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飞虎
飞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47
  • 关注人气:10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摄影日记】泉州游·我眼中的泉州标志性建筑

(2011-01-11 12:03:36)
标签:

泉州

标志性建筑

旅游

分类: 旅游景点

【摄影日记】泉州游·我眼中的泉州标志性建筑

 

http://s9/middle/3e4f9c46x998a3c81b648&690
    老君岩: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老君造像,在清源山风景名胜区主景区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子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老君造像雕于宋代,据《泉州府志》记载:“石像天成,好事者为略施雕琢。”寥寥数语,使之更具有神秘色彩。石像高5.63米,厚6.85米,宽8.01米,席地面积为55平方米。石像头戴风帽,额纹清晰,两眼平视,鼻梁高突,右耳垂肩,苍髯飞动,脸含笑容,左手依膝,右手凭几,背屏青山,巍然端坐,更显空山幽谷,离绝尘世。头、额、眼、髭、须等细雕刻独具匠心。整个石像衣褶分明,刀法线条柔而力,手法精致,夸张而不失其意,浑然一体,毫无多余痕迹。逼真生动的表现了老人慈祥、安乐的神态,因而成了一种健康长寿的象征。泉州民间俗语“摸着老君鼻,活到一百二“,但是真要摸到它的它却也不容易呀。中外艺术家把它视为东方石雕艺术珍品,莫怪四方游客慕名而来。该造像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老君岩原有真君殿、北斗殿等道教建筑群,规模宏大,蔚为壮观,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道观明代已废,但老君造像,经风历雨,保存至今,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很多学者慕名而来参观考察。

http://s15/middle/3e4f9c46x998a3a7b045e&690

http://s15/middle/3e4f9c46x998a3b044eae&690

http://s9/middle/3e4f9c46x998a3b5fd258&690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北倚国家级风景区清源山,南接风景秀丽西湖,西邻泉州市博物馆,是国家级对台专题博物馆,是集收藏、展示、研究、交流和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全国性对台文化交流与合作基地,是以台湾基层民众为主要对象,以“反独促统”为目标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对台宣传场所,同时也是研究闽台关系、大陆与台湾关系史的重要学术机构。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主体建筑方案采用“天圆地方”设计理念,整座建筑浑然天成,较好地体现人文精神和闽台特色,成为泉州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主体建筑前的大型广场的规划建设也充分体现了闽南建筑的特色,以极富闽南建筑特色的红色为基本色调,充分利用天然石板材的颜色,分隔出醒目的图案,远观如一张巨大的地毯,与主体建筑融为一体。 

http://s13/middle/3e4f9c46x998a3bbb6bdc&690

http://s4/middle/3e4f9c46x998a49846023&690
    开元寺东西两侧的镇国、仁寿二塔,各占地面积约50平方米。东塔"镇国塔",唐咸通六年(865)始建木塔,后改砖塔,南宋嘉熙二年至淳祐十年(1238-1250)易为花岗岩石塔,五层五檐,八角形,楼阁式仿木结构,高48.27米。每层开四门,设四龛,位置逐层互换以减轻压力。外有回廊,护以石栏,可环塔而行。每层地面各辟一方洞,有铁梯可上下,塔心作八角形实心柱,架横梁与塔身相连结。塔身外壁每层分别浮雕16尊佛、菩萨、罗汉、高僧、天王、神将等佛教人物,全塔共80尊,塔基作须弥座式,8个转角处各雕一尊力士,束腰处刻40幅图像,内有37幅佛传故事。塔刹铁铸,挺秀高拔,顶托鎏金铜葫芦。有8条铁链从刹之上斜系于8个角脊,每个角脊下悬挂一个小铜钟。西塔"仁寿塔",五代梁贞明二年(916)闽王王审知建木塔,号"无量寿塔",后改砖塔,南宋绍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改为石塔,比东塔早10年,高45.06米,形制与东塔相似,唯须弥座束腰刻40幅花卉鸟兽,两塔是我国最高的孪偶相对的大石塔,为我国古代石构建筑之瑰宝,系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标志。

http://s14/middle/3e4f9c46x998a49e0090d&690
    鲤城是泉州的别称。泉州自唐建城后经多次拓展,平面呈棱形,登清源山可望见东门如鱼嘴,西门两翼突出如鱼尾,逼近晋江之处宛如背鳍,全城形状酷似鲤鱼。而东湖如珠,又应了“鲤鱼吐珠”之说。这不知是历代地方官员的创意呢,或是偶合,泉州称为鲤城,极为贴切、吉祥,极富寓意!民间历来将鲤鱼视为瑞鱼,并有鲤鱼跳龙门的传说。《艺文类聚·三秦记》载:“河津一名龙门。大鱼积龙门,数千不得上,上者为龙,不上者鱼。”据说唯鲤鱼奋跃而过且化为蛟龙。这个传说很能体现泉州人的气质。以此典雕塑为一颗巨球立于广场,寄托泉州人的理想,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这个圆体构图的巨球以浮雕、透雕等传统技艺融合现代工艺手法,在球体上刻出5条蛟龙,14尾鲤鱼--其中3尾龙首鱼尾,正在蜕变之中。雕塑家的造诣精湛、高超。龙,呈现飞腾之势;鱼,翻波跃浪。鱼变为龙的过程,天火熊熊,云雨翻卷,好一派磅礴激荡,奋勇向前的气象!
http://s4/middle/3e4f9c46x998a49fe7ae3&690

