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2021-07-20 15:15:52)
标签:

郁金堂

水院

苏合厢

莫愁女

莫愁湖

分类: 览金陵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郁金堂和水院,坐落在南京城西的莫愁湖畔。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自虎踞南路、凤台路与水西门大街的交汇处,沿水西门大街向西行走,过三山桥,大约600米左右至莫愁湖公园南大门。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进入公园南大门,沿着步道,绕过月牙池,向北行走约200米左右,便是郁金堂和水院。隔着荷塘,可以看见水院前绿色的草坪。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郁金堂及水院,分别由“莫愁水院”和“莫愁女故居”组成。其中“莫愁水院”包括光华亭、赏荷厅、江天小阁、观鱼池以及水院回廊;而“莫愁女故居”则包括郁金堂、苏合厢等。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郁金堂及水院前的草坪上,在光华亭前的两侧,分别竖立着文物保护单位石碑及“莫愁水院”说明牌。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郁金堂及水院”于2012328日被列入“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莫愁水院”说明牌上内容为,“莫愁水院位于郁金堂四合院之西,由水院回廊、赏荷厅、光华亭、江天小阁和观鱼池组成。其水院回廊,环水而建,串联起院内各建筑,廊壁嵌有鲁迅、钱松喦、林散之、费新我等人书法碑刻。赏荷厅,位于水院北首,共四间,砖木结构。江天小阁,位于水院西北角,高两层,曾为曾国藩凭眺感怀之处。光华亭,位于水院南首,砖木结构。观鱼池在水院中央,水中植荷养鱼。1979年,在池中矶石上置立汉白玉莫愁女雕像。郁金堂及水院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莫愁水院由水院回廊、赏荷厅、江天小阁(四方亭)、光华亭等建筑组成。中间一泓水,名曰观鱼池,水中植荷莲,有矶石,矶石上置汉白玉莫愁女雕像,作采桑归状。

光华亭,位于莫愁水院南首。

光华亭为砖木结构,建筑面积68.99平方米。亭前悬挂有光华亭牌匾,为梁东先生所题写;两侧亭柱上有幅楹联,虎踞龙盘中山王气,鸢飞鱼跃少女莫愁,为林散之先生所书。

光华亭,四面敞开,正北遥对赏荷厅,东西连通两侧回廊。据说亭内曾悬有月到风来阁的匾额,以及木刻楹联憾江上石头,抵不住迁流尘梦,柳枝何处,桃叶无踪,转羡他名将美人,燕息能留千古迹;问湖边月色,照过来多少年华,玉树歌余,金莲舞后,收拾这残山胜水,莺花犹是六朝春,为清代江苏候补道曾广照撰书。现已不存。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赏荷厅,位于莫愁水院北首,共有四间,砖木结构,面积118.84平方米,砖木结构,墙壁上嵌有八幅石刻碑铭。

沿荷池,穿回廊,赏荷厅在望。厅的东侧有轩,西侧有亭,南临荷池,北背莫愁湖。厅前不设门窗,厅后不置屏风,正中有通道,两侧有八角花窗,敞亮而轩昂。赏荷厅的四面墙上所开花窗,是园林中常用的透景、借景之法,将湖光波影尽收窗棂之中,悠远深邃、富于层次。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赏荷厅内的墙壁上分别嵌有鲁迅、刘海粟、林散之、萧娴、武中奇、沙曼翁等人的书法石刻作品。其中:

“雨花台边埋断戟”碑,为鲁迅先生19316月行书,民间匠人镌刻,此碑为青石所制,长1.30米,宽0.40米;碑文内容为雨花台边埋断戟,莫愁湖里余微波。所思美人杳不见,归忆江天发浩歌,这是鲁迅1931年赠日本友人白莲女士的《无题》诗。

“莫愁湖边千首诗”碑,为刘海粟先生1980年行书,民间匠人镌刻,此碑为青石所制,长1.25米,宽0.43米;碑文内容为莫愁湖边千首诗,紫金山上万株松

“盈盈一水莫愁湖”碑,为林散之先生1981年书《莫愁湖》诗二首,民间匠人镌刻,此碑为青石所制,长1.10米,宽0.40米;碑文内容为盈盈一水莫愁湖,湖上佳人名姓卢。不爱绮情爱贞素,桑间陌上羡罗敷。”“石头凉月曲如弓,六代繁华转眼空。谁似莫愁湖上女,徘徊沿溯小楼东。

