
毛绒玩具
毛绒玩具是很多动画公司考虑到的第一类衍生产品。中国是毛绒玩具制造大国,全国各个省市都有毛绒加工的工厂,因此畅销的毛绒玩具外观极易被盗版,给玩具公司带了极大的伤害,导致国内大部分玩具商不愿意参与毛绒玩具的市场推广。
但市场上高档的礼品毛绒玩具还是具有一定市场潜力,如果一个卡通形象能走高端的毛绒玩具市场,那完全可以通过全国各地玩具经销商走大型综合性商场的渠道。国内毛绒玩具市场每年会有上千万的市场需求。
其他类的玩具诸如DIY玩具、积木类玩具也可以借助动漫形象甚至是电影的经典形象来带动销售,比如乐高推出了《星球大战》和《哈立波特》等电影系列的产品。这类玩具主要是动画片具有了极高的人气后才被引用到玩具开发中来。如果是新的动漫形象,被关注的几率非常小。
国内玩具市场需求现状
国内的玩具市场大致如此。如何根据自己动画片的特色和优势,选择有价值的目标客户合作是动画片公司市场开发初期的关键。但是在动画片开发市场之初就要了解玩具公司的需求和其产品市场定位,这样才不至于将来动画片都已经完成了,还没有玩具公司来参与,造成资源的浪费。其实玩具公司对于动画片的要求具有相似性,笔者和多家玩具公司负责人交流后,发现对动画片的需求集中在以下几点:
1.动画片可以开发的商业资源比较多。一部动画片中可以用于玩具开发的卡通形象或道具不能少于十个;一个玩具公司推出系列产品,同材质的玩具不能少于10种。这样做首先是为了终端市场的陈设,其次是为了实现产品多元化,满足不同顾客的需求。在此方面,日本动画片经过多年市场考验,基本形成较好的商业开发模式。比如一直热销的敢达(Gundam)系列,每一部动画片中都有几十种可以开发成玩具的机械人,极大丰富了玩具商的可开发商业资源。对于玩具商来说,如果其中一个卡通形象亏损,还有其他商业资源可以开发。这样可以提升玩具商对一部动画片的信心。
2.丰富动漫形象,加大想像空间。曾有人说过:儿童的艺术价值在于满足儿童的想像力。而玩具则是满足儿童观看动画片后的形象载体。同时动画片中要有对抗性和比赛升级类的剧情设计,这样就更能抓住消费者,从而提升相关玩具的市场潜力。
3.玩具公司希望动画片要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因为从卡通形象的开始接触到后期的市场玩具市场热销需要有一定时间进行市场培育,从而充分挖掘市场潜力,使玩具商的利益获得更多的保障。
4.对于动漫形象的形象多样化。同一个动漫形象,为了满足玩具商市场推广的需求,需要几种不同的动漫形象,例如全彩版的动漫形象色彩比较完善,可以全面表现动漫形象的特点;Q版动漫形象可以满足玩具商商品开发等的多样化;简版动漫形象可以满足玩具商在印刷等方面容易实现和节约费用的目的。多样化的形象,实际也为产品的多样化打下基础。对于动画片公司来讲,创作动画片之初就要多方面了解衍生品市场的需求,这样做出的动画片才会有的放矢,较容易被市场所认可。动画片的创作就像一部有条件限制的作品,其中的人物和道具需要由动画片的市场客户——玩具公司或者其他衍生品行业的经营者——提出,动画片内容和剧情由动画公司来掌握,这样玩具公司或者相关衍生品公司和动画公司二者各取所需,相互融合和结合,从而达到市场和创作双赢的目的。
(来源:中漫网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