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锡城拾遗:六角井

(2020-03-01 20:33:17)
标签:

无锡

灵山胜境

六角井

陆羽

祥符寺

分类: 看神州

锡城拾遗:六角井

 

无锡灵山胜境中通往灵山大佛的登云道上,居然有一口水井,这就是“六角井”。

锡城拾遗:六角井

灵山胜境位于无锡太湖之滨,由灵山大佛、九龙灌浴、灵山梵宫、五印坛城等组成,是集湖光山色、园林广场、佛教文化、历史知识于一体的佛教文化景观。

锡城拾遗:六角井

至灵山胜境景区入口,经大照壁、五明桥、胜境门楼、佛足坛、五智门、菩提大道、九龙灌浴、降魔浮雕、阿育王柱到达祥符禅寺,由祥符禅寺至杏坛广场,面前便是通向灵山大佛的登云道。

锡城拾遗:六角井

登云道,共分七个平台,据说有救一生灵胜造七级浮屠之意。中间有七幅巨型石刻,组成了灵山史卷画面。登云道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从上往下看只见平台不见台阶。登云道除去踏步台阶和最后一阶,由216级台阶组成。据说,走完前108级台阶,表示除却108种烦恼,走完后108级台阶,则表示圆满了108种愿望。

锡城拾遗:六角井

六角井,就在登云道左侧正中大约上行十余级台阶处。

锡城拾遗:六角井

六角井前有一块说明牌,上有关于六角井的文字说明,“六角井,原为祥符禅寺茶井,开凿于唐代,据史料记载,唐时祥符禅寺僧侣为解水饮之用,掘井于寺庙西茶园,茶圣陆羽游历马山,觅茶于祥符禅寺,品井泉甘冽清甜,至为推崇,命名为无锡十二泉之一”。

锡城拾遗:六角井

六角井,井栏的正面镌刻有“六角井”三字,正面两侧的井栏上分别刻有文字。一侧的内容为,“六角井,依典籍所记,原址原貌,旧观而新景,为世人一掬佛前之甘露焉”;另一侧的内容为,“唐时寺僧为解炊饮之用掘井于寺西茶园,一名茶房井。茶圣陆羽游马迹山,觅……”,之后的字迹则模糊难以辨认,应该与说明牌上的内容基本相同。

锡城拾遗:六角井
锡城拾遗:六角井

锡城拾遗:六角井

或许是因为日久年深的缘故,六角井的井栏有些部分已经破损。

锡城拾遗:六角井

六角井,井口呈正六边形,井口已经用铁丝网封住,透过井口的铁丝网缝隙,几乎也看不清楚井内的景象。

锡城拾遗:六角井
锡城拾遗:六角井

锡城拾遗:六角井

登山道上的七幅巨型石刻,记载着灵山从唐玄奘弟子窥基法师开寺弘法到灵山大佛开光的辉煌历史。在石刻前面,有一《灵山史卷》的碑刻,上写有:“小灵山之得名,迄今千余年矣,撷历史之片段,现岁月之风云,遂成灵山史卷,史卷为石刻组雕,起乎唐,止乎今,自下而上,拾级攀升,二百一十八阶阶阶平安,七幅浮雕巨画画画可瞻,忆往昔之贤达,看今朝之风流,弹指间,涉历史之长河,经沧桑之巨变矣。”

在这七幅巨型石刻之中,有一幅题为《祥符禅寺历千古》的石刻中就有六角井的身影。此石刻的说明文字为,“宋大中祥符年间,小灵山寺改称祥符禅院,宣和四年升寺,元末毁,明洪武二年重建,宣德十年重修,屡修屡毁,至今千余年矣”。

锡城拾遗:六角井
锡城拾遗:六角井

登云道上的六角井,是一口有来历的古井,在景区开发建设的时候,特地按照原貌保留在原地,且在井栏的面上镌刻上文字。

根据史料中的记载,唐时祥符寺僧为解炊饮之用,掘井于寺西茶园,一名茶房井。茶圣陆羽游马迹山,觅茶于祥符寺,品井泉甘冽清甜,至为推崇,由是名声大噪。后经历战乱,井虽在而泉已枯,风雅不复存焉。

锡城拾遗:六角井

据说当年在祥符寺西边的谷地里,有半亩茶园,为唐代小灵山寺的僧人所植,在茶园的边上,原有一个茶寮,茶寮旁有一井,叫六角井。古时的香客文人,凡到祥符寺者都会到此茶寮,用六角井水烹茶晶茗。由于茶香泉甘,深得品茶之人的称赞。

1938年,祥符寺被日军烧毁,残留下古井两口,古银杏树一棵,古僧舍几间以及唐宋以来历代遗存的石础、石柱、石碑等数十件。

锡城拾遗:六角井

六角井还有一段与茶圣陆羽相关的传说。据说唐代时期,陆羽四处游历,遍访天下名茶。一次在经过祥符寺时,闻到一股异香,此时的时节正值清明,寺中僧侣采下新茶正在加工,被陆羽闻到,惊为天物。他立刻掉转马头,直奔祥符寺而来。来到寺中,向寺僧询问,恳请寺僧舍施一点来品尝。陆羽不仅对茶痴迷,同时对饮茶的水也特别讲究,平时出门都自带泡茶之水,但偏偏当时所带之水因在马背上颠簸之后,味道已经变质。于是陆羽询问寺僧,寺里可有好水,寺僧回答说寺里尚未挖井,只有殿旁一泉,寺里僧众烧水做饭所用。陆羽心中叹息水无名气,但因好茶在手,怎么舍得放过,便连忙叫随从去取了一壶水来烹茶,水烧开了,一冲茶,香气四溢,刚入口中,涩中有甜,饮后感到清爽甘甜仿佛就留在嘴里。更让陆羽吃惊的是,想不到这寺中泉水甘洌清甜,实在是泉中上品,好茶配上好水,真是珠联璧合。于是祥符寺的茶和泉水便名声大振,文人骚客,善男信女,进到寺院饮茶成了必做功课,且风气日盛。到了明代,为方便游人饮茶,寺中特将此泉掘出,这就是今日的六角井。

锡城拾遗:六角井
锡城拾遗:六角井

登云道上的六角井,就这样突兀的留在了台阶步道之上,似乎想告诉人们那久远的故事。

锡城拾遗:六角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