“荡漾平湖玉镜光”碑,为萧娴先生隶书,碑文内容为明代顾起元题莫愁湖诗,荡漾平湖玉镜光,群峰环带画螺长;酒人楼隐千波阔,溪女船迴一水香。鸥梦不离捐佩渚,燕泥还上郁金堂。石城人去遗芳在,谁忆双鸳向洛阳。

“忆昔采桑南陌头”碑,为1979年武中奇先生草书,民间匠人镌刻,此碑为青石所制,长1.20米,宽0.68米;碑文内容为清代马士图《柳丝织恨》诗,忆昔采桑南陌头,故乡春色逐东流。回文欲倩垂杨织,风挽情丝机上柔。

“尽说卢家好莫愁”碑,为沙曼翁先生书,碑文内容为元代徐延徽《竹枝词》,尽说卢家好莫愁,不知天上有牵牛。胜抛万斛燕支水,溜向银河一色秋。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赏荷厅的西侧为江天小阁(四方亭),赏荷厅的东侧为一小轩。厅内可以观水院之景,透过八角花窗亦可看窗外翠绿的柳枝飘扬。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赏荷厅东侧的厅内墙壁上分别嵌有钱松喦、费新我等先生的书法石刻作品。其中:

“莫愁何事却多愁”碑,为1979年钱松喦先生书《游莫愁湖有赋》,民间匠人镌刻,此碑为青石所制,长0.90米,宽0.50米。碑文内容为莫愁何事却多愁,愁逐春潮不尽流。斫断愁根湖胜昔,看花女伴笑扬舟。

“相邻一带水”碑,为1978年费新我先生草书楹联,民间匠人镌刻,此碑为青石所制,长0.70米,宽0.30米;碑文内容为相邻一带水,友谊万年青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江天小阁,位于莫愁水院西北角。

江天小阁,原名“四方亭”,高二层,建筑面积42.34平方米,清代光绪14年(1888年)修建,原为木结构,1974年翻建,檐口以下改为混合结构,顶部仍为木结构。《金陵古迹名胜》中云:曾云阁有角楼,耸临湖上,登眺极佳,即指四方亭。据说四方亭曾为曾国藩凭眺感怀之处。

顺着赏荷厅西侧的扶梯拾级而上,登临江天小阁(四方亭)。凭栏远眺,水天一色。若逢节令更替,红莲映日,芦花似雪,湖光山色,烟云杳霭,四时风光,尽揽其胜。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南端的光华亭、北端的赏荷厅及江天小阁,都与回廊相通。莫愁水院的回廊环水而建,环绕在池水四周,面积约139.53平方米。回廊巧妙地串联起水院中的光华亭、四方亭、待渡亭等各个建筑,建筑精美,高低起伏,别具一格。回廊有林散之先生隶书诗意二字(1981年)及钱松岩先生隶书“画境”二字(1981年)。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水院的中间一泓水名曰“观鱼池”,水中种植荷莲,有矶石,在矶石上置汉白玉莫愁女雕像。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据说,1949年后,莫愁湖管理处曾经在莫愁湖的水院竖立过一尊莫愁女雕像,只是当时的雕像较矮小,而且采用的是石质材料,线条不够明晰柔和。1978年年底,由雕塑家唐大禧、林彬、朱至耀合作设计,重塑汉白玉莫愁女雕像,此雕像由刘大为雕刻,于1979年在莫愁水院落成后向游客开放。

体态婀娜,襟袂飘然,云鬓高绾,双目含笑……,雕像高2.10米,重约2吨,莫愁女作采桑归状,亭亭玉立,神清楚楚。据说雕像是根据梁武帝诗中那句“十四采桑南陌头”的意境塑造而成,这尊雕像的创作团队,刚完成雨花台“英勇就义”群雕的任务不久,就在雨花台一个临时工棚里创作出了莫愁女雕像。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莫愁女的雕像,布置在莫愁水院之中,从园林设计的角度而言,这是一个典型的自由式总平面布局。

