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撷英:愚园的匾额和楹联

标签:
愚园匾额楹联胡家花园寄安 |
分类: 览金陵 |
园林撷英:愚园的匾额和楹联
愚园,位于南京鸣羊街的胡家花园1号,占地面积约3.36万平方米,园林景观约2.4万平方米,愚湖面积约6000平方米。为晚清时期享誉两江的私家园墅之一。
自集庆路转至鸣羊街,向南行走,大约200米左右,便是愚园的东门。
愚园,宋时称凤台园,明初称魏国公园,为徐达西花园。清时为胡煦斋(又名胡恩燮)所得,改名“胡家花园”。是清代南京最大的私家花园之一,有“金陵狮子林”之称。1982年8月,“愚园”列入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2011年5月,愚园正式启动复建工作。2016年5月1日,经过五年时间的修缮,正式对外开放。
愚园东门,朴素简雅,古色古香,门头有“愚园”二字,题款“壬辰秋月言恭达题”,此二字为言恭达题写。园内的很多匾额和楹联的落款中都有“壬辰”字样,这里的“壬辰”年应该为2012年。
清代光绪4年(1878年)邓嘉辑作《愚园记》,其中云,“门以内,栌欂节棁,髹漆雕绘,南北相向,爽垲之屋数重。主人奉太夫人居养于内,且以安其家室焉。屋之西别为园,主人名之曰愚。石埭陈先生虎臣颜其额。”清代时期“愚园”之名,为陈艾(1811年至1897年,字虎臣,安徽石埭人,咸丰10年入曾国藩幕)所题写。
愚园的门前,曾经也有楹联。吴楚《白下愚园游记》中云,“由栅栏门而出园,门镌‘愚自古以直著;园得主而名传’一联于屏,即园之正门。住宅之右另辟,以与游人由此持游览券以入者。”门前之联,为茅恒(1837年至1912年,清代昆曲曲师)所撰。
愚园,由内园和外园两部分组成。外园主要以山丘和愚湖为主,内园则以假山和厅堂等建筑为主。园内有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延青阁、胡家花园祠堂(城市山林)、春睡轩、在水一方、柳岸波光、青山伴读之楼、水石居、清远堂、双桂轩、栖云楼、补善堂、铭泽堂、容安小舍、春晖堂、分荫轩、无隐精舍、憩亭、小沧浪、小山佳处等亭台楼榭,其前大都有匾额和楹联,且多为名人所题写。
秋水蒹葭之馆,位于愚湖东岸,临近愚园东门,坐北朝南。
馆前有说明牌,其中云,“秋水蒹葭馆名取自《诗经·秦风蒹葭》,曾有过对联一副:‘白菡萏香初过雨;碧琉璃水净无风’。文人邓嘉辑《愚园记》曰:‘就水南为榭,居草堂之北阴’。‘水木鸣瑟,湛然清华’。园主人胡恩燮曾在此赏荷、读书、眺望愚湖之景‘在水一方’。”
馆前悬挂有匾额,上有“秋水蒹葭之馆”六字,为杨康乐题写。门柱上有对联一副,“临水游山咏觞为乐;观天察地怀抱与同”,并有题款“太史许有麟撰联”,“壬辰秋欧锦钺于南京”。许有麟(仁和人,清代同治7年进士)撰联,欧锦钺题写。
“秋水蒹葭之馆”西侧有回廊,可以通往北侧的“双桂轩”,回廊南侧镌刻有“伊人之湄”四字,或取“所谓伊人,在水之湄”之意。
