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冷静面对《氢的革命》

(2013-01-08 22:37:02)
      一位大学同学,十分焦切地要我在北京替他买一本畅销书——《氢的革命》;说杭州根本买不到,抢购成风,早已脱销。我们两人,是地地道道学水的专业的,大学苦读5年,又为“水”工作了一辈子,对“”还是有一定认识的。我这位同学在省内是颇有名气的专家,著述不少,现在却对一本有关“氢”的书籍如此重视,也引起了自己的兴趣,赶紧找资料从头学起。对此书,网上褒贬不一,虽有新意,却又夹杂着不少国内参与者“炒作”和“做广告”的嫌疑,值得大家小心为好。

     此书及“负氢离子”“水素水”神奇的鼓吹者们,又讲原理,又讲疗效,又讲“产品”,又讲制水设备......从日本到中国,南京、上海、杭州,直至全国的老人、年轻人等,大有翻江倒海的声势;仿佛又出现了长生不老、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能不提醒大家冷静一些。

曾记否?“负氧离子”、“磁化水”、“活性水”、“灵芝破壁孢子粉”、“一氧化氮”“人工培养的冬虫夏草粉”等等,都曾大红大紫一阵子;粉丝们诚惶惶诚恐地不惜花费成千上万金钱,去购买有关产品,虽有实效,却差距甚大,到最后,这些产品,只能走下“神坛”,恢复它们的本来面目。

我很佩服这些新产品“营销者”们的能力和水平。他们能把“死马”说成“活马”,把一说成十,让许多人心甘情愿地去“赞助”他们。现在,又来了新的“延年益寿”和“包治百病”的“骄子”——“负氢离子”,于是新的“营销者”们,立即打起日本学者急川应子《氢的革命》这本书的大旗,用“广西巴马村”长寿老人多为案例,大力宣传“负氢离子”、“水素水”等的神奇功效。据说他们研发的“产品”,能把“巴马长寿村”空气中神奇的“负氢离子”,通过他们的产品“搬到”你身边,使你也能获得长寿;还能防治 糖尿病、皮肤病、肝炎、高血压、脂肪肝、心脏病、过敏症等等;甚至惠及艾滋病、癌症的治疗。

“营销者”们在推销自己的产品——“氢离子珊瑚钙”、“水素水”的过程中,取得了不错的业绩;已经达到了消除大家“将信将疑”的态度和对“炒作警惕”的犹豫。否则,又哪来对《氢的革命》一书的狂热抢购潮呢?

想提一点自己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1、关于本书,有一位“网友”谈了以下观点,可供参考。他写道:

   “今天我的外婆也给我看了这本书,我可以告诉你,这本书给出了很多生物化学的常识,但是其主张是错误的,同时也极端危险。
    该书的核心是人体中葡萄糖转化为ATP的过程,着重讲了当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过程:三羧酸循环(书中用的是另一个惯用名“柠檬酸循环”)。在这个循环之前,葡萄糖已经通过糖酵解化为了丙酮酸,而丙酮酸在三羧酸循环中将会不断失去氢离子。这些氢离子由一种酶NAD+捕获,变成NADH,这个过程中,NAD+还得到了一个电子,因此NADH中,H是带负电荷的,而这个H-就是全书的关键。
    NADH通过细胞中的呼吸链中,会和辅酶Q作用,把辅酶Q变成QH2,然后QH2在其他酶的作用下,把其中的H+离子推到线粒体的内膜外面。因此,从生物化学角度,H-带有的这个电子,其作用就是在呼吸链中把H+离子推到内膜之外。
    经过一系列反应后,内膜外的H+浓度就会大于内膜内的H+浓度,这就产生了一个势能,膜外的H+会想要回到膜内。
    这正好被ATP合成酶利用,ATP合成酶有一个特殊的离子通道,可以让膜外的H+入内。而H+进入ATP合成酶后,就会使得酶的蛋白质结构转变,这种转变可以使附着在其上的ADP和Pi活性降低,从而合成一个ATP分子。
    这本书的主张就是,只要增加H-离子的量,那么就会使得ATP合成量增加。但是因为ATP合成是要通过NADH的,只有H-没用。而且,呼吸链中各组酶的处理效率是有上限的,不可能增加多少NADH就可以增加多少H+泵到膜外。所以这个主张在生物化学角度来看说不通。
此外,H-离子碱性极强,根本不可能在水溶液中存在,一旦遇水马上就会反应掉。因此H-离子就算真的有用,也不可能进入循环系统,最迟在胃部就会被干掉了。
    实际上H-离子根本不神奇,它在1929年就被正式提出,然后在1977年彻底证实。现在,在化学合成领域,H-离子用的非常多非常普遍,当然,H-离子是不会单独存在的,它通常与各种碱金属组成NaH、CaH2等物质来使用。
    书中提到,他们的H-是用CaH2形式来保存的,在水中可以分解为Ca2+、H+和H-,这也就偏偏(骗骗)傻子,有初中化学知识的都知道,这东西一旦遇水,H+和H-显然就会变成H2(氢气)。实际上也是这样,CaH2是极度危险的化学品,遇水会放出氢气,对人体也有极大的危害,比如灼伤呼吸道。因为会放出大量氢气,所以也有爆炸的危险。”