水院是一个以水面为主的封闭式庭院,南侧为一个联系庭院内外的敞廊,作为进入这一庭院的主入口,也是观赏雕像的第一视点,北侧中间为一座前后通透的敞厅,在它的左侧是一座两层的亭台可以登高远眺,成为丰富这一庭院轮廓线的重要构图手段,东西两侧用回廊环绕,东廊中段设一小榭,西廊中段开一月窗,庭院内五分之三的地段为水面。在这样一个非对称的庭院里,雕像没有布置在南北轴线上,而是偏东数米,自入口看去在空间上雕像与亭台在中轴两侧产生呼应,而雕像的前后位置则由月窗与小榭所形成的横轴所控制。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由东廊回廊中间的圆门转入莫愁水院东侧的院落,这里便是包含郁金堂、苏合厢在内的“莫愁女故居”建筑群,回首望去,透过圆门,可以看见水院中袅袅婷婷的莫愁女雕像,立于水院的荷花池中,美丽、端庄、清秀、文静。再像对面花窗隔池望去,莫愁湖的一线风光移至眼前,气象万千。圆门的上方,刻有“到此莫愁”四个隶书大字,为钱松喦先生题写。

有首小诗曰此景,“临门圆幅画,淑女凌波立,横线层相衬,圆窗后呼应。画意无限美,确到此莫愁”。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郁金堂”和“苏合厢”合围成一个院落,为“莫愁女故居”。

在院落东侧的门外,竖立“莫愁女故居”的说明牌,门的一侧也悬挂有相关说明。说明牌上的内容为,“莫愁女故居建筑群包括郁金堂、苏合厢。该组建筑始建于明中叶。其堂名未见于李维桢《游莫愁湖记》,然从明末清初吴宏《莫愁湖图》中可见其端倪。清乾隆五十八年(1846年),江宁知府李尧栋捐俸重修莫愁湖时始名。同治十年(1871年),两江总督曾国藩重建。莫愁女故居位于胜棋楼之西,比胜棋楼矮半层,取之为男尊女卑的建筑风格。苏合厢,位于郁金堂正南,苏合厢与郁金堂通过四合院连为一体。今院内墙壁上嵌有清人书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清人绘莫愁小像、今人郭沫若诗词等书画碑刻。”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院落门墙上方悬挂有“莫愁女故居”的匾额。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这是一座传统的两进式四合院,木门、花窗、廊柱,砖墙、青瓦、飞檐,院落周围配以绿树翠竹,荷叶莲花,清秀淡雅,让人心旷神怡。

“莫愁女故居”的四合院,南北两侧分别为苏合厢和郁金堂,东西两侧的墙壁上嵌有一些书画碑刻。整个四合院,便是莫愁女的故居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四合院的内墙上有石刻碑铭。院落东侧的墙壁上嵌有清人所书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及数尺见方的“鹤”字碑,西侧的墙壁上嵌有清人所绘莫愁小像及郭沫若先生诗词等书画碑刻。

东墙北侧的墙壁上嵌有梁代萧衍撰文、张盛藻行书、马锡祺同治12年(1873年)勒石的诗碑《河中之水歌》,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嫁为卢家妇,十六生儿字阿侯。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头上金钗十二行,足下丝履五文章,珊瑚挂镜烂生光,平头奴子擎履箱。人生富贵何所望,恨不早嫁东家王。

诗词之后还有一段文字为,“右梁武帝《河中之水歌》,又古乐府云‘莫愁’,家在石城西,秣陵之有莫愁湖,其以此耶?楚北张盛藻书并识,时同治癸酉三月朔日。江宁马锡祺勒石”。石碑材质为青石,碑长1.40米,宽0.70米。

《河中之水歌》一诗收录在《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中,题为梁武帝萧衍作。而《玉台新咏》、《艺文类聚》等则作古辞。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东墙南侧的墙壁上嵌有黄山洪泽周行书的字碑,民国28年(1939年)黄山洪泽周书,民间匠人镌刻,此碑为青石所制,长1.30米,宽0.80米。碑中有清代光绪25年(1899年)江苏丹徒李恩绶跋。其内容为,“海如先生书被四裔有盛名尝好书一鹤字其季子泽周乃能和之泽周字今焦山僧寿之石余诧其精能记鲍参军舞鹤赋云态有遗妍貌无停趣此二语籍方斯笔致为逼肖云古朱方李恩绶跋,属合肥周书,时己亥灯节后三日”。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西墙的南侧墙壁上嵌有“古有女儿莫愁”碑,为1964年郭沫若先生草书,民间匠人镌刻,此碑为青石所制,长1.10米,宽0.40米。碑文内容为,古有女儿莫愁,莫愁那得不愁,如今天下解放,谁向困难低头。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西墙的北侧墙壁上嵌有“莫愁小像”碑,清代光绪2年(1876年)淮北朱柏容、海峰氏并跋。民间匠人镌刻,此碑为青石所制,长1.00米,宽0.40米。

