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动漫产业动漫发展感悟随笔文化创意产业 |
分类: 转载动漫文字资料 |
中国推动动漫产业的决心,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当年全国高科技园区一哄而上的情形
中国对动漫产业的热情从未像现在这样膨胀过。各级政府在大力投入,资本也正跃跃欲试,甚至各地高校也在纷纷增开动漫专业。在多股推动力中,以政府因素最为显著。
2006年4月,国务院转发了财政部、文化部等十部委《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
简称“若干意见”)。随后,“动漫”逐渐成为各地经济主政者口中的时髦名词。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2002年到2006年,全国动漫制作机构从120多家
猛增到5400多家,20多个省、市、自治区将发展动漫列入十一五规划,广州当时分管动漫产业的副书记方旋更提出:“要像抓汽车产业一样抓动漫产业!”
中国动漫产业的现状用两个数字可以形容:2004年,全球动漫及衍生品市场高达5000亿美元,而中
国直到2006年不过区区200亿人民币。这种差距后面隐含的市场潜力令投资产心动不已,政府也希望发展动漫产业来更有效地影响下一代。中国推动动漫产业
的迫切和决心很可理解,但地方的超常热度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当年全国高科技园区一哄而上的情形。事实无情,尽管当年全国上下一派高科技园区你争我赶的盛景,
最终稍成气候的只有中关村一地。
文化部“扶持动漫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专家委员会”成员、广州《漫友》杂志社社长金诚称,中国的动漫
产业要“赶日超美”,一定要大干快上,小打小闹不行。但他也承认,目前,中国动漫产业还处在初级阶段,各地在发展时都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一些不够条件的项
目也在上马,“走一些弯路、交一些学费、浪费一些资源,恐怕在所难免。”
据统计,中国目前有50多个城市宣称要建设中国的“动漫之都”或“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其中已经挂牌
的接近30个。除了深圳、长沙、杭州、苏州这些原本就有动漫发展基础的城市外,还有河北石家庄、广西柳州、辽宁阜新这些传统意义上的二三线城市。仅江苏一
地,就有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国家级动漫基地”。这些林林总总的“国家级基地”,分别由文化部、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六大部委
发牌,各有神通、互不相让。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全国5400多家动漫制作机构,自主制作能力超过10部、10000分钟
的,目前只有两家(三辰和宏梦),绝大部分制作机构的生产数量只能以个位计算,时长只有一两千,甚至几百、几十分钟;有盈利能力的,更是不超过1%。
在金诚看来,中国动漫最缺的不是数字,而是质量。由于尚未找到理想的盈利模式,目前,绝大多数企业仅
靠播出不足以收回制作成本。政府根据播出情况给予一部分奖励是好事,但这一政策本身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前,广电总局规定,各地动画频道黄金时间不得播放
引进动画片,这使得全国每年的动漫播出需求在26万分钟左右,而2006年全国电视动画总产量才82326分钟。这意味着,只要能通过审查,凡是生产出来
的动画片,几乎都有机会在电视台露脸,电视台根本没有余地来要求节目质量。这种看似严肃的奖励政策,最后实际上变成了“撒胡椒面”,缺乏足够的科学性,也
没有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据了解,管理部门目前已经意识到了这些问题。上月底,文化部专门召集专家组成员在上海召开研讨会,探
讨制定动漫产业发展的细则。据与会专家透露,这一细则的重点,就是要规范动漫产业基地的审批和相关财税政策的制定,让各个地方有章可循。文化部文化产业司
动漫处处长刘强表示,由于动漫产业牵涉部门比较多,社会期待也较高,文化部将与其他部委协调,尽快取得共识,如果顺利,这项实施细则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全国
动漫产业大会期间正式公布。
(来源:《财经》记者 杨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