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日记】千年古县尤溪行(三)·朱熹公园南溪书院
2011年8月10日 晴天
整个公园占地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总投资近二千万元。主体建筑由文公祠、韦斋祠、半亩方塘、观书第、毓秀坊、瘗衣处、开山书院、朱熹文物大楼、沈樟别苑、朱熹生平浮雕群、儒学图腾柱、音乐旱喷泉(画卦洲)、青印石、名人碑刻长廊等组成,现已成为闽中腹地的一处具有浓郁朱子文化氛围的旅游圣地。
我觉得整个朱子公园建设显得不够大气,也比较粗糙。只是小县城的水平!
http://s4/middle/3e4f9c46xaa61cf01c783&690
据统计,他一生写下了126部著作、700多卷,成为“古今著述第一人”。他亲手创办了27所书院,培养了真德秀(宰相)、蔡元定(吏部侍郎)、黄干(女婿)等362位名重朝野的大学者,为促成“闽学”成为官学地位,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南宋宝祐五年(公元1253年),理宗皇帝为朱熹诞生地御笔亲书“南溪书院”匾额,至此,南溪书院就闻名于天下。
http://s10/middle/3e4f9c46xaa61cfa9ab59&690
http://s12/middle/3e4f9c46xaa61cf5d689b&690
尤溪县旅游资源丰富、特色明显,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初步形成了以人文与生态为主体的旅游格局,目前已成功创建了三明第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桂峰村,国家水利风景区、福建最大人工湖——闽湖,福建最大古银杏群——龙门场古银杏群,福建最美梯田——联合梯田,省级自然保护区——九阜山,2个省级森林公园——枕头山、罗汉山,6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溪书院、郑氏大厝、聚奎堡、蔡氏民居、卢家大院、公馆峡民居等旅游品牌。旅游产业已形成一定规模,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但经济总量还比较小,效益还比较低,如何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经济优势,融入海西旅游发展格局,构建旅游大产业,促进旅游大发展,助推尤溪经济大繁荣,是当前我县旅游发展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http://s10/middle/3e4f9c46xaa61d0054459&690
南溪书院的前身是郑安道(义斋)的水南别墅。整个建筑群为二进制重檐歇山顶木构建筑,主体建筑依次由华表山门、半亩方塘、文公祠、韦斋祠、瘗衣处、毓秀坊、开山书院、活水亭、溯源处等所组成。
http://s13/middle/3e4f9c46xaa61d060b69c&690
在“南溪书院”北向远处有一座山峰,那是尤溪的太祖山—叫“文山”(亦称笔架山),南向背后的这座山叫公山。据史料记载,就在朱熹出生的头一天傍晚,对面文山和背后公山同时起火,火势成“文公”二字。大火与晚霞,交相辉映,情景煞是好看。朱熹父亲朱松看到这场奇火说:“天降祥瑞,必有所印,此喜火祥兆也!”第二天中午,朱熹就在郑氏馆舍西厢房诞生了。朱松根据这场喜火,遂为孩子取名熹,亦即“喜火”二字的组合。尤溪人根据这个传说,便叫朱熹为“朱文公”。
http://s4/middle/3e4f9c46xaa61d0ea18a3&690
“文公祠”,是后人祭祀朱熹朱文公的地方,也是钟灵毓秀,诞育一代大儒的地方。这里的前身是郑安道的家,主体风格为二进制重檐歇山顶建筑,可惜毁于1958年的一场大火。现为新近复原的建筑,主体建筑风格与原来相似,面积略有扩大。占地388平方米,建筑面积560平方米,高约13米。面阔七开间,进深五开间。明间原主祀朱熹及其弟子蔡元定、真德秀、黄干、郑绍先。明代弘治皇帝赐封每岁春秋仲月上戊日(即每季第二个月的第一个戊日)和九月十五诞辰日祭祀。清乾隆九年开始,皇帝钦颁祭文、祭品。
http://s10/middle/3e4f9c46xaa61cbba8829&690
书院内的方塘,为朱熹幼年读书处。朱熹《观书有感》诗曰:“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中的“半亩方塘”即指此处。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知县方溥主持,把半亩方塘扩大浚深,并建亭于塘上,通以石桥,取名“活水亭”,今皆修复。
http://s8/middle/3e4f9c46xaa61cc06d2f7&690
朱熹,字元晦,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成就卓著的诗人和文学家。他集孔孟思想之大成,创见了一个博大精深的理学思想体系,对南宋之后七百多年的中国与东亚社会,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他学识渊博,人格高尚,是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对人类思想史作出巨大贡献的东方文化圣哲。
http://s4/middle/3e4f9c46xaa61ccaec1b3&690
http://s15/middle/3e4f9c46xaa61ccfaf91e&690
朱熹生平对生养他的尤溪,怀有深厚的赤子之情。据记载,他曾多次回到这里寻亲访友、讲学授徒,并留下了大量的墨宝铭文、手迹板联和诗词歌赋。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尤溪人民,培育出一个个莘莘学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文人骚客到这里寻根溯源、亲近朱熹。正如刘海粟先生所颂扬的“尤溪风月无今古,学海扬帆有后人”啊!
http://s7/middle/3e4f9c46xaa61cd474966&690
http://s6/middle/3e4f9c46xaa61cdc174a5&690
http://s16/middle/3e4f9c46xaa61d136596f&690
http://s2/middle/3e4f9c46xaa61ceb58041&690
http://s8/middle/3e4f9c46xaa61ce693b67&690
http://s10/middle/3e4f9c46xaa61ce1ce3a9&690
http://s5/middle/3e4f9c46xaa61cd846104&690
http://s9/middle/3e4f9c46xaa61cc43e1d8&690
毓秀亭亦称“瘗衣处” “毓秀亭”(瘗衣处),位于文公祠的右侧,是朱熹出生时胞衣(胎盘)埋藏的地点。据勘舆师(地理先生)说,这可是绝妙的风水宝地。朱熹能够现世发达,终成帝王师,跟这里的风水大有关系。传说自朱熹的胞衣埋入后,后来其他人也想将子女的胞衣埋在这里,但这个小孩不是养不活,也是多灾多病。从此,再也没有人敢动这个脑筋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