碑文有两段文字,左侧一段为“莫愁小像”与题诗,为淮北朱柏容题诗,内容为,“石城西畔楚江东,六代繁华过眼中。剩得英雄儿女事,湖光山色两空濛。星移物换胜棋楼,无复当时旧冕旒。大抵名主输一着,闲情都付古今愁。莫愁人去有余芳,白水青莲引兴长。色即是空空即色,华严常住郁金堂。玳梁重整燕巢新,回首烟波感昔人。此日春风留面目,千秋艳质免沉沦。

“曾文正公平定粤逆之乱,复整葺金陵胜迹,故莫愁湖胜棋楼次第落成,广植花柳,延揽翰墨于此间,暮卷朝飞。新增一番色相。予于乙亥岁渡江南游,适金陵。嗣因侨寓此湖,每见名公卿士,以及墨客骚人,游览兴怀,琳琅满壁,真令人有‘曾经沧海难为水’之慨。惟旧有石刻莫愁小像阙焉未补,抑憾事也。爰以昔临古本,重经摹勒上石,更题四绝以志一时之遇,而为鸿雪之缘耳。维光绪二年,岁在丙子首闰月上浣,淮北朱柏容海峰氏并书于月到风来阁次。”

右侧一段“山不在高”,为道光年间顾湘舟《湖舟纪游》诗四首,内容为,“绿杨城郭映荒芜,打浆中流入画图。儿女英雄同一梦,胜棋楼傍莫愁湖。不堪回首郁金堂,香火因缘选佛场。弹指华严空色相,残脂剩粉话斜阳。遗图枉自省春风,太惜峨眉画未工。拟副贞珉摹善本,更添韵事梵王宫。楼上山光翠欲流,新诗一卷对吟讴。天涯我亦多愁客,湖水能消万古愁。”

“道光丙申初秋,偕顾子湘舟同客金陵,游莫愁湖,见壁间莫愁小像,未堪大雅,及归吴门,湘舟检古本见视。重为摹出,并录湖舟《纪游》旧作,刻石华严阁中,以结一重翰墨缘。并请马掬村、秦雪舫、凌竹泉诸君子审定,以为何如。云间秋士黄鞠识”

还有一段文字云,“己卯之秋七月既望,予从海上复至。住持寿安禅师已得前刻,原题即补入,以存古人之意云。海峰再笔。”

由题跋内容可知,“莫愁小像”古已有之,却不知具体始于何时,大致应是在光绪2年之后,光绪5年之前这段时间。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四合院的北侧为“郁金堂”,在一侧的墙壁上张贴有关于郁金堂的说明牌,其内容为,“郁金堂位于胜棋楼之西,面阔六间,进深二间,砖木结构,后进为卷棚顶。其堂名未见于明人李维桢《游莫愁湖记》,颇疑始建于明末清初,故址相传在胜棋楼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江宁知府李尧栋主持重建郁金堂。咸丰年间,郁金堂毁于战火。同治十年(1871年),两江总督曾国藩再次重建郁金堂;民国二十年(1931年),郁金堂复遭水淹。翌年,南京市长石瑛重修。1959年,将郁金堂建筑格局改为背水面南。相传莫愁女喜郁金、苏合之香,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可以为证,郁金堂之名即得自该诗。”

《建邺区志》中记载,莫愁女常去清凉山采药,为穷苦人治病,还喜欢采摘郁金花,是以将其住所取名郁金堂。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据说郁金堂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后毁于兵火,清代乾隆58年(1793年)复建。南侧苏合厢,北侧郁金堂,相传是莫愁女居住的地方。

