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六一卷 大国者下流 天下之交 天下之牝 牝常以静胜牡

(2011-03-21 13:30:57)
标签:

道德经

国学

德经

老子

生活

文化

休闲

杂谈

分类: 民族文化

【道德经】六一卷 <wbr>大国者下流 <wbr>天下之交 <wbr>天下之牝 <wbr>牝常以静胜牡

 

    【原文】

 

    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牝也。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为其静也,故宜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于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则大者宜为下。 (版本1)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版本2)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版本3)

 

    治大国,若居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北。牝常以静制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邦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版本4)


    【注释】


    大邦者下流(1),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2)。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3),则取(4)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则取大邦。故或下以取(5),或下而取(6)。大邦不过欲兼言人(7),小邦不过欲入事人(8)。夫两者各得所欲(9)。大者宜为下(10)。

 

(1)大邦者下流:邦,帛书甲本如是,乙本及通行本作"国"。下流,居于下流,处于水的下游。
(2)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王弼本作"天下之交,天下之牝",今据帛书甲本改。这两句的意思,一说交读咋"狡",或作"佼"字,健壮的意思,即天下的雌性才是天下最强健有力的,一说交是交汇、汇合的

意思,即处于天下雌柔的地位,是天下交汇的地方。
(3)大邦以下小邦:大国用谦卑的态度对待小国。
(4)取:取得信任、取得归顺。
(5)或下以取:或,有时。有时大国以谦卑的态度取得小国的信任。
(6)或下而取:有时,小国以谦卑的态度才能取得大国的信任。
(7)兼言人:兼,聚拢起来;畜,饲养,含占有的意思。兼言人,把人聚在一起加以养护。有人认为,这里指的是大国兼并、占有小国。
(8)入事人:待奉别人,指小国待奉大国。
(9)各得所欲:各自都满足了自己的欲望。
(10)大者宜为下:大国还是应当注意谦下。老子在此揭示出大国的态度是决定人类能否和平相处的关键因素,强调大国应该谦卑宽容,不可恃强凌弱,这样才能赢得小国的信任。

 

    【译文】

 

    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处在天下雌柔的位置。雌柔常以安静守定而胜过雄强,这是因为它居于柔下的缘故。所以,大国对小国谦下忍让,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和依赖

;小国对大国谦下忍让,就可以见容于大国。所以,或者大国对小国谦让而取得大国的信任,或者小国对大国谦让而见容于大国。大国不要过分想统治小国,小国不要过分想顺从大国,两方面各得所欲求的,大国特别应该谦下忍让。 (译文1)


    大国要象居于江河的下流一样,处于雌柔的位置,这是天下交汇的地方。雌柔常常以虚静战胜雄强,就是因为它安静而处于下面的缘故。所以大国用谦下的态度对待小国,就可以取得小国的信任;小国用谦下的态度对待大国,也才能取得大国的信任。所以,有时大国以谦下的态度取得小国的信任,有时小国以谦的态度取得大国的信任。大国不过是要聚养小国,小国不过是要待奉大国,这样大国小国都各自满足了愿望,大国还是应当以谦下为宜。(译文2)

 

    一个大国,如同天下河流的下游,它是掌管天下的根本,也是天下汇集的中心。女性总是以她的恬静来赢得男人的欢心。恬静是屈尊于下的表现。只要大国以一种屈尊于下的态度对待小国,就能赢得小国

的倾心;只要小国也能有暂时屈尊于大国之下的态度,就能赢得大国 。所以,或者是以一种屈尊于下的态度来赢得小国的倾心,或者是小国以一种屈尊的态度赢得大国的庇护。大国不过是想将天下置于自身的关怀之中,小国不过是想参与世界事务 ,以赢得世界地位。要使二者的欲望得以实现,大国应该首先以一种屈尊的态度对待小国。(译文3)

 

    治理一个很大的国家,要像江海那样安于处在卑下的地方,那么天下也会像百川一样自动归从,这就像雌性动物一样让雄性向它依从。雌性动物总是用以静制动的办法战胜雄性动物,就在于它们既能以静