吴楚《白下愚园游记》中云,“傍有容安小舍,内即秋水蒹葭之馆,吴让之所题也。有‘白菡萏香初过雨;碧琉璃水净无风’一联,字橅褚河南,集放翁、香山句,亦工整自然,惜未署名。”馆前的楹联乃“集放翁、香山句”,陆游《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致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诗中有“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句,白居易《泛太湖书事寄微之》诗中有“黄夹缬林寒有叶,碧琉璃水净无风”句。而胡光国辑《愚园楹联》中,则称此联为赵继元所题“界花桥”联。
课耕草堂,位于愚园东门南侧,秋水蒹葭之馆旁。
“课耕草堂”檐下悬挂有“课耕草堂”匾额,内有说明牌,其中云,“胡氏家族子孙当年学练躬耕灌园场所。胡恩燮在世时,重视农耕与园艺,经常聚集本家妇孺于此,亲作示范,或浇灌种植花木,或下田耕种五谷,以此教育并让他们明白:‘犁雨锄云皆事业’,‘披风抹月总闲情’。”
“课耕草堂”前并无楹联,据说以前曾有楹联,胡恩燮曾撰有两联以表情怀,“南亩看人耕,犁田锄云皆事业;北窗容我卧,披风抹月总闲情”,“闭门种菜已成吾懒,洒径留宾聊与人同”;戴鸿庥撰联,“有地开锄未忘尘世事,此间闲话犹作太平声”。
胡光国辑《愚园楹联》中记载,“课耕草堂”曾有楹联,“一帘疏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吴恒)”,“细雨荷锄立;春畦带月耕(左桢)”,“空有山林乐;人同天地春(灌叟)”,“因树为屋;开门见山(灌叟)”等。
延青阁,位于愚园内东南方的缓坡上,是愚园中最高的建筑。
登临其上,“纵目四面多烟鬟,恍若置身霄汉间”,明城墙、紫金山、雨花台等远方景色尽收眼底。邓嘉辑《愚园记》中云,“登阁而眺,东北诸山,烟云出没,如接几席,因名阁曰‘延青’。”
延青阁前悬挂有匾额,上有“延青阁”三字,落款“明子章炳文题”,为章炳文题写。
延青阁前并无楹联,“延青阁”曾有撰联,“入帘草色含春雨;排闼岚光送晚晴(灌叟)”,“四围绿树浓宜画,一角青山淡入诗(灌叟)”。赵彦修有诗云:“阁对锺山启,秋光入户棂。淡烟残照里,留得六朝青。”
胡家花园祠堂,胡家花园46号,南京市秦淮区不可移动文物,位于愚园南侧。
邓嘉辑《愚园记》中云,“陂陀东下,度石桥,北与清远堂正对,为主人家祠,岁时聚子弟习礼其中,祭毕阖其扉,游人希得窥焉。”
白墙灰瓦的建筑,花瓶门的门楣上书“城市山林”四字,为米芾书法集字。
南北两侧都有厅堂,其中北侧厅堂门前有一副楹联,“品节比贞金药石,心神如秋月春云”。题款“张之万撰联,壬辰秋金陵忍冬楼主宋谦”,此联为张之万(1811年至1897年,字子青,号銮坡,直隶南皮人,清代大臣,张之洞堂兄)撰联,宋谦题写。