 

    这位网友,看来是位业内人士,对生物化学比较熟悉。但科学发展无止境,对氢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确实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对“负氢离子”的产生、获取、保持、应用等有不少新成果;并在生命科学、医学领域进行了大量实验,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我的观点是,不可不信,但不可迷信;不懂就学,冷静面对!

    2、关于“广西巴马村”长寿奥秘的原因,据说有四点:每立方米空气中的负氢离子浓度达到5000ppm(百万分之一)左右;当地的活性水、阳光、磁场等的特异性。而“营销者”们,并未经过详细的科学论证,即提出了“负氢离子”是巴马村居民长寿的关键因素,转而为推销产品“氢离子珊瑚钙”、“水素水”“负氢离子发生器”“权能量子活化磁发生器等,其可靠性及确切疗效,必须经过长期观察,不宜急于求成。

    3、由于负氢离子极不稳定其寿命只有几毫微秒。其“活性”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的。它不仅产生难,保持更难。如果经过近几十年的研究,能解决“产生”、“保持”两个关键问题,不能不说是个重大的突破,将来一定会造福人类。(见附件《什么是负氢离子》)

   4、从医学角度说,“负氢离子能迅速清除人体内导致疾病和衰老的“活性氧自由基”,能治好各种疾病,并有延年益寿的功效,还需要获得更多证据的支持;过于迷信,并非科学态度。因为人体内的生物化学作用及机体内的相互关系、自我平衡作用,极其复杂,至今仍然存在许多未解的秘密 和不确定性;致病因素很多,包括精神、饮食、环境、感染等等,单纯考虑一种因素——(负氢离子),想包治百病 ,显然有夸大的嫌疑,不可轻信。

   5、氢的革命》一书,已经在中国引起了关注“负氢离子”神奇疗效的高潮。也许,它会带来一些崭新的观念、理论和可用于临床应用的新方法。希望这些“粉丝们”能得到更多的回报。

    此书值得一读,能增长许多知识,但千万不要迷信。 冷静面对,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附录:什么是负氢离子?(引自《百度百科》)   

    负氢离子(H-),又称为氢化离子,直到最近它才被纳入等离子物理学的范畴。这种状态的氢,其原子上多带了一个电子,因而带负电,成为负离子。在地球表面常温常压的条件下,H-极不稳定,主要存在于实验室里的等离子体和各种星体(包括太阳)的内部,其寿命只有几毫微秒。   

    那么,等离子体又是什么呢?等离子体在本质上是一种炙热的气体,可以发出辉光,这种气体受热可能是由于电离辐射或辐射传输引起的(你可以想象一块被烧红放热的情形),等离子体的产生既可以发生在星体周围的大气,也可以由于一束电流通过气体而产生(想象火花、电弧放电的情形),或者,在荧光灯泡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现象。   

