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低迷漩涡中 谁能重塑图书电商生命力?

(2014-11-07 17:26:49)
标签:

图书

电商双十一

京东

当当

分类: 互联网

双十一在即,几乎所有电商都把枪口对准了3C、百货、鞋服、汽车等大品类,就连家政、洗衣、美甲、维 修等行当也进入了社区O2O的上门服务新时代,P2P经济、众包等新兴模式受到了投资机构们的追捧。喧嚣背后,你还记得电商里最早成熟,现在却被“冷落” 的图书品类吗?图书电商发家的当当网,改头换面,变换了LOGO和口号;亚马逊把目光聚焦在电子书,kindle成了招牌……

那么问题来了:图书在电商的大格局中,是不是真的成了一个鸡肋?这是不是意味着图书这个品类就此消沉下去了?在互联网思维大潮纷纷波及影视业、服装、零售、制造、餐饮后,图书的下一代模式怎么走,究竟怎么破?

电商各家有难念经

面对图书这个缺乏想象力空间,甚至连资本故事讲起来都不吸引人的孩子,各家电商都有难念的经。在其他品类上火爆的价格战,也离图书越来越远,成了死水一片。

拿 图书起家的当当来说,一直是自家的后院,依靠销量大,能从上游拿到“独家”或足够低的价格,也兴起了一股直到现在仍延续的电商销售图书的热潮,还引发了线 下图书渠道们的联合抵制和“上书”,但这两年来,热潮已经褪去。当当在在线、电子化试水后,注意力已经不在图书身上了,从“敢作敢当当”的口号和自建物 流、扩充服装等品类看,李国庆是奔着综合平台去了,而非图书的纵向延伸。

再来看亚马逊,虽然一直在闷头卖书,但真心觉得不温不火,图书销量 也是一路走低,只有kindle电子书入华这一个还让人兴奋的点,甚至上半年连国内图书电商保持了很多年的第二名也让给了京东,相比,京东在四年前进入图 书电商时,靠的是价格的屠刀,而后也保持了低调,只不过份额倒是不断增长,2013年时,京东在图书行业的市场占比与亚马逊持平,是当当的一半,2014 年亚马逊与当当停滞不前,京东份额却逆势增到了28%,与当当的距离越来越近。

相比,曾经闯进来的苏宁、国美上线图书后,几乎是撤离的状 态。据说,苏宁对出版社都关上了大门,自营业务正逐步退出,清理库存,只保留了部分爆款图书。有熟悉图书的人士透露,实际上,京东在图书业务上换了策略, 没再走价格战等过激的策略,反而是温水煮青蛙,因为当当、亚马逊、苏宁们的“战略性”放弃,给了京东一些空子可钻。比如图书中的科技类,京东一直领先,这 与京东的科技基因有关,文艺类向来是亚马逊的地盘,但现在也易主了,以往少儿类是当当独家排他的超战合作,也开始松动。

放缓是个伪命题

有 人说,图书这几年一直处于不景气的状态中。回忆前几年,每年都会有现象级的图书标杆冒出来,也会引领一股风潮,最近这两年,除了一些赶时髦、贴标签的快餐 式作品,几乎掉进了长期“缺席”的尴尬。而从图书行业的数据表现来看也不理想,过去两年,图书零售市场一直处于负增长,图书品类也急剧下滑。传统的线下图 书销售门店等渠道也萎靡不振。

可以说,无论是传统零售,还是图书电商,都是低热度、发展缓慢的阶段。有人说,经营图书的,不管是线上的还是 线下的渠道,都没太大的起色,行业陷入了衰退期,整体大环境低迷。而图书这一最早的标准化的电商品类掉进了“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怪圈里,对于很多电商 来说,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板块。

之所以如此,其实有三个原因:一是移动互联网,碎片化、场景化越来越严重,人们越来越没整块的 时间来阅读,所以也只有少儿这个子领域在增长;二是,图书的SKU(库存量单位)多,管理麻烦,毛利率低,上游产业链和传统经销环节都是硬骨头,攻这个地 盘不是一个好选择;三是传统图书策划、出版等环节模式陈旧,不接地气,封闭的玩法过时了。