郁金堂,紧邻胜棋楼西山墙之下,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原来的郁金堂临水面北,1959年建园时改为背水面南,后沿窗下改砖砌,郁金堂共二跨六间,后面的跨间为卷棚式,建筑面积162.79平方米。郁金堂的门额,原为清代江宁知府李尧栋所书,后毁。今“鬱金堂”三字为刘海粟先生于1979年所题,时年84岁时书写。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郁金堂,堂中摆放着精制红木桌椅,布置成绣房、书房、客堂等,莫愁女刺绣劳作的蜡像,充分显示温柔、勤劳的美德。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郁金堂两侧的墙上,悬挂着一些莫愁女的绘画,通过这些绘画作品,讲述了“卢氏莫愁”的传说故事,让人们一览莫愁女的文化魅力。墙上的绘画作品中,有十幅是程宗元先生根据莫愁女生平所作的画,分别为洛阳女儿、深山采药、陌上采桑、远嫁建康、生子阿侯、郁金堂中、送夫从军、望断秋水、乐满千家和千古流芳等,人物清新秀丽,故事委婉动人。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原先郁金堂的内部陈设,以明代厅堂格局进行布置,前堂正中悬挂着张尔宾画作莫愁烟雨图,画上的“金陵第一名胜”为陈大羽先生所题。后堂的中间是起居室,左边是卧室,右边圆桌边坐着正在绣花的莫愁女蜡像,四周墙壁上为程宗元先生的莫愁女画作,据说其画作曾遗失了三幅,后由朱之耀补齐。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四合院的南侧为“苏合厢”,在一侧的墙壁上张贴有关于苏合厢的说明牌,其内容为,“苏合厢,位于郁金堂正南,砖木结构。‘苏合厢’之名,取自梁武帝萧衍诗《河中之水歌》‘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一句。苏合厢与郁金堂通过四合院连为一体,推测亦由江宁知府李尧栋于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主持修建。1959年改建。苏合厢内悬挂有1914年陈祖庥的木刻楹联,四合院内墙壁上则嵌有梁武帝萧衍《河中之水歌》、清人朱柏容、今人郭沫若等人的碑刻诗词。”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据说,苏合厢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后毁于兵火,清代乾隆58年(1793年)复建。1959年改建时与郁金堂连接,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111平方米。天井四周有廊,院内墙壁上嵌有古今文人墨客留下的部分石刻诗文。

苏合厢的门额,为萧娴先生所书。匾额上云,“郁金堂苏合厢复建于一七九三年相传为莫愁女生活过的地方”。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苏合厢中陈列和展示的内容以“海棠”为主题,有名人与海棠的轶事以及钱松喦、傅抱石等人的画作,厅堂中间是一株盛开的海棠和俞律先生的诗作,“名湖盛会海棠新,粉粉朱朱点染春。日午倦来花莫睡,梦中无有看花人。”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据说之前在苏合厢中,曾悬挂有清代陈祖庥所题的木刻楹联,“贤王汤沐,旷代犹存,莫谈桑海兴亡,且安排清簟疏帘,藉一局围棋睹胜;江表风流,于今未泯,依旧湖山整理,更收拾玳梁画栋,待双栖燕子归来。”

据说郁金堂里堂前的抱柱上曾有过一幅楹联,为合肥唐理淮撰联,吴道生书,清代同治4年(1865年)夏日置郁金堂,“湖属卢家,唯江头明月,曾领略画艇风光,韵事相传,付与骚人作诗料;地归徐氏,以国手胜棋,博优游名园汤沐,英雄安在,遥闻商女唱歌声。”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卢家兰室桂为梁,中有郁金苏合香”。郁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科。叶片长圆形,夏季开花,穗状花序圆柱形,白色。有块茎及纺锤状肉质块根,黄色,有香气。中医以块根入药,古人亦用作香料。苏合香,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所分泌的树脂,苏合香树,乔木,高1015米,叶互生,具长柄。

海棠花又名女儿花。据说上世纪六十年代时期海棠花成为了莫愁湖的标志性花卉,如今园内道路两侧的西府海棠已经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园内共有海棠花近万株,品种达到40余种。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苏合厢南侧,西墙门额上的“读书”二字,为高二适先生于1981年书写。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据说莫愁湖园内曾有2000多块石刻及匾额,或赞咏、或抒怀、或题名、或记事,且集篆、隶、草、行、楷等各种朱提,书法精妙,但因为长期管理不善,今仅存30余块。