在过去的十年里,科学家们发现,负氢离子(H-)广泛存在于地球的内部以及表面。虽然早在1937年,就有一些生物化学文献报道了H-,但更令人惊讶的是,人们逐渐发现,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中,H-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在多种生物体中充当着“能量载体”的角色,同时还是一种强效抗氧化剂。   

    作为抗氧化物质,在所有的未加工食物(包括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生物链中的一切天然未处理水源中,H-是最主要、最基本和最直接的抗氧化剂。含有H-的水源为冰川融化水、高原湖泊水以及含水层稳定区域的深井水以及天然泉水。   

    体积微小、质量极轻的H-是地球上所有生命最基本的抗氧化物质,它可能成为迄今为止各种生命形式最优越的抗氧化剂。然而,H-在我们的生物链中非常脆弱,它很容易由于加工、漂白、久煮或者加热而丢失或者遭到破坏。   

    在科学界,关于负氢离子(H-)的研究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二十世纪初,无机化学之父卡尔·朗缪尔通过探究多种物质,观察了自然界和火焰中原子态和负氢离子状态的氢的产生,比较了常温常压条件下(STP,多以海平面、室温为标准)和高温时氢气(H2)分解为氢原子(H)和负氢离子(H-)的程度,结果发现,在STP下,H2分解为H和H-的比例非常小,当温度升高时,这种比例明显增加。这个发现使卡尔·朗缪尔认识到,在STP条件下,H-的产生和稳定存在比他预想的要普遍的多。在自然界,H-往往隐藏于晶体栅格中,或者松弛地结合在一些氢化物结构中,也可以紧密结合于氢化有机物如还原型辅酶I(NADH)中。   

    到了20世纪下半叶,人们对负氢离子的认识不再是地球上罕见、自然界不稳定的物质,相反,在20世纪9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负氢离子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的生化反应中,而且在与机体能量代谢密切相关的三羧酸循环(也称作柠檬酸循环)充当重要角色。90年代末,人们更加明确,在很多常见的抗氧化物质(包括维生素E在内)的抗氧化机制中,这些抗氧化物质是作为负氢离子的运输载体来发挥作用的,它们能在恰当的时机把负氢离子运输到各种组织、包围细胞的体液等生物系统中,使其发挥自由基(ROS)清除作用。另外,还有一点被普遍认识到:与光合作用产生能量的过程相似,机体生成的能量运输分子经“燃烧”后就被激活(如NAD转变为NADH),其关键机制可能就在于载体分子对负氢离子的传递作用。   

    人类通过种种心理的、生理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自然的治疗手段,影响和调整生命体的磁共振场(经络)的能量(量子共振)状态,使患病的生命体达到康复之目的,据悉上海福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权能量子活化磁就是利用物理性的原理做到同时释放负氢离子和磁化能量波的唯一科技,这一重大科技突破归根结底都必然借助于这搜集游离电子的功德。这也是中医经络系统之所以能够联系天地、沟通内外、应天道、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的现代科学本质。   

    其认为:“大凡内科疾病,第一时间不应该是忙于寻找发病原因和难以把握的辩证施治,应该是改变血液品质和血液的流动速度。而所谓改变血液品质的主要方法就是改变骨周边的环境(场效应),重新启动造血合成机制,从而启动人体自身的免疫调整机制。在第一时间,通过对人体最大器官-皮肤表面作功,从‘力学王国进入热力学王国、生命学王国、量子医学王国’体现排列有序、能量增加、温度上升、‘熵’值减少、充分发挥人体的混沌自组织痊愈功能,让人体复杂系统出现的无序如何迅速走向有序,这是一种医疗方法上世界观、方法论的革命。而这一特效医疗方法革命的关键在于要搞清楚脊柱、骨骼、肌肉、神经、血液、皮肤之间的物理参数(物理‘场效应’)系统关系,它将使很多疾病治疗变得简单而有趣,同时又是一种非常安全、毫无痛苦享受的有效途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