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三里河清真礼拜永寿寺寻古

标签:
北京西城区清真永寿寺三里河清真寺 |
北京三里河清真礼拜永寿寺寻古
2009年5月17日(周日)上午,我到了位于北京西城区三里河的清真礼拜永寿寺。这是我时隔多年后再次来这里。
我自己未成家之前,父母家离三里河不远,可我上班的单位不在这边,其实到这个寺的机会真不多,看我的清真寺纪念册,有记录的来此清真寺是1993年11月5日,当时寺里的阿訇是杨振华阿訇。我早就听安定门外清真寺的赵阿訇和我说过,早年三里河一带是回民的墓地,可我父亲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来北京后就在这一带工作了,我从未听他说过这边有回族墓地的事情,我最近在网上“牵狗(google)”找了一下,还真发现了一些资料。
我先搜到了《北京名胜古迹词典》(北京燕山出版社,北京市文物管理局编)里面描述:
清真永寿寺在西城区三里河中巷2、3号。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始建,天启四年(1624)重修。重修碑为进士石三畏撰文。寺之旧址名“翁僧荒堂”。寺门一间,面阔3.5米,进深2米,石门额上书“清真礼拜永寿寺”。寺门两旁各开一个小门。入大门后左为水房名“规洁室”。右为望月楼,二层,上有横匾曰“唤醒楼”。往西,南为讲堂,北为学堂,大殿为明三暗九,面阔三间,二卷勾连搭形式前出轩。西房配有角亭,后窑殿向西凹去处,高起穹窿。大殿南北有耳房。后有六角亭一座。寺门外原有石桥一座。寺界内原有回教墓地,西至亮果厂,东至四道口,北至九天庙,南至骆驼弯,方圆约17华里。由于城市的发展,墓葬均迁移它处,迁移过程中发现各种不同的墓室。寺内有碑7块,其中有阿拉伯文碑与《重修清真寺碑记》碑。
这里面还真提到了寺界内的墓地及文物的事情,不过里面提到的北和南边的边界地址,我都从没有听说过,而且对此阶段的迁移墓葬工作中的发现,我也没有见介绍的文章。“牵狗”仔细找,哈哈,找到了一段更详细的,不过居然“狗”都跑到我以前做试验去过的中国水科院去了,文章的标题是《一张水科院建院前的老地图》,作者任定安,我摘录与清真寺有关的内容如下:
木樨地桥东北侧是一片空地,此处原本是一座三里河回民公墓,清末著名回族爱国将领马福禄(1854—1900)在抵抗八国联军的战斗中身先士卒,英勇作战,壮烈牺牲,时年46岁,其从弟马福贵、马福全、族侄马耀图、马兆图等也同时遇难,战后均被安葬在回民公墓。建国初期,曾规划在一带修建飞机场,回民公墓被迁移,地图上空地里两个十字座标,就是当时准备修建飞机场的位置。在地图的右上角有一个叫三里河的村庄,村庄旁建有一座清真寺(万方商场北民族宾馆后),其全称为清真礼拜永寿寺,现人们习惯称它为三里河清真寺。清真礼拜永寿寺已有四百年的历史,始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寺门上的匾额上书“清真礼拜永寿寺”,三里河清真寺进行了全面的整修。由于三里河清真寺历史悠寺内存有碑7块,其中有阿拉伯文碑、《重修清真寺碑记》碑。文革期间,三里河清真寺遭到了破坏。1982年在北京市各级政府的支持下,久,建筑风格独特,文化内涵丰富,被北京市文物局列为北京市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如今,古老的三里河清真寺焕发出了青春,它将在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宗教和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这篇文章说出了这段历史,原来要建机场才拆迁的,我想如果马福禄的墓在此,这里也是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了。
这天我在清真寺,见到了张子恒阿訇,他告诉我清真寺现在的地址是三里河一区丙52号楼-3,还说前几年重建了寺门,形成了完整的院落。我见他很忙,就一个人在寺内慢慢转,边看边拍照,下面是这次拍摄的部分照片。
我知道这个清真寺的位置,一下就找到了清真寺。可一般人来还真不好找,这是在月坛南街上看到的路牌。
清真寺大殿西墙外夹道处有一些历史遗留的石碑。这是夹道北端的四块。
大殿前面北侧的石碑
树干上的古树铭牌
大殿南侧的配房
阿訇领拜处屋顶六角亭的藻井
大殿内梁上的彩绘
当时不是五番礼拜的时间
我自己单独礼拜后离开了清真寺
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