在胜棋楼东侧圆形门额有1964年魏之祯先生行书“香远”,长廊园门上分别有1981年林散之先生隶书“怡情”和1981年沙曼翁先生篆书“海棠坞”,胜棋楼东侧牌坊上1981年武中奇先生行书“莲园”,1981年张辛稼先生行书“擎雨”,胜棋楼东侧园门有1981年萧娴先生隶书“采莲斋”等。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苏合香的南侧,还有一小院,院中有一水井,水井旁为一莫愁女的雕像,莫愁女端坐井边,正在认真地熬制药材。传说中的莫愁女为了给穷苦人治病,常去清凉山采药……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苏合厢前院落中的水井,被一个金属罩罩着,据说这口水井为“莫愁泉”。

相传1500年前,许多女子肌肤暗沉斑点,闻听莫愁皮肤细嫩光滑,众女子纷纷来此井边洗手梳妆,肌肤由此细致柔软,脸庞也变的俏丽起来,后来,人们就把这口井叫做莫愁泉,又称“美人泉”。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莫愁泉也称“许愿泉”,相传莫愁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她的美丽和忠贞,很多人纷纷到此祈祷,许下自己的心愿,让美丽善良的莫愁,保佑自己留住青春,留住美丽,一生平安、一世莫愁。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清代马士图撰《莫愁湖志》中记载,“郁金堂,临水面北,在华严庵内,与胜棋楼相通。”“……(胜棋楼)前松柏摩霄,梅棠抱月。楼后相传为郁金堂故址。乾隆癸丑,山阴李松云太史来守江宁,重构此堂,中供卢莫愁画像,亲撰楹贴云,‘早因少妇金堂艳,新借名公彩笔传。’”

民国时期的《新都游览指南》中记载,“莫愁湖,在水西门外里许,相传为刘宋时,卢女莫愁故居。湖滨南岸,有华严庵。庵内筑郁金堂,……郁金堂东,有轩豁然,即踞湖上,北面临水,全湖在望,寺僧于此设座售茶。每当夏季,芙蕖盛开时,清香扑鼻,凉风拂襟,颇饶清趣,洵为消夏之良地。”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之前的郁金堂,推开郁金堂的双叶门,内有莫愁女刺绣劳作的蜡像,一副美丽、善良、温顺、勤劳的形象展现眼前,堂中设置精制的雕花红木、嵌螺钿的各式家具等一应俱全。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而从民国时期郁金堂的旧影中,可以依稀看见堂前悬挂有多幅对联,其中一联云,“一种湖光比西子,千秋乐府唱南朝。”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关于郁金堂的诗词楹联也有很多,诸如:

【清代】李尧栋诗《郁金堂》云,“乐府谁家唱阿侯,洛阳风景逊昇州。生憎湖水千年碧,只洗繁华不洗愁。”

【清代】袁枚诗《郁金堂》云,“造成精舍托山僧,李白王维各署名。似比郁金堂更好,莫愁何事不重生?”

【清代】孙依言题,“玳梁燕去,玉座苔移,千古犹留凭眺处;天际遥青,城头浓翠,一樽来坐画图间。”

【清代】陈奉兹题,“此地曾传汤沐邑,何人错认郁金堂。”

【清代】谭嗣同题,“身是六朝人,依然乐府江山,谁教匆匆后来事;家临九江水,为忆洞庭烟雨,可怜惘惘昔年游。”

【清代】薛时雨题,“胜迹访莺花料应平地神仙得此处优游汤沐,好山作屏障为问隔溪猿鸟是何人呼吸清凉。”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莫愁水院、郁金堂及苏合厢,都与莫愁女相关,且莫愁湖的得名也与莫愁女有关,而莫愁女究竟是何方人士,民间的传说至少有三种版本,即石城(今湖北钟祥)莫愁、洛阳(今河南洛阳)莫愁和金陵(今江苏南京)莫愁。

《唐书·乐志》中记载,《莫愁乐》者,出于《石城乐》。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乐和中复有忘愁声,因有此歌。古乐府民歌《莫愁乐》中有,“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讲的是石城莫愁,也是最早受到文人墨客吟咏的莫愁女。

