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拾遗:燕王河

标签:
金陵拾遗燕王河朱棣明城墙小河 |
分类: 览金陵 |
金陵拾遗:燕王河
燕王河位于石头城下,为外秦淮河的一条小直流。
沿着北京西路,来到草场门大桥前的十字路口处,继续向西行过草场门大桥便是草场门大街,那条南北向的道路是石头城路。从这里向南走,大约行走700米处便是“石头城遗址公园”景区的西北门了。
进入景区西北门,迎面便是一座小桥,而桥下就是位于公园北端的一个重要历史遗迹燕王河了。桥的一侧竖有景点说明牌。
燕王河位于南京清凉山石头城下、石头城遗址公园内的鬼脸城北侧。燕王河东西走向,发源于明城墙之下,蜿蜒流入外秦淮河。燕王河长度很短,宽度很窄,可能知道的人也很少,但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这条可能是世上最短的河,可能是唯一穿过城墙的,却是一条满载人文风情和历史传说的河流。
燕王河之名来自于明成祖朱棣的有关历史传说。相传少年朱棣指出朱元璋修建南京城墙之弊端,朱元璋有不容之心。马皇后安排朱棣由此河逃出京城。后之地被封为燕王,故后人称之为燕王河。
那么,朱棣为什么要仓惶出逃呢?相传朱元璋当年建造了号称长达96里的南京城墙后,率诸子和文武大臣齐登紫金山观城。在山顶上,他左右环顾,越发得意。随口问众人道:“此城造得如何?”刘伯温等大臣齐声颂扬道:“万岁建万年城,大明江山万万年!”朱元璋闻之十分高兴。此时,朱棣说话还不知轻重,抢过话头说道:“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打中紫禁城。”其实南京城墙的缺陷就是没有将紫金山和雨花台包含进去,刘伯温和众大臣都看到了,只是不说而已。朱棣的一句话,使朱元璋大吃一惊,放眼四望,不仅紫金山上架大炮,能炮炮击中紫禁城,雨花台、幕府山、小红山等山上架炮,也能打进紫禁城,这对京城的防卫十分不利。又想朱棣并非嫡生,将来难免生怨恨之心。其如此军事天赋,太子将来远不是对手。此子不除,必为后患。于是从太监挑着的食品盒中,取出一只青桔,剥去皮,抽去筋,递给朱棣吃。朱棣一口咬下去,酸得直啧嘴。刘伯温看到这不祥的暗示,急得直咂嘴。朱棣回到宫中,马皇后问他:“今天随父皇上山观城,可好玩吗?”朱棣将在紫金山上发生的一切,原原本本地向母后说了。马皇后听了深感忧虑,也觉察出了这是要杀朱棣的先兆。为了救他一命,连忙安排他逃往北京找徐达。朱棣逃跑时,便是出汉中门,在石头城下这条河上船的。
这个传说的故事版本很多。还又说当时还没等朱棣及时逃走,朱元璋早已命守城卫队将城墙十三个城门全都紧闭,准备捉拿朱棣。事不宜迟,朱棣生母见此,便将朱棣和王妃徐小姐(徐达的女儿)暗藏于自己轿中,谎称到清凉寺烧香还愿,将朱棣安全带到了清凉门。下轿后见情形紧急,便与徐小姐悄悄登上了清凉山,准备从清凉山西麓鬼脸城出走。因为这段城墙正好是朱棣当时监造,他知道这里有一处为排城内积水而留下的一个涵洞,于是连夜钻涵洞逃到外秦淮河,换乘小船逃离了南京。朱元璋捉人没捉到,也不好大张旗鼓派兵捉拿自己的儿子,于是干脆听从文武进谏,封朱棣为燕王,留在北京一生一世不许回来。
以历史的角度来听这个传说,似乎有许多不符史实之处,但传说只是故事,姑且听之,尚不可深究。人们感叹的是历史往往会因为一些偶然事件而改变走向,一条小河不仅改变了朱棣的命运,也改变了许多人命运。
燕王河两岸都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城墙垂柳,碧水绿树,无论远观还是近视,都是一方绝佳的景致。这条长仅百米,宽不足丈,深不盈尺的小河,却有着三座小桥。一头延伸到城墙根,一头流淌进秦淮河……
或许是因为河道狭小或河水浅的缘故,河道上经常会铺满浮萍,几乎看不到水面。
城墙外的一端,蜿蜒流向外秦淮河,在入河口处堆叠着几块方形的石头。
城墙外的另一端,是延伸到城墙角下,在杂草丛生的灌木丛中之中,隐约可以看到城墙之下的涵洞,涵洞带有拱券,宽度在1米左右,仅能容一人穿过,在拱券部分可以清晰看到明代城砖,从现在燕王河的情形来看,真的不知道当年朱棣是如何逃走的?
既然当时是一条贯通城墙内外的涵洞,那么在涵洞东侧,应该还有另外一个洞口。从城外到城里,需要从最近的清凉门绕行,脚力好的人至少也要走二十多分钟。沿着城墙经清凉门绕行一圈后,可以到达位于南京国防园内的城墙东侧。
经过城墙时,站在城墙之上,往下可以看到树影婆娑之下的燕王河全景。
在南京国防园的景区示意图上,可以清楚的看见以水系标识的淡蓝色标出的燕王河位置。
现在的城墙东侧已经根本看不到对应的涵洞口,只有浅浅的已经干涸的河床。据说在十几年前,还可以在城墙东侧的国防园内一个大盆地里看见了另外一个洞口,这个空口已经被现代的水泥砌上。而且在这个涵洞向南150米处,还有一个半截埋在土里,被城砖堆砌起来的涵洞。曾经有专家分析称可能是当年建文帝出逃的涵洞口,但也有人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清凉山距离皇宫距离太远,且朱棣是从金川门进入南京,当时沿江200里遍布战船,根本无法从这里脱逃。
整个河床已经完全枯竭,但是在岸上仍然可以依稀看出原先是一条河流的样子,只有少数地方有一些积水,阳光之下也甚是好看。
河床东侧尽头的草坪上,矗立着一块刻有“古燕王河”的石碑。
只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燕王河,并非当年的那条河,古时此河在清凉山汇聚,呈东西走向,穿越城墙汇入长江。燕王河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已经被覆盖,城墙东侧的国防园内仅存有一个涵洞口。在重新设计和修建“石头城遗址公园”时,根据当年的传说和遗址的现场情况,修建了一条东西走向的小河,从城墙内国防园的涵洞口起,穿过城墙,通向外秦淮河,全长仅有180米,将历史传说中的燕王河装扮成为一个树影婆娑、小桥流水、景石点点的历史景观呈现给大家。
如今的燕王河常常处于河水干涸状态,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卵石、河滩石置于其中;小河两岸种植垂柳、碧桃以及红枫等树木,放眼望去一片桃红柳绿,而古城墙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小河的桥边及河滩石旁分别种植了云南黄馨、红花杜鹃等植物,四季有绿,花开缤纷,黄红镶嵌,十分赏心悦目。
燕王河已经没有了古时的宽阔壮观,有的是水面浮萍漂流,岸边树影婆娑,小桥忽隐忽现,一幅蕴含古典意境的精致画卷,有的只是那人口相传的故事和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