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有生命
(2022-03-30 12:59:00)
标签:
杂谈 |
盖亚假说一直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抛开细节不看,总而言之就是地球这个行星系统可能会以自己这个系统构建自己的行星智慧,也就是说,在我们眼中的地球各个组成部分,都是地球生物圈借以成长的要素,不仅仅是这样,地球也在以一种它可以理解的方式在向生物圈输出某种自我调节机制,包括我们所见的自然灾害,在某种程度上是地球实现机体平衡的方式,这样的想法虽然在一开始颇受主流科学界的排斥,因为以这样的角度去看地球,人们很容易就会陷入到唯心主义的陷阱中而被宗教势力利用,但到了现在,这种想法反而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响应,特别是环保主义盛行的当下,盖亚假说所强调的生物群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简直可以成为其天然的精神内核,于是从这个角度去支持盖亚假说也就顺理成章了。
将地球理解成为一个生命体,大概是从人类对自身越发深入的了解开始的,在渡过初期的蒙昧后,人类开始开始了对自身的各种探索,无论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乃至现在的科学层面,人类现在已经能从多角度来认识自己了,虽然仍远称不上尽善尽美,但现在的人类已经可以将生命系统看成是一系统复杂物理化学电子信息系统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单纯看待这些事物时,你很难将之与宏观生命挂钩,然而由此为基础而形成了人的基本生理循环与意识架构,人也就成了人了,于是将之类比于我们眼中的地球,人类所见的各生物群体是否能够成为一个生命体身上的组成部分呢?而地球由外向内的各种复杂的物理化学作用体系,又是否可以看作是这些信息交流的汇总渠道呢?虽然盖亚假说只是小心翼翼地说地球是个生命体,而这种生命体源自于一种生物与自然的信息反馈机制,可是细想下去,即便从单纯的地球物理上来看地球各时期的地质变迁,你就不可能觉得生物群体与地球的交互作用就是问题的全部,因为在某些时期,地球也会用一些相当激进的方式来响应生物群的影响,比如大规模火山爆发,加剧岩层中化学气体的逸出,从而大规模影响地表生物的生存,这有些像是人体的防卫体系,一旦暴走,便会造成一波微生物群体的凋亡,只是由于时间尺度的不一样,人类类比这两者时不得不拉伸与缩短彼此的距离,于是我们大致是能够找到一些所谓的生命相似点的,而如果承认地球是个生命体,那么我们就不得不思考其是否具有真正的智慧了,至少在现在看来,即便是那些支持盖亚假说的科学家们,也不敢直说地球是个拥有自我意识的大块头,而只是说它的智慧不过是生物与自然界不断进行信息反馈后体现出来的结果,这样说一方面是避免给人以唯心论的口实,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当前科学水平的限制,因为即便你心底里抱有这样的怀疑,却也很难去证明地球意识到底是个怎样的东西,在经典科幻作品里,就曾出现过地外星际考察团去一颗荒凉的外星球调查外星生命信号的故事,由于信号传递速度的不一致,人类直到故事结尾才搞清楚这个说话极慢的外星文明竟然是那颗星球本身,只是由于人类过于努力的探索,这个文明已在人类不懈的钻探下死去了。
如果地球拥有自我意识,人类也必然会面临那个经典科幻故事中所描述的问题,因为二者在信息传递与反馈间存在着天然的沟壑,这就使得即便地球想向人类传达些什么的时候,也只能通过它所能掌握的手段表达出来,但这一表达很可能只是我们眼中的自然灾害,并且由于信息传导的不及时,其反馈的时间尺度甚至会跨越几个世纪也说不定,毕竟地球是个大家伙,人类与之相比大概就如同人身上的细胞,而一些想要对人的意识诉说些什么的细胞,搞不好就是我们眼中的病变组织,而简单幻想一下个情节,你又可以将之想象成为一个底层文明不断奋进想要突破次元壁的过程,只是故事的终局很可能是在整体意识的视角下,这样的文明奋进是整体生命的破坏者,是需要铲除掉的病灶