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促使“你过来”回家的原因是什么,也许是“想开”了,也许是意识到面包比爱情重要……
“你过来”今年5岁了,目前还没有再次离家出走的打算,也许,它决定就这么过一辈子吧。有个性的人有时要为自己的个性付出代价,有个性的鸟也一样。不过,我们全家都会陪着它的。
“你过来”的婚姻大事
“你过来”是一只雌性鹦鹉,今年5岁,尚未出阁。据说,大部分鹦鹉的平均寿命在10年左右,若按此说法将“你过来”的鸟龄折合成人类的年龄,那它至少也有四五十岁了。
一个女人到了四五十岁还没嫁人,并且在外表和言行举止上表现得依然像十八九岁的小姑娘那样活泼,即俗称的“装嫩”,在中国人的传统思维里,她是一个异类。同样地,作为一只生活在中国家庭里的“高龄未婚鸟”,“你过来”也会被视为异类。
既属异类,“你过来”的个性当然就有其与众不同的地方。单听它的鸟名,就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完全不像一般宠物的“兰兰”、“美美”、“呆呆”、“笨笨”等名字那样俗气。
其实,“你过来”是我(鹦鹉“你过来”的主人的一句口头禅。鹦鹉“你过来”刚到我家的时候还没有正式的名字,但它却很快学会了这句口头禅,每天“你过来”、“你过来”地叫个不停,于是,我们干脆就喊它“你过来”了。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出身高贵”,“你过来”挑食近乎“变态”——对一只鸟而言:资料上介绍,鹦鹉通常喜食浆果和硬壳类食物。但“你过来”对鸟粮根本不屑一顾,它最爱吃的食物是榴莲。它只要一闻到榴莲的味道就会异常兴奋,连叫声也比平时要更甜美柔嫩,好像一个娇滴滴羞怯怯的小姑娘。它吃虾、水果、蔬菜、面包,甚至肉类。总之,一切专门为鸟类准备的食物“你过来”都看不上眼,它只对人类的食物情有独钟。
“你过来”的另一特点是很有语言天分。来我家没多久,就学会了好几句话。无论有人没人总是自己说个不停:“你好”、“几点了”、“老王最丑”(我妈妈教她的,老王是我爸)……但它爱端架子,如果你在它刚开口的时候搭腔,它通常不会理你,你若真的冷落它,它又会腆着脸在一旁叫个不停,更不会忘了自我吹嘘一下:“真漂亮。”偶尔,它也会犯点小糊涂,比如在吃晚饭时大喊:“起床、起床!”看电视时,又喊:“吃饭、吃饭!”当大家纠正它的错误时,它竟会低头小声说:“干吗呀!”
在“你过来”大约三岁的时候,我们按照人类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定律开始给它物色对象。我到花鸟市场买了几只鹦鹉,个头、容貌和出身都不能和“你过来”相比,“你过来”就没看上人家,也没打算和它们好好相处。它老是仗着自己个头大欺负其它同类,用翅膀把别“人”扫到角落里,然后自己趾高气扬地站在笼子中间喊:“真漂亮。”
被我们训斥了几次后,“你过来”稍有收敛。可有一天早上,我们起床去看笼子里的鹦鹉时,却发现笼门大开,其它鹦鹉全都不见踪影,只剩下“你过来”精神饱满地问候我们:“早上好。”
后来,我们几次为“你过来”寻找玩伴,可没多久那些小鸟又从笼子里消失了。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几次“放生”都是“你过来”策划的:它用嘴把笼门往上推开,放走别的鹦鹉。
由于“你过来”对独身的坚持,我们只好放弃为她创造交友机会的努力,她的婚姻大事一拖再拖。
来我家四年多一点的时候,“你过来”终于遇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只鸟——“非洲先生”。“非洲先生”的主人要出差,把它寄养在我家。它的个头比“你过来”大,羽毛也更有光泽、更鲜艳,据说出身一点也不比“你过来”差,市价就要5000多。但它比“你过来”还要傲慢和挑剔,几乎不和“你过来”搭腔。
也许正是这样的“贵族气派”折服了“你过来”,那段时间它要么积极地展现自己的美丽容颜和说话本领,要么就温柔地蹲在一角含情脉脉地望着“非洲先生”。
可惜的是,“非洲先生”没看上“你过来”,在我家的一个月里,它一直处于“搬家”后的烦躁不安状态,偶尔发起脾气还会啄“你过来”一顿。加之这两个品种尽管都算名贵,但色系并不般配,成功繁殖后代的几率非常低,所以我们也没有主动去撮合两只鸟的婚事。
一个月后,“非洲先生”被主人接走了。它离开那天,“你过来”不甘心地站在笼里大喊大叫,声音悲悲切切撕心裂肺,我们在一旁看着,也只能表示爱莫能助。
“非洲先生”离开后,“你过来”郁郁寡欢地过了几天,终于也在某天傍晚离笼而去了。
不过它的活动范围始终没有离开过我们小区,我每天傍晚拿着望远镜四处观察,偶尔也能在邻居家的阳台上看到鸟影憔悴的“你过来”,我每天为它更新的水和瓜果放在笼子里,它一直不肯回来吃。那段时间,望着空空的鸟笼,我心里也异常难受。
就这样过了好长一段时间,一天早上,“你过来”竟奇迹般地回到了鸟笼里。我惊喜地赶快给它准备食物,它见到吃的就没命似的,像个“小乞儿”,我看着好不心疼。
我不知道促使“你过来”回家的原因是什么,也许是“想开”了,也许是意识到面包比爱情重要……但不论如何,我决定不再干涉“你过来”的婚事了,因为它有足够的力气叼开笼门,只要它愿意,随时有机会飞出去。
“你过来”今年5岁了,目前还没有再次离家出走的打算,也许,它决定就这么过一辈子吧。有个性的人有时要为自己的个性付出代价,有个性的鸟也一样。不过,我们全家都会陪着它的。
来源:《东西南北·生态天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