为“胡氏家祠”,张之万还曾有一副楹联,“安定家声,永传孝友诗书,世衍教泽;金陵望族,长奉春秋享祀,仰答宗功”,黄思永有楹联,“后祀仰先型,溯虞周得姓分封,斯为望族;新祠绵旧泽,自汉宋居官讲学,代有传人”。
“城市山林”,曾有楹联,“林壑当春,晴日暖催山意动;江城如画,好风时卷市声来(灌叟)”,“四面不通车马迹;一尊来对芰荷香(吴恒)”。
春睡轩,位于愚湖西岸。
楼前竖有说明牌,其中云,“愚园主人暮春时节歇息及与友人宾客弹棋斗茗之场所,北侧房屋胡光国题‘故烧高烛,乞借春阴’联。里面供奉当年与胡恩燮一起举义做清兵内应,后因事泄密而从容就义诸贤之像,胡家设此祭祀纪念,亦为后人瞻仰。”
邓嘉辑《愚园记》中云,“度祠垣得小丘,若岯若岊,拾级百步许,有面东之屋数楹,编竹为藩篱,海棠八九株,花时嫣红欲滴,为春睡轩。后瞰果圃,多桃、李、梅、杏、枇杷,青黄累累,鲜美可摘。”吴楚《白下愚园游记》中云,“向南数武,高级十数层,海棠数株,老屋几间,乃春睡轩。奂老题‘故烧高烛,乞借春阴’八字为联,极为薛慰农山长所叹赏。中有一楹,供举义合祀诸贤,是皆城陷之后与太翁谋内应,事泄从容就义者。事虽未成,载诸邑乘,数十年来凛凛然犹有生气,叹劫运之不可挽回有如是乎?”其中所言“故烧高烛,乞借春阴”之联,乃胡光煜(1848年至1922年。字焕文,胡恩植之子)所撰。
“春睡轩”坐西面东,门前悬挂有匾额,上有“春睡轩”三字,落款“壬辰庄希祖题”,为庄希祖题写。两侧有一副楹联,“解榻留宾,容我酣眠容我懒;开轩倚醉,当他佳士当佳人”,题款“胡光国先生撰联,明子章炳文于钟山南麓鑑古斋”,此联为胡光国(1845年至1929年,字碧澂,号愚园灌叟)撰联,章炳文题写。
“春睡轩”亦还有联,“坐客谭余,看排闼青来,流觞绿绉;先生醒未,想笔花圆际,书卷抛时(胡维藩)”。
柳岸波光,位于愚湖西岸。
邓嘉辑《愚园记》中云,“出篱门,值塘之东堤,堤旁临水之榭。署曰柳岸波光,抚包先生慎伯旧榜,而于此地为特宜。”吴楚《白下愚园游记》中云,“西堤一亭,特出水面为水阁,包慎伯题曰‘柳岸波光’。每届花时,夕阳掩映,游女如云,往来其间,恍疑蓉城仙子下降尘凡也。”旧时曾有包慎伯(1775年至1855年,名世臣,字慎伯,嘉庆十三年中举)题写的“柳岸波光”匾额。
亭前悬挂有“柳岸波光”匾额,落款“桑作楷题”,为桑作楷题写。
“柳岸波光”曾有撰联,“常倚曲栏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胡恩燮)”,“杨柳画船深浅水;桃花春岸往来人(余鉴)”,“薄雾笼沙岸,微风拂柳塘;朝朝兼暮暮,最好是波光(赵彦修)”。而胡恩燮所撰联语,出自陆游诗词《巴东令廨白云亭》中的一句(寇公壮岁落巴蛮,得意孤亭缥缈间。常倚曲阑贪看水,不安四壁怕遮山。遗民虽尽犹能说,老令初来亦爱闲。正使官清贫至骨,未妨留客听潺潺)。
青山伴读之楼,位于愚湖北岸,水石居之西。
清幽之处,一座三楹二层小楼,长窗排列,明堂宽敞。邓嘉辑《愚园记》中云,“入西向一门,为楼三楹,与水石居相近,其中积轴万卷,庋置如屏,主人每吟啸于上,弄丹黄也。”
