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也说动画暴力:我所亲历的与国际接轨的“动画暴力事件”(上)
(2007-03-03 12:42:57)
最近几年就一直认为,有关“动画(及动漫相关)暴力及色情”的问题迟早也会成为困扰国产动漫发展不可回避和值得引起探讨的话题。
“动画的暴力及色情”其实是个国际性话题,从深层次讲是道德伦理与价值利益双方冲突搏弈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人的人性良知与潜在动物性间压抑与爆发的冲突问题!
不想深入剖析论理,也不想要评论当下被关注热闹的事件内容。只说一下我所曾亲身经历的一次与国际接轨的“动画暴力事件”:当年参加制作动画片《熊猫京京》时,与外方合作者美国萨邦娱乐公司发生的动画片情节“涉及暴力”的意见分歧。
诞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中美合资系列片《熊猫京京》,是中国第一部大协作生产的26集系列动画片。在当时,该片就已经在内容,形象,质量等诸方面达到了国际标准。发行到了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放映。并收回了全部国家投资成本。这是中国动画系列片成功走向世界商业市场的第一次!在当时国外动画大举侵袭,动画外加业鼎盛,国产动画萎缩不振的背境下确实是难能可贵,意义重大!(可惜当年没有“动画大片”的炒作市场营销概念,当时行里多是些脚踏实地,勤恳老实的专业人士,实在缺乏善于商业包装炒作的,有市场营销头脑的”商业才俊”。)担任该片总导演的王柏荣先生也是我的老师。当时我做的是该片的美术设计和原画的工作。
“该片讲述京京历尽艰辛到世界各地寻找乐园的经历,生动曲折,极富传奇和浪漫色彩,主人公充分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的优良品格,令人难忘。”----这是引用自《熊猫京京》发行影音产品的说明词。看过该片内容的观众都知道这绝对是部表达积极向上的精神,赞扬智慧善良、勇敢坚强、团结友爱等优秀品质,宣扬和平环保主题,思想健康的主旋律影片。(套用的都是现在一些影片赞誉常用的词儿,不过套在这部片上也还很恰当,再合适不过了。)
按法制教育的眼光,现在是法制社会,肯定应该不再提倡江湖上“打打杀杀”刀风腥雨的快意恩仇。尤其从保护未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角度,也不适宜给涉世不深,辨别是非能力有限的未成年人再灌输和暗示类似“以暴易暴”这样的过激思想行为模式(其是窃以为,对于许多老于世故的成年人许多是非也是辨别不情,或不想辨清的)。也许有人会疑问:难道象《熊猫京京》这样的片子也有“过激暴力”?如果按美方合作者的衡量标准,也曾是有的啊!
看片仔细的观众看《熊猫京京》时,不知道有没有注意到,虽然该片26集内容中充满了正邪间的势不两立的斗争,甚至也有你死我活的冲突,但全片26集中没有直接表现死亡的画面,偶尔有剧情需要表现死亡的,也是用象征性手法处理的暗示镜头。全片26集的道具中没有出现任何真正的武器形象,不论枪械还是刀剑都没有出现。也没有明显的流血的画面和镜头。全片26集中,虽也免不了有许多“打打杀杀”,但镜头表现,画面处理就这么干净!
因为这是给低年龄段少年儿童观赏的影片,本片的美方合作者的按照欧美市场的衡量标准,为了保护这个年龄段的身心健康,提出了这样的三条基本要求:1,画面中不能有死亡;2,不能出现流血和严重伤害;3,不能出现使用包括刀枪在内的武器。
对一部要以曲折紧张取胜,以正邪斗争为线索贯穿剧情,历险色彩的系列片来说,几乎不可能不涉及这样的惊险剧情按排。因此,美方合作者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很苛刻的。
并且由于存在文化背景的不同和认知观念的差异,尤其是因为外方合作者参与合作较晚,前期要求在细节上交流不够充分,一直到原动画制作部分快完成,影片整体制作也完成过半,在审片观摩时才提出这样的要求。
此标准一公布,顿时也是一片哗然,因为已完成的影片与此要求存在有很大的距离,而片子许多地方是要从文学剧本角度上进行更改调整了。不修改,就意味着合作的终止,成片也将无法进入世界市场。而修改就面临着大量的返工,整个生产周期,制作成本的巨大压力。要知道在电脑技术没有运用到动画制作中以前,不要说原动画制作,就是赛璐珞片上色,校对,电影胶片拍摄冲洗,剪辑工作量和成本都是巨大的!
包括我在内,几乎所有的参加制作的中方人员也很有抵触情绪:“拿把枪有什么?”“流点血算啥啊?”“难到坏人死了也不行?”“这样可没法画了!”“这样片子做出来,看着还有啥意思啊?!”。。。。。。
一时间,也是群情激动!这场源自中外认识观念差异引发“动画内容暴力”事件,直接导致了动画片《熊猫京京》的生产制作“进退维谷”。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