实际上呢?放缓是一个假现象,更是一个伪命题。虽 然当当、亚马逊在图书上没有大动作,但作为后期之秀的京东图书并未偃旗息鼓,只不过表现出来的比较低调,因此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事实上,如果细细盘点, 你会发现,近两三年里,京东在科技、文艺、少儿等图书类目上一直在小步快跑,突破当当在上游出版社“独家排他”的垄断。同时,京东的自出版业务更是搞得风 生水起,通过大数据技术挖掘出时下读者关注的热点,整合作者、出版社快速响应,推出相应的图书,搭配与读者的见面会、签售会等推广手段,改变了旧有的图书 模式。在今年的6.18期间还创造了单日230万册的交易纪录,且在刚刚结束的图书四周年庆的专场上,订单量也达到了平日的2.5倍。

会否卷土重来?

所 以说,图书暂时性的“休克”是一个假现象。原因有三:首先,文化创意产业是消费升级的一个子块,需求很强,只不过需要找准突破口;其次,图书产业链的问题 在于“封闭”,远没有手机、电视、电影、餐饮、旅游、生活服务等影响深远,旧的分工合作和模式不接地气,这就是契机,一旦突破,能量得以释放,就会井喷, 迎来一轮新增长;最后,图书的价值非零售一个单一变现模式,还有衍生品的电影、游戏等IP的关联价值,这一点上还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目前, 图书市场的生产、销售模式也需要转轨,当当全力转型服装销售平台,亚马逊希望kindle成为撬动市场的杠杆,杀入移动互联网终端领域。京东今年3月也推 出了“京东出版”的平台模式,截止目前已出版14个品种, 以体育明星、社科、少儿等为主,其中《大卫•贝克汉姆》《不赦》《阿基里斯之歌》《警犬汗克历险记》等相当畅销,这种模式意在整合上游的作者、出版社等资 源,通过创新颠覆图书产业模式,嫁接预售、社群经济、自出版、C2B、O2O等业务模式,实现从消费者需求出发的逆向方式生产内容。此外还联合出版社、供 应商做现场签售、首发、见面会等高频接触,这样玩,卖价和卖相都更高,将彻底激活图书市场的潜力。有消息称,京东上半年推出的便利店O2O模式,马上也会 延伸到图书品类上,弥补图书的几个仓库用户半径偏远的弊端,缩短与用户间的距离。

而且,京东相比当当、亚马逊等同行,用户体量更大,近 3900万的活跃用户,还有腾讯的手机QQ、微信等入口资源,搭配上自建的物流配送系统,及针对用户兴趣、偏好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将向图书的整条价值链上 输送创新能力,最终盘活全行业的资源。事实上,京东也在建立出版社和第三方优质商户的联盟生态。只不过,京东与腾讯、盛大、百度比,少了文学的一点气息, 收购整合或许是个好方法。

实际上,图书这个领域与电影产业有很大的相同性,反观今年的《小时代》、《心花路放》等票房收入创出神话的作品, 几乎清一色地采取了互联网式的玩法,从投拍阶段的用户数据分析、题材选择,到推广环节明星、海报线上线下的整合,再到发行售票团购、预售,反过来影响院线 的排片。图书也可以借鉴这一思路。比如这两年图书市场虽然低迷,但黑马都是接地气的作品,贴合年轻消费群的口味,独木舟、张皓宸、卢思浩等冲出来的年轻作 家,皆符合现代的生活节奏和时代潮流。

所以说,图书消费现在是一个空档期,一旦整体切换跑道,换了玩法后,必然会卷土重来,走一波全面飘红 的行情。在行业低迷期,恰恰是破局洗牌的契机,京东提出的颠覆图书价值链,重新塑造生命力,这种新思维、新模式意在“再造”图书基因,而BAT围绕着文学 上的收购和布局,也有关联,可见,图书不会是鸡肋,时机对了,也会飞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