楼前悬挂有匾额,上有“青山伴读之楼”六个字,题款“壬辰年秋,耿立军题”,为耿立军题写。
胡光国辑《愚园楹联》中记载,“青山伴读之楼”曾有楹联,“王道求春秋以上;圣风观邹鲁之间(吴正明)”,“书声无复旧莺花,剩槛前绿水,楼外青山,对此足娱暮景;归梦何堪寻燕垒,看雨点池荷,风摇岸柳,闲来聊助长吟(悔庐老人)”,“一室图书自清洁;百家文史足风流(灌叟)”,“吃墨评茶,听香渎画;枕流漱石,渔水樵山(灌叟)”。
水石居,位于愚湖北岸,青山伴读之楼东侧。水石居坐北朝南,南窗外,碧水涟涟的愚湖;北窗外,山石嶙嶙的假山。
楼前有说明牌,其中云,“胡光国修身养性之密室,题有‘退藏于密,独善其身’之联。当年李鸿章曾题联赞美这里雅静空灵之景致。抗战前夕,胡光国侄子胡昌期曾在此开设茶社,售卖书。”
楼前悬挂有匾额,上有“水石居”三字,落款“王刚题”,为王刚题写。
水石居南,正对愚湖,邓嘉辑《愚园记》中云,“入其右,为水石居,前临清塘,大可百亩,芙蕖作花,疏密间杂,红房坠粉,掩映翠盖,长夏南窗毕启,薰风徐来,荷香暗袭,时有潜鱼跃波,翠禽翔集,倚槛披襟,溽暑荡涤。”吴楚《白下愚园游记》中云,“再进为水石居,其轩敞虽逊,而精洁过之。李少荃傅相题一联云‘空岩已礼百千相;明月谁分上下池’,最为贴切。内有角门,公自题‘留有余步’,别具会心。入其室门后,又有一联曰‘退藏于密,独善其身’,是为密室,本公休息之所,公诸同好者。”李鸿章所题之联为,“空岩已礼百千相;明月谁分上下池”。
胡光国辑《愚园楹联》中记载,水石居曾有楹联,“水槛结鸥盟,云影天光相荡漾;岩扉留鹤守,神仙官府最逍遥(薛时雨)”,“名士风流花绮丽;英雄肝胆佛圆通(黄思永)”,“百丈清潭数魴鲤;一家终日住楼台(何金寿)”,“修竹虚亭,崇兰静室;流水今日,清风故人(冯煦)”,“欲过叔度留终日;须信渊明是可人(桂中行)”,“人在羲皇以上;家居廉让之间(张祖翼)”,“家居只湖上;人疑入剡中(吴正明)”,“水石占南都胜影;烟云摹北苑新图(翁长治)”。其中一些联语出自古人诗词,如桂中行联出自苏轼《挽吕与叔学士》和《广陵后园题申公扇子》诗;张祖翼联出自张廷玉《田园杂兴》诗;吴正明联出自袁枚《题画》诗等。
清远堂,胡家花园河厅,胡家花园7号和9号,南京市秦淮区不可移动文物。
堂内竖有说明牌,其中云,“外园正厅,取自香远益清之意。这里既可欣赏外园愚湖全景风光,又可领略内园假山绮丽景致。因门前屋后秀色宜人,饮誉金陵,当年李鸿章、曾国荃、张之洞等晚清名流慕名前来做客踏访雅聚,赏景赏月,吟诗题联。”
邓嘉辑《愚园记》中云,“斯堂轩豁洞敞,列屋延袤,为一园之胜,署曰‘清远堂’,张子青中丞所书,其楹贴则吾师全椒薛先生撰也。壁间榜时人题咏皆满。”吴楚《白下愚园游记》中云,“进为清远堂,张子青相国所书,取香远益清意耳。月台俯临愚湖,万朵莲花,两堤杨柳。”“此堂为园之正厅,前有巨浸,有鸳鸯池,后有灵岩,石上瑞香本盆景,今依屏后如张盖。楼阁参差,全然在望,瀹茗餐烟,迎秋消夏,信可乐也。”