六朝时期,相传梁武帝所作的《河中之水歌》中有“河中之水向东流,洛阳女儿名莫愁”,明确提到了洛阳莫愁女。

南宋洪迈著《容斋随笔》中记载,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画工传其貌,好事者多写寄四远。可见石城莫愁歌女的形象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远近闻名了,随着《莫愁乐》的走红,各地叫莫愁的女子(尤其是歌女)也就多了起来。

金陵莫愁的来源相对前面两位,显得有些模糊。相传是洛阳一位叫莫愁的美丽女子,15岁时父亲病死,她卖身葬父,被南京的商人卢员外买回家做儿媳妇,但丈夫从军戌边,杳无音信,她被卢员外诬陷欺凌,为了反抗,她投湖自尽,人们为了纪念她,将湖命名为“莫愁湖”。

金陵莫愁的故事是从北宋时期才开始流传,《太平寰宇记》中记载,“莫愁湖在三山门外,昔有妓卢莫愁家此,故名。”明代《正德江宁县志》中,莫愁湖“在县西京城三山门外。莫愁卢氏妓,时湖属其家,因名。”由此,莫愁女在经历了从湖北郢州到河南洛阳的迁徙,最后来到了金陵,成为了金陵莫愁。

明代李维桢《游莫愁湖记》中记载,“按《唐书·乐志》、《乐府解题》皆谓:《莫愁乐》出于《石城乐》,以石城有女子名莫愁,唐人所谓‘南国佳人字莫愁’也。宋曾三异,以石头城在余郢中汉江西岸,有莫愁村,《一统志·金陵》不载莫愁湖。三异又云:‘曾见莫愁像石印本,衣冠甚古,乃古神仙者流,非女子,郢中倡女窃其名,则莫愁为女子,亦诬。’石城在竟陵郡有晋杜预第。竟陵郡时作《石城乐》,莫愁村在其西,卢家女善歌,尝召入楚宫,古词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将送莫愁来。’又云:‘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唐人诗:‘莫愁魂散石头荒,村近莫愁连竹坞,人歌楚些下蘋洲。’莫愁故为楚女,或以楚山头似郢,而江水下扬州似金陵,然郢视扬州亦可言下。汉水亦称汉江,而郢人又呼汉为河。《那呵滩曲》有:‘江陵三千三,闻欢下扬州’语,则此二语未可为吴郢分地定据。或言此地相传有妓庐,莫愁家焉。或亦如三益所云:‘窃名好事者,因其人以名湖,而竟陵与金陵声之讹,石城与石头城言者,省文自可通称,亦非两地判案也。’”

李维桢云,“由此言之,古今有莫愁,而卢氏多好女,令湖山争借以为重乎?”

清代余宾硕在《金陵览古》中曾作考证,其中云,“按《乐府》、《莫愁乐》。其一曲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其一曲云,‘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挥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唐书·乐志》但云,‘石城有女子名莫愁,不言伎也。’又云‘石城在竟陵。’《舆地记》云,‘竟陵有莫愁村。’余考《金陵志》亦不载有莫愁湖,及读其诗,又皆不言金陵。岂因有两石城,遂以讹传讹耶?抑金陵别有一莫愁也。按唐诗卢莫愁又是一人,《乐府解题》云,‘古歌亦有莫愁,洛阳女。’若是,古今当有三莫愁耳。”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北宋诗人周邦彦《西河·金陵怀古》词云,“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其中的莫愁艇子曾系一句,似乎源自《莫愁乐》中那句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只是郢州石城变成了建康石头城。

北宋诗人杨备《金陵览古百题·桃叶渡》诗中云,桃叶桃根柳岸头,献之才调颇风流。相看不语横波急,艇子翻成送莫愁。北宋张耒《赏心亭》诗中云:楫迎桃叶家何处,桨送莫愁人已非。独立东风今古恨,春江无语又斜晖。”这里都提及有“莫愁”。或许,与其说莫愁女是历史人物,不如说是文学形象,她们都是从文学艺术作品之中走进了历史。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莫愁女,在这座城市已经家喻户晓。街头巷尾,有着莫愁女的塑像,路名街名,也有着和莫愁女相关的名称……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金陵拾遗:郁金堂及水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