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隐隐觉得二氧化碳未来会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2022-09-28 15:09:17)
标签:

杂谈

  随着二氧化碳变汽油的新闻一出,网上一片惊叹,原因无外是二氧化碳这种人见人嫌的温室气体摇身一变成为人见人爱的燃料,其与普通人以往的惯性认知的距离确实有些大,再者,如果不是前去年二氧化碳变淀粉使得人们终于看到了一点开发利用二氧化碳的新突破,眼下的人类大多就只能将其作为一种有碍地球环境的负担看待了,比如世界上相当一部分科研力量仍旧执着于如何固化二氧化碳并将其封存地底或是海底,丝毫没有将其当成资源的想法,即便二氧化碳的确在工业上用途广泛,但由于其天然稳定的化学特性,一般人也很难将其与高效能源联系在一起,在我的认知中,最近一次接触二氧化碳作为能源工质的信息还是二氧化碳斯特林发动机,但那也不过是利用其稳定性作出的一种封闭式系统,因为无法大量消耗二氧化碳并转换其物质形态,所以对消减世界碳排放来说意义并不大,而二氧化碳变淀粉虽然很有前途,但以当前的整体环境来看,这条路确实有些远了,以当今惯常逐利的资本特性看,他们还是会选择更为短平快的项目,而二氧化碳变汽油这个项目在他们看来,会不会是个更佳的选择呢?

  与二氧化碳变淀粉一样,二氧化碳变汽油一样离不开关键的物质——氢,这也是大家一直都比较关注的重点,而我也隐隐觉得,如今二氧化碳变汽油也许就是在为将来二氧化碳变淀粉在做前期准备,就之前所述,由于当下化石能源危机加剧,资本肯定会特别重视那些化石能源替代品,比如液化氢,比如燃料酒精,但这些替代品的生产要么只是传统化学工业的附加物,要么挤占粮食储备,总的来说并没有辟出一块新的天地,只是更有效利用了当下可以利用的一些资源罢了,而二氧化碳变汽油则实实在在将过去认为的工业废弃物的二氧化碳重新扶上了新赛道,一旦大规模循环生产开始,其资源化属性也就不难想象了,而借此机会,之前所说过的太阳能制氢则会成为焦点中的焦点,在时下的世界,谁掌握了这项工程技术,谁就有可能率先建立起新的化学能源体系,而传统内燃机的淘汰也会放缓,与之对应的是,二氧化碳收集技术实际上也变身成为财富密码,在那种状态下,谁也不会放任二氧化碳这种宝贝流失而不心疼了,另外对于那些无意于大规模调整现有能源供给体系的区域而言,二氧化碳变汽油无异于救命稻草,这意味着他们的能源供应以及工业体系均无需作更多调整,只消将传统化石汽油换成二氧化碳加氢转化的汽油即可。

  根据当下得到的消息看,中国已经在动工建设二氧化碳加氢汽油的示范工程,一旦效果理想,未来推广也不是什么难事,尤其是那些近年来叫苦不迭的燃煤电厂,完全可以将这项技术看成是重生的机会,别的不说,光是二氧化碳这种过去令人头痛还必须投入大量成本购买碳排指标的东西现在可以成为资源卖上价了,其环保的主动性还用怀疑吗?如果连带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一样能够找到新的利用方式并完成资源化,那么这种环保就完全是利人利己利国利民了,延伸开来,那就是中国的环境保护完全升级到一个极其健康的循环发展模式上去了,这个未来的确令人相当振奋。

  相比于二氧化碳变淀粉的遥远,眼下二氧化碳变汽油的布局速度的确让人非常吃惊,我觉得一方面是利用资本趋利的特点可以快速铺开,比如其中涉及到的一种催化剂就有我们非常熟悉的四氧化三铁,这样廉价高效的催化剂自然很对资本的胃口,另一方面也确实是中国对于传统能源方式不可能在短期做到切割所致,由于全球能源危机并非杞人忧天,所以如何找到一条新的能源安全途径,对现在的中国极其重要,而且以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不能全天候发挥作用的缺点来看,如何存储多余能源也是当务之急,这其中就有电制氢的技术路径,而利用二氧化碳与氢的高效结合,那么这样储能方式就能完全契合当下的所有工业体系,也就是说,不用更多更大的调整,我们就能盘活环保与工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变被动为主动,使得不仅二氧化碳,连带其他温室气体一样成为良性循环的一部分,而多出来的石油进口份额,则被用于更为经济的化工生产方面,这样一来,中国现阶段的化石燃料压力就大大减轻了。

  在完成一系列二氧化碳加氢制油工程后,二氧化碳变淀这项关键工程也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展开了,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工程一个主要针对工业,另一个主要针对农业,都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关键工程,但在此之前我们也必须看到当下制约其发展的两个方面,说简单很简单,无非是二氧化碳的收集与氢气的生产,从物理化学的角度来看,这两样物质在地球上的丰度都比较高,但要说到能够用于工业生产,其纯净度与提取收集却有其复杂的工程要求,比如大规模太阳能制氢,其纯度与安全性肯定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二氧化碳在拥有其资源属性后,其处理也不会像以往想方设法固化或是深藏那么简单了,一旦大规模生产开始,二氧化碳会不会一样出现紧缺现象呢?甚至于说,人们会主动从矿层或是海底大量开采二氧化碳呢?这的确也是人类认知空前的逆转,事实上,自然界通过各种方式固化封存的二氧化碳数量极其庞大,如果利用不慎,会不会导致二氧化碳逸出加剧呢?

  基于现在的认识,我仍倾向于收集工业生产排出的以及过滤收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这在现在看来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更有效的手段变废为宝,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因此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然而在二氧化碳成为重要资源后,它的消耗是否会与我们惯常认知中的再生利用同步呢?如果出现了消耗极大快于收集的情况,那么我之前所说的二氧化碳成为一种新型矿藏的可能就会变成现实,当然,基于当下的环境,我们还不至于过分担心这样的未来,只是温室气体在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比较明显,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如何保持一种对生态界而言有利的平衡,将是未来的人类必须考虑的问题,而在我们这一代,肯定要为二氧化碳的减少大声欢呼,尽管这一切的到来仍需要时间来证明,但多一些理智的思考终究是有价值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珍贵的
后一篇:秋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