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你要如何达到开悟的境界呢?

(2011-05-16 12:20:32)
标签:

阿梵达

杂谈

預期結果 (第一部份)
哈利‧帕爾默
images/stories/harry26.jpg
你要如何達到開悟的境界呢?

釋迦牟尼佛(Siddhartha Gautama)原本住在森林裏,然後他搬到城市裏去住了一陣子,接著他又搬山裏去住了一陣子,接下來他搬到一個靠近河流的地方在它沿岸地帶也住了一陣子,最後,他在一棵菩提樹下成道,達到完美的開悟境界,自此之後他被尊稱為佛陀。

所以就我看來,開悟成道的過程很簡單,首先你先住在森林裏,再搬去城市裏,接著再去住到山裏,接下來沿著河流而居,最後你再找一棵菩提樹就行了。
images/stories/buddha.jpg
不對嗎?後來我猜佛陀成道的重要因素與他的居住地無關,重要的是他生命裏開悟與轉化的經驗累積出他開悟成道的結果。可是,一條心靈修煉道路是如何產生開悟境界的領悟與轉化呢?

大部份的心靈修煉會運用多樣化的指導、教學技術、儀式,與個別的練習,彙整這些技術就等於創造心靈修煉的工具,有些的心靈修煉會比其他的方法更有效率,也 有些成道之路是適合特定狀態的個人而非適合其他人等。如果工具運用得當,它要不是能產生預期效果,不然就是一無所獲,當然,工具也有其他審核的標準,像 是:使用的容易度,成效產生的速度,努力的投注度,成本的考量,還有在某些狀況當中,還要去避免間接傷害。

images/stories/path.jpg
阿梵達工具在每一項審核標準都獲得最受歡迎的評選,同時,針對整體具有普遍心靈狀態的人們引介使用阿梵達工具後,都能產生卓越的成效。

倘若你檢視這個世界的現況,你會發現人類是深深的沉睡在教條的灌輸裏,因應這些信念對生命做出反應。有些人會反駁說他們才不是在做出反應,他們是根據自由 意志在做出選擇,但事實上,過去的結論與陳舊的恐懼往往才是他們在做決定時所考量的因素。幾乎所有人是根據別人制訂的規矩原則來運作自己的生命,卻非依照 他們自己的直覺性原則,人們生活在過去裏,只願意在當下選擇性的接收那些足夠激發出對事物結論的感知,他們最主要的渴望是成為對的,而非成為覺識。

在這樣強制性想要獲得認同的交流之下,絕大部份的互動關係,無論是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都充滿了彼此間的操控,主要是讓彼此受制於讚賞(愉悅)或批評(痛 苦)的模式,人們彼此之間所做的行為與所說的話語創造了反應,如果反應出來的經驗被認定是令人愉快的,就會有情感依附的發展,如果反應出來的經驗被認定是 痛苦的,就會產生排斥抗拒的狀況。

即 便是相同的經驗發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會有不同的影響結果,人們對於什麼是痛苦的與什麼是愉悅的界定是根據他們自己的信念與過去事件的記憶來創造出他們的 行為模式,如果你追溯到他們界定痛苦與歡愉最原始的根源的話,你大概會發現它們會與某些生存的考量習習相關,像是對食物、庇護所與生殖之類的事項。

images/stories/film.jpg
目前大部份人類意識的運作像是一捲已經照過像的底片,雖然它幾乎不能將這個世界各個單一片刻的當下如實呈現出來,但卻能帶著這個世界過去約略的影像四處游走,人們在抵抗的那些來自於過去阻力所造成的 恐懼與苦難,應該要將它們當做是歷史並且留在過去。

這就是我們開始的起端。

阿梵達課程各個階段的設計在促進開悟與轉化,一個人必須要穿越教條灌輸的反應模式,進入到一個刻意生活的狀態,這個必要性的領悟與改變反映在每個人身上的結果是不盡相同的。

images/stories/rrtracks.jpg
同時,開悟與轉化的過程並非順著一條直線,或是相同的步驟,相反的,它們走過一條必須有獨特經驗的蜿蜒的道路,而這個經驗有時會滋養我執的自我,有時是個 慈悲的自我,慢慢的或突然之間,到達一處可以經驗到靈性的自我,它可能聽起來像是一種線性的過程,可是實際上它卻很少如此進行。

是的,世界信息可以被認定像是一條直行的道路去解讀什麼是開悟,一個章節跟著一個章節的詳盡介紹,但世界信息選擇繞道而行,生命會停下來,探索一下,從原有的地方轉變出來,它經驗到跌倒,撞到牆,開始流淚,然後當準備好時站起身來,這時它能夠開懷大笑ʌ 92;抖落掉一身塵埃。如果只有完美的人可以經驗到開悟的境地,那麼只有非常少的人能達到這個境地。
images/stories/dispair.jpg
所 謂的進步並不是永遠代表你是朝向更具有慈悲、正義心或靈性層面的方向發展,你所需要的獨特經驗有可能是很痛苦的,或是很有破壞力的,有時你下一個要經驗的 信息會帶來負面的影響,或是會強化我執的程度,或者也有可能造成襲捲,除非你能夠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你的靈性技術就必需要運用在實際的經驗與抽象的經驗 上。

順帶一提,在心靈修煉的路上,宗教有時會讓你困惑無法往前走,這樣的遲疑造成心靈修煉進步的阻礙,有時候,對一個教徒必須要身陷罪惡並被革除教籍之後他/ 她才能繼續進步,獲得個人自由的終極做法可能是要在你信仰當中去犯下不得赦免的罪,當你誠實地面對這個罪行,將你的評斷轉化成為慈悲,並學習如何移情到其 他人身上:一個永遠在仁慈動機下行動的人,要去理解無法做到仁慈的人是很困難的;在永遠都在做善事的人而言,不做善事的人很可能看起來不值得原諒。

images/stories/wordlessons.jpg
在下一期的阿梵達電子報中我將逐一介紹阿梵達課程各個階段,同時也會概略描述每一階段將會帶給你轉化的預期結果,但我先勸告你,即便你詳閱這些轉化並將細節如數家珍,也不會讓你獲得實際經驗࠸ 0;這些轉化般的類似經驗。



關於阿梵達課程的故事

 

 

阿梵達課程所產生的成效是永久持續的嗎?

images/stories/butterfly.jpg這完全由你決定。生命是多變的,我不認為你會對任何維持不變的心靈狀態及現實經驗感到快樂。阿梵達是管理改變多於終止改變,阿梵達課程預期結 ;果是讓你擁有運用一系列工具的技術,這些技術往往會維持長期的成效,就像我還是可以騎單車及游泳,這些都是我很早以前就學會的技術。





images/stories/Journal.jpg

 

訂閱阿梵達期刊

 

 

 

阿梵達期刊是免費線上電子刊物,內容致力於闡述阿梵達與創造開悟的地球文明。每一期都規劃了來自哈利.帕爾默、阿梵達領袖、學員的成功故事分享及課程推薦等專題報導文章。同時亦提供篇幅讓阿梵達領袖宣傳相關課程。

你可以
點選這裏閱讀當期最新阿梵達期刊。



images/stories/earthinhands.png

 

邀請朋友獲得阿梵達電子報

如果你希望與他人分享這個旅程,請點選
告訴朋友.


本網站所有刊載內容為國際星邊公司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9。EPC是國際星邊公司的服務性商標。
阿梵達®,再現人生®,思考激盪®,愛 珍惜 人性®,開悟的地球文明® 與國際星邊公司® 是國際星邊公司的註冊商標。版權所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