堂前悬挂有匾额,上有“清远堂”三字,落款“壬辰夏立平”,为韦立平题写。堂前楹柱上有一副楹联,“入坐有情千古月,当窗无恙六朝山”,题款“煦斎司马新構别墅,其水榭俯临淮流,面迎钟阜,允为墅中极胜。孙澂之大令为诵十四字,余因隶书”,“以为楹榜,奉乞察正。同治太岁在辛未,仲秋月,独山莫友芝并识”。为莫友芝(1811年至1871年,字子偲,号郘亭,又号眲叟,贵州独山人。清代文人)题写(曾为无隐精舍所书之联)。
“莫友芝隶书联”现收藏于贵州省博物馆,一副二张,单联纵142厘米,横33.3厘米,隶书,十四字,并有四行隶书题款六十六字,墨写于朱绘云笺上。联下钤白文“友芝私印”一方和朱文“郘亭眲叟”印一方。
此联的书写时间为清代同治10年(1871年)8月,莫氏谢世为9月14日,是否为“绝笔”尚待考证,但确为莫友芝最后的书法作品之一。
清远堂内,正面为《愚园全图》,两侧柱上一副楹联,“诗文清芬,曰道德会;山川灵秀,入庭户间”,题款“中丞冯誉骥撰句”,为冯誉骥(字仲良,号展云、崧湖,晚年号卓如、钝叟,斋名“绿伽楠馆”。广东肇庆人,清代道光24年进士)撰联。
胡光国辑《愚园楹联》中记载,清远堂曾有楹联,“清坐使人无俗气;虚堂尽日转温风(恭鍹)”,“借四月佛天,南国慈云增绚采;先百花生日,西池春昼永延晖(林寿图)”,“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彭玉麟)”,“不绘辋川图,不编兰亭序,林泉位置如许清幽,此殆真安乐窝耶,结构本天成,益征德播两斋,万卷诗书绵教泽;亦号愚公谷,亦名小仓山,屐履流连合供啸傲,我自愧靖节后矣,买邻何处卜,只剩门垂五柳,三生风月爱吾庐(陶隆僎)”,“小劫几沧桑,且莫慨梓兰亭,看林壑争妍,依旧六朝烟景;清阴分邻树,每想像故家乔木,对云山舒啸,好寻三径琴樽(灌叟)”,“楼台倒影,依然劫后春光,酒醉话沧桑,最难忘海上携琴,尊前说剑;风月平章,暂息天涯倦羽,径荒玩松菊,试领略六朝啼鸟,两部鸣蛙(悔庐老人)”,“扩经义治事两斋,文宴传觞,重见园林娱鹿洞;揽天末翠微诸胜,诗编笼褎,为吟风月数骊珠(哈少甫)”,“地近杏花村,栏槛留春,潇洒林泉新画稿;我来梅子雨,琴尊消夏,清凉世界小神仙(刘铭传)”,“守郡继先人,看江水长流,剩几个当年父老;析薪绵世泽,愿黄堂少住,留一枝此日甘棠(莫友芝)”等。
在水一方,位于愚湖中。
在清远堂、水石居前临湖而立,愚园中有一小岛,岛上一座几乎与小岛面积相同的亭阁,便是“在水一方”。据说,愚湖内原先并无岛,而是有只船。吴楚《白下愚园记》中云,“愚湖内旧有方舟,在水一方,近因游人甚众,恐惊风裳水珮,移至南岸,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胡恩燮曾赋诗一首,“刳木作方舟,徘徊水中沚。船上屋如亭,风来亭欲驶。荷香袭襟裾,残照映霞绮。奚童抱琴立,隔岸呼舟子。”复建后的愚园,将置于愚湖中小岛上的湖心亭命名为“在水一方”,或许是对原来景观的保留吧?
