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存在——关于《智慧风暴》的个人记忆(3)
(2020-08-08 00:18:42)
标签:
转载 |
想入非非容易,真正动起笔来还是很难。
更何况是这种限定了字数和时间期限的写作。常常想起自己最讨厌的命题作文,完全是在一种压抑和限制中进行所谓的创作。没办法,谁叫自己干制片人干得好好的,非要傻冒地“试一试”?导演看着我焦头烂额的样子常常笑我:“一流作家,二流导演,三流编剧。”看来,我这个不入流的人似乎正在努力往三流人才靠近。
当年的十一月,我抱着笔记本电脑和导演开始了《天娇》的外景拍摄工作。我一边做《天娇》的监制,一边写剧本。
来年的二月,《天娇》杀青,《智慧风暴》的第一稿终于完成。我已经记不得别人的意见有多少条,但书面满满几大篇的印象还是蛮深刻。导演却鼓励我说,这一稿,你完成了人物定位,足够。的确,就现在想来,电视剧中的那些人物,如:罗大正、龚心海、彼扬、洪泰山、蔡翰祥、夏森林、丁抗日、杨伯威、浩越、文德瑞等等,只要你看过全剧,你就会感觉他们个个铮铮男子,性格鲜明,活灵活现没有一点重叠,是他们,组成了《智慧风暴》的全部,也正是他们撑起了中国IT业!他们中,没有一个是常规剧中的“坏人”。因为,你要写奋斗,就要写坎坷,有坎坷,就应该有对立面,就应该有坏人。这似乎是常规,可是导演不允许。“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这是导演的原话。我知道,其实,导演很热爱这些人物,不仅因为他们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人,更因为,这些活生生的原型人物本身就能给予我们创作者很大的激励。要说《智慧风暴》的创作与其他的创作有什么不同,我最大的感触是:写别的,你是在掏空自己,但写《智慧风暴》,你绝对只能是在学习。一方面学习知识,另一方面学习做人,同时,你还在学习如何做事。所以,每每看《智慧风暴》的时候,我都会发现,剧里的每一个主人翁,都是大写的人,我看他们的时候,都必须仰视,不能平视,更不能俯视!
罗大正(孙淳饰)
冯·彼扬(孙周饰)
夏森林(刘家桢饰)
洪泰山(赵小锐饰)
浩越()
后来央视播了一个叫《书香门第》的电视剧,很失败。对《智慧风暴》的压力也就更大。“千万不要成为《书香门第》二!”这是投资方的担忧,也是要求。
我们的电视荧屏上似乎从来就不曾很好地塑造过知识分子,大智大慧的知识分子就更少。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是什么样子?我这个设计院长大的人有一阵天天都在琢磨这个问题。答案似乎很多,却又很少。最后,我们把目标定位在外形、语言和思想这三个点上。为了接近这三个目标,我们首先请来了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钟大的第二稿拿出来后,投资方还是认为没有达到投拍的要求。于是,我又闷头搞第三稿。后来,第三稿出来后,我和导演来到北京,面对面地听取各方的意见。这一听,把我吓了一大跳。因为,我发现,导演在创作理念上与当时的责任编辑发生了重大分歧!一个要求“戏剧性”“要好看”,一个坚持“真实性”“纪实性”“思想性”,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这可怎么得了?你不按照责任编辑的意思去做,还想不想播呀?芒野和洪涛力图说服导演,可是没有用。我知道,导演属牛,只要他认定的事情,九牛拉不转!由于导演坚持己见,创作一度陷入尴尬!(对导演创作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参看一下《智慧风暴的导演阐述》http://ent.sina.com.cn/v/2005-09-26/1532851139.html)。其实,我心里最清楚,从头自尾的创作过程中,导演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编故事”、“人为地制造戏剧冲突”,他说,这部剧,我们要坚持以真实的力量去打动观众。所以,我老实交待,剧里除了“夏天、莫太行、林萱”以外,几乎所有的人物都有出处,我可以给你罗列一大堆真实的名字。“林萱”,我坚持要加进去,理由是“否则,整部戏会更枯燥!”——这是我的圆滑,导演却耿耿于怀,每看一次,就说一次:全剧中最不认同的人就是她!“我们不能低估观众!”“观众需要有新意的思想!”这是导演念念不忘地唠叨。
《智慧风暴》剧照
(莫太行和夏天)
当我们今天有机会静下心来再细细品味《智慧风暴》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在《智慧风暴》这部电视剧创作中,导演坚持的“政论性电视剧”是成功的!它给予人们思想和认识的震撼是始料不及的!用后来制作人洪涛的话讲:看着它,怎么让我热血沸腾?!可是在当时,导演可是争执得面红耳赤,甚至到了“除非换导演”的白热化程度。再后来的拍摄过程中,还有许多不理解的阻力,甚至播出,也有障碍!我不明白,在一种新事物诞生的时候,人们为什么就不能平和地对待它?偏偏要用所谓的经验来指责它甚至否定它?“你可知兼容之伟大?”这是龚心海的台词,更是王选的经典语录!
时间老人,此刻正面带微笑吧?
山不转水转,《智慧风暴》最终还是按照导演的思路拍成了。后来到底又发生了什么?且听我下回分解吧!(未完待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