,于是回到前面的问题上去,以人类区区几百万年的演化史,是很难看透这个问题的,虽然我们不乏丰富的想象,却也无法从这个方面与地球意识进行有效的沟通,但我相信人类在这方面的执着总有一日会取得一些进展的,比如针对信息传递的时差效应,人类是可以选择从一些更快的信号传输方式着手去观察地球,比如地磁信号,比如地球的力场变化,而这样的努力似乎在目前已经有了一些成果,基于大量的地震监测系统的部署,人类目前对于地震的预测水平远高于百年前,而地球内部的结构也在更好的科技手段下逐渐显露出模糊的样貌,更引人瞩目的是,地球内部同样存在的一些弱电磁信号,虽然我们远不能将之与行星智慧联系在一起,却也可以隐约察觉到地球内部似乎也有相当复杂的信号发生与反馈机制,如果这样的信息反馈是稳定且连续的,这是否能够使地球内部形成某种意识呢?虽然我不指望地球能以人的方式去思考,然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样的现象,我却不能不排除另一种可能——意识投射。
如果地球愿意思考,如果地球愿意去从另一个角度看清自己,如果地球愿意整合自身资源,进化到另一个阶段的文明,那么人类是否有可能成为其意志的载体呢?这一问题可能牵涉到人类意识形成的秘密,也就是说人类原本只是地球各种微器官中的某一组成部分,就如人类祖先身上的眼点一样,既然想要在宏观层面上获利竞争优势,它就必须强化这些微器官的功能,比如可观察的眼,是比磁场感应更细致的工具,但因此收集的信息并不能进行更高层次的前期处理,那么它是否会借重于这个微器官呢?于是人类有了思考能力,有了各自的基本意识,虽然我们总是自豪地称自己是万物之灵,却在本质上是地球这个宏意识的细小分枝,从这个角度上说,未来人类的星际探索迟早会验证外星球上出生的人类是否会成为地球宏意识的组成部分,而这个联系是否有其物理边界,比如各行星间事实上也有其竞争策略,而意识投射是否存在着某种奇异的缠连,只是在我们人类看来,这些行星的距离跨度实在是太过于烧脑了,那么它们又在竞争些什么呢?起码从人类的物质属性看这个问题,是很难找到正确答案的,也许最终还是会回到宇宙诞生的终极问题上去,那时意识就不仅仅是人类或是我们现在想象中的地球才有的东西了,而是整个宇宙就是一个生命体且拥有独立的意识,那时的人类也说不清宇宙是在想竞争些什么,它的对手是谁,竞争的方式是什么,于是这个维度故事又被我们叠高了,只是到了那个时间尺度,人类的观察甚至连一副图片的呈现都需要亿万年,宇宙思维的信息反馈已慢到了无数恒星消亡时都不能进行的地步了,而在这样的时代里,人类若还是想弄清这一切,就必须形成自己的宏意识,这样一来我们的文明基本就成了跨维文明,这样的文明大概是可以开始与行星意识交流的吧,包括我们的母星地球,那时我们眼中的行星系统恐怕也不是现在这个单调的样子,而是被我们的意识赋予了不同人格,在那个时候,我们会发现祖先眼中的行星到底是个怎样的状态,它们中有活着的也有死去的,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而说不清道不明的竞争目的在那时也将水落石出,当然了,这一切发生的前提是人类这个行星系统眼中的微器官要长久地存在并进化下去,否则地球会重新选择一个新的培养对象也说不定。
就目前的前沿科学来看,人类距离高维生命的距离似乎还是很遥远,即便将地球理解成一个生命,我们也很难将其称作是高维生命体,也许高维生命也无所谓我们眼中的大与小远与近,而是有其更古怪的价值判断方式,这样一来,人类与地球恐怕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个现实典范,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自然竞争,你也许就会突然发现地球意识如果存在,它想要做的也许与我们这些微器官没什么不同,只是基于现在人类的某种自我限制,我们无法更进一步去思考罢了,现在的我们只能不断去寻找生命的共同点,这是个不断变化的认知过程,不过我始终相信人类有搞清楚这一切的那天,而在那时,人类的宏意识也会被建立起来,继而融入到另一重宏意识中去,如果将之称作是进化的话,我觉得那会是相当靠谱的一件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