亭前有一匾额,有“在水一方”四字,曾国藩题写。“在水一方”曾有一联,“荷花香世界,明月水楼台”。
环绕愚湖一周,依旧回到愚园的东门。由此进入北侧的圆形门,便是愚园的内园。
补善堂,铭泽堂前厅。
堂内有说明牌,其中云,“补善堂,铭泽堂前厅,愚园第二代主人胡光国所建。胡光国乐善好施,当年‘设补善堂以恤孤孀,为救生局增筹置船’,自己‘节食缩衣’,却‘好善不辞’,一生做过不少善事义举。”补善堂内今辟为“胡氏家史展”。
堂前楹柱上有一副楹联,“慷慨宴笑留我嘉侣;习静独处心思古人”,题款“太守赵烈文撰句,壬辰立秋敬芦陈金纯书”,为赵烈文(1832年至1893年,字惠甫,一作惠父,晚号能静居士,阳湖人)撰联,陈金纯题写。
补善堂内悬挂有匾额,上有“补善堂”三字,题款“壬辰立秋戈父萧平题”,为萧平题写。
铭泽堂,胡家花园2-2号民居,南京市秦淮区不可移动文物。
堂内有说明牌,其中云,“铭泽堂,愚园主体建筑。铭泽堂正厅为当年主人接待重要宾客地方,先后接待过李鸿章、温葆深、曾国荃、薛时雨、张之洞等政要大员。据悉,当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后,专程来此与南京友人道别,席间畅谈《建国方略》。”
堂前有一副楹联,“万有不齐放怀自得;一无所取知足尤能”,题款“张謇撰联,壬辰夏,立平书”,张謇(1853年至1926年,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光绪20年状元)撰联,韦立平题写。张謇还曾为愚园撰有一副对联,“山春初和可以放带;兰气既静为之不觞”。
堂内正中悬挂匾额,上书“铭泽堂”三字,言恭达题写。殿堂内共有三副楹联,分别为“天以酬纯孝;家恎懔教忠”,题款“端木埰联语,壬辰立秋史居华书”,端木埰(字子畴,江宁人,回族,清代诗人)撰联,史居华题写。“烟霞供养斯得上寿;诗酒酣嬉能娱古欢”,题款“湘潭太守欧阳述撰联,壬辰夏种墨道人徐锁荣敬书”,欧阳述(1869年至1910年,字伯缵,号笠侪,彭泽县人)撰联,徐锁荣题写。“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范扬题写,此联出自清代林则徐《出老》中的诗句,“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如日东山能再起,大鹏展翅恨天低。”
铭泽堂后楼,为铭泽堂内宅楼房,底楼为愚园主人胡恩燮与胡光国父子所居,二楼为胡恩燮母亲与女儿居室,两侧厢房为丫鬟房。
容安小舍。
舍前有说明牌,其中云,“胡氏家族当年生活区,拥有伙房、用膳厅、佣人房、粮仓等,园内石桌石凳,为愚园旧物;枇杷树,已有百年历史。”
舍前悬挂有匾额,上有“容安小舍”四字,落款“壬辰立秋史居华”,为史居华题写。两侧有一副楹联,“入座有情千古月,当窗无恙六朝山”,题款“莫友芝联,林筱之书”,为莫友芝撰联,林筱之题写。
春晖堂,一座承载着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建筑。位于愚园内园中央,每到春日,鲜花簇拥,美不胜收。
春晖堂前悬挂有匾额,上有“春晖堂”三字,题款“壬辰岁陈仲明”,为陈仲明题写。两侧有楹联一副,“寸草春晖寿如金石;名园渌水家住楼台”,题款“沈葆桢撰联,壬辰孟秋庄希祖书金陵”,为沈葆桢(1820年至1879年,原名沈振宗,字幼丹,又字翰宇,福建侯官人)撰联,庄希祖题写。