http://s8/middle/3e4f9c46x998a49c17a97&690

http://s9/middle/3e4f9c46x998a4a4abf78&690
    洛阳桥和蔡襄祠:原名万安桥,位于泉州洛江区桥南村与惠安县洛阳镇交界的洛阳江入海口处。是我国第一座海港梁式大石桥。桥未建时只有舟渡叫"万安渡",北宋时为适应泉州海外交通的发展,陈宠(或称李宠)于庆历初首先甃石作浮桥;皇祐五年(1053)四月,王实等人开始建造大石桥;至和、嘉祐间,蔡襄两知泉州时继续主持建造,至嘉祐四年十二月(1059年2月)竣工。桥全系花岗岩石砌筑,长360丈,宽1.5丈。桥上东西两旁原立有500根栏杆石柱,28只石狮,桥之东西两侧又建有7亭9塔,南北两端分立4尊石将军,建桥中创造了"筏型基础"、"种蛎固基"和"激浪以涨舟,悬机以弦 "的浮运架桥法,为桥梁建筑技术开辟了新纪元。从南宋绍兴八年(1138)至清咸丰十年(1860),该桥共进行19次修葺,其中最著名的是明宣德六年(1431),晋江池店富商李俊育独资把桥增高5尺。民国二十一年(1932),十九路军又把桥增高2尺并加筑钢筋水泥桥面至二丈以通汽车。桥实测731米,宽4。5米,船形墩45座。近年政府拨巨款重修,恢复原貌。附属文物有中亭、西川甘土雨亭、昭惠庙、义波祠、蔡襄祠、四尊石将军、六座石塔、二十六方石碑和"万安桥"、"万古安澜"等摩崖石刻。蔡襄祠位于桥之南侧,是南宋庆元年间为纪念蔡襄的功绩而建的,现存系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重修。蔡襄撰书153字的两方《万安桥记》碑刻(其中一方仿刻)立于祠中,其文章、书法、刻工被誉为"三绝"。
http://s12/middle/3e4f9c46x998a4a78a2db&690

http://s5/middle/3e4f9c46x998a4ac4dff4&690
   1996年落成的泉州城雕“飞天迎宾”,是一个高25.8米,直径30米的立柱,由著名雕塑家钱绍武设计。柱体上,塑有8尊“妙音仙女”铜像 ,或作捧物状,或手持“南音”乐器作吹奏状;柱体下有圆形水池和喷泉,四周花草环绕。城雕的柱体造型源自石笋,“妙音仙女”铜像源自开元寺大雄宝殿飞天乐伎,形象地代表着文化名城泉州悠久、灿烂、辉煌的历史
http://s8/middle/3e4f9c46x998a4ab59ff7&690
    城雕“飞天迎宾”更准确的说是“妙音迎宾”。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外交流一向很发达。1994年到泉州开元寺参观时,在大堂看见一个讲经说法的作品,24个飞天围着佛奏乐。导游说这些飞天叫“迦陵平迦”,意思是妙音鸟,在歌颂佛的功德。仔细一看,发现这其实代表着希腊文化和中国文化的交流。飞天是希腊文化中的一种魔鸟,在希腊很流行,瓶瓶罐罐上都刻有,荷马史诗《奥德赛》也有记载,亚历山大东征时带到印度。但传到泉州后,魔鸟不唱歌了,改奏乐,而且奏的是泉州特有的南音,手中拿的也是南音乐器,因此说,这是非常巧妙的中西文化交流产物。
http://s13/middle/3e4f9c46x998a4af2a11c&690
    郑成功雕像位于大坪山山顶,总投资1500万元,总高为38米,以钢架外包铜皮锻造而成,其中骏马高度达20多米,是目前国内最高的铜马雕像。台座8米,内为钢筋混凝土,外为花岗岩垒砌,台座与山体连为一体,塑像基座周边设有观景台等设施,可鸟瞰泉州城全貌。雕像以民族英雄郑成功戴盔、披甲、着袍、佩剑、骑马的威武、神圣的形象,充分显示统帅风度、英雄精神,烈日照射下的郑成功雕像高大威武,构成了大坪山顶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http://s6/middle/3e4f9c46x999015c46565&690

http://s5/middle/3e4f9c46x998a4a971384&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