据说,春晖堂的堂名乃李鸿章取“寸草春晖之意”给堂命名,并书已赠之。胡恩燮在春晖堂建成之后赋诗,“堂址广方丈,春光周四围。暖风槛外来,惠然吹莱衣。娱亲进旨酒,寸草心依依。此中有至乐,敢曰酬春晖。”
戴鸿庥为春晖堂题联,“堂前犹忆莱衣舞,春到常存寸草心”。胡光国辑《愚园楹联》中有诸多关于“春晖堂”的楹联,其中有,“君有养亲园,喜絜白诗新,爱日常娱四时景;我陪修褉宴,正牡丹花放,好风吹送一尊香(潘曾玮)”,“家有小园足以独乐;年当大董自然长生(俞樾)”,“烟霞供养斯得上寿;诗酒酣嬉能娱古欢(欧阳述)”,“道以神理超事为名教用;恩从祥风翱德与和气游(孙家鼐)”,“堂前犹忆莱衣舞;春到常存寸草心(灌叟)”,“揽石尚留季高石;扫径欣延不速宾(灌叟)”,“湖山如画,欣一家同住楼台,难忘寸草春晖,萱室生欢绵远荫;风月常新,有三径旧栽松菊,赢得抽簪宦海,园林无恙爱吾庐(悔庐老人)”等。
1912年3月29日,孙中山离开南京前夕,临时政府官员来到愚园为其饯行,并在春晖堂前合影留念。当时的春晖堂前,内侧悬挂的楹联为欧阳述撰“烟霞供养斯得上寿;诗酒酣嬉能娱古欢”,外檐檐柱上为薛时雨撰联,“旧址拓西园,接山城迤逦,水木清华,湛露昔承恩,胜国雄藩休沐地;新图规北苑,经杨柳池台,蘼芜门径,飞英重作会,嘉宾贤主艳阳天”。
觅句廊,分荫轩。
分荫轩前悬挂有匾额,上有“分荫轩”三字,落款“种墨道人题”,为徐锁荣题写。薛时雨曾经为分荫轩题联,“买宅买邻,遥看叠翠铺阴,分来几席;美轮美奂,更祝三槐五桂,荫到云礽”。
无隐精舍。
舍前有说明牌,其中云,“胡恩燮母亲当年念经拜佛之佛堂,里面供奉关公、观音等神像,香火颇旺;周边树木葱茏,花气袭人,香色四溢,环境幽静。”
舍前悬挂有匾额,上有“无隐精舍”四字。薛时雨曾为无隐精舍题联,“室静木樨香,客至参禅,槛外鸢鱼通旨趣;林深风露洁,赋成招隐,云中鸡犬亦神仙”。
小沧浪,园中一亭。亭前悬挂有匾额,上有“小沧浪”三字,于右任题写。
小山佳处,假山上一亭阁,亭前悬挂有匾额,上有“小山佳处”三字,吴昌硕题写。
愚园内许多院门的门楣上,都镌刻有文字,也成为园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清代光绪2年(1876年),胡恩燮购得愚园,最早拟用“寄安”之名,后来采用“大智若愚”的“愚”字为园名,如今在愚园东门的北侧,有着镌刻着“寄安”二字的门楣。
“寄安”也曾经是愚园内一景,邓嘉辑《愚园记》中云,“自是入园,绕廊,北绕而西,鑱石曰寄安,主人自书之,嵌于壁。”“寄安”曾有楹联,“旷观天地如传舍;收拾园林寄此身(贾庆青云)”,“披云炼琼液;坐月观宝书(灌叟)”。
“镜里芙蓉”,吴楚《白下愚园游记》中云,“葫芦门之南有圆门,上题‘镜里芙蓉’,紫竹数杆,白果峰几片,颇有情致”。赵彦修诗云,“林间十亩塘,皎皎清于镜。秋水淡明霞,芙蓉才晚靓”。
在愚园内园的砖雕门罩上,镌刻有“紫气东来”和“懿德流辉”,据说以前还有“桂馥兰芬”等砖刻,门上还有“门庭增喜色,堂牗毓清芬”的对联。
愚园的亭台楼榭的命名,以及悬挂的匾额和楹联,无不显现出山野田园之野趣,寄情山水之情怀,古朴典雅之氛围。“天风吹漾黄花酒;皓鹤下浴红荷湖(李鸿章)”,“凤台秀挹三山外;雀舫流分六代余(晏端书)”,“醉凭危槛波千顷;培养青阴竹数竿(陆润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