制动又安于居下。大国如能对小国谦虚卑下,则必然能取得小国的信任;小国若能对大国谦虚卑下,则也能取得大国的信任。不管是谦虚卑下取得小国的信任,还是用谦虚卑下取得大国的信任。大国无非是想兼并小国,小国无非是有求于大国。两方面都各自想有所得,都必须谦虚卑下。特别是大国,更应该谦虚卑下。(译文4)

 

  【古文正解】

 

   深根于道,固柢于民。上可治国,下可持身,大可邦交,小可载人。虽有天地之邪而无以为害,虽有蛮夷之窥而无以为侵。天下浑伦自食,民安国泰,恒正不殆。  


  一马羁之,三马策之,万马唯可牧之矣!是以,大国宜静,强国宜下,势可成。象乎道也。   
 

    【今文正解】


    把根须深深的扎在大道,把根柢稳稳的定在人民。上可治理国家,下可修养自身,大可稳定邦交,小可承载他人。即使有天地凶邪灾害也无从妨害,即使有蛮夷窥伺也不敢入侵。天下淳朴融洽,百姓自食其力,社会安定国家丰泰,永远端正不会衰败。  

 
  一匹马可以拴着,三匹马则赶着,万匹马就只能够放牧了!因此,人众地广的国家应该安静稳定,国力强大的国家应该容纳谦下,那么天下的安定形势就可形成。这符合大道的情形状态。  
 

    【订正与辨析】


1、通行本“以静为下”逻辑不够明晰,故而依据帛书订为“为其静也,故宜为下”。 这句话应和上文“治大国,若烹小鲜”,大国宜静的观点。  


2、订按帛书“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于大国”较通行本多“于”字,照应于下文“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3、订按帛书“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则大者宜为下”较通行本多“欲”字,照应于上文“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引语】

 

    本章是老子针对当时兼并战争带来的痛苦,讲到如何处理好大国与小国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老子治国和国与国关系的政治主张。在老子看来,国与国之间能否和平相处,关键在于大国,所以一再提出大国

要谦下,不可以强大而凌辱、欺压、侵略小国。这章中仍有社会政治的辩证法思想。大国应该像江海,谦居下流,天下才能交归。大国还应像娴静的雌性,以静自处下位,而胜雄性。这里的国,是指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本章文字浅显,易于读懂。

 

    【评析】


    春秋末期,诸侯国到处林立,大国争霸,小国自保,战争接连不断地发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灾难。任继愈说:“这里老子讲的大国领导小国,小国奉承大国,是希望小国大国维持春秋时期的情况,

不要改变。他希望社会永远停留在分散割据状态。这是和历史发展的方向背道而弛的。”(《老子新译》)任继愈先生这样分析,自然有其道理。因为老子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小国寡民。国与国之间相安无事,和平相处。然而,深入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感到老子还有另外一种考虑。古今中外,人类社会能否得到安宁与和平,往往由大国、强国的国策所决定。大国、强国的欲望不过是要兼并和畜养小国、弱国;而小国、弱国的愿望,则是为了与大国修好和共处。在这两者的关系中,最主要的一方便是大国、强国。本章在开头和结语一再强调大国应该谦下包容,不可自恃强大而凌越弱小。只有这样,才可以赢得小国的信服。从此看来,老子的用心又是符合百姓们的愿望。


    【补充:外交】

 

    大国者下流,天下之交。


    下流:谦下守静,以静和动。用“下流”二字,让人立即明白,大国是以大海作比。大海之所以为大,是因为处下,天下所有河流在那里交汇的缘故。这一句用海洋和河流作比大国和小国,说明大国和海洋一样,是兼容小国的缘故。


    天下之牝,常以静胜牡,牝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牝:雌性动物,属阴,具有温柔、谦下、守静的特性。牡:雄性动物,属阳,具有刚强、傲慢、躁动的特性。


    天下的雌性动物,常常以温柔征服天下的雄性动物。阴之所以胜阳是因其本性符合大道之性。牝胜牡,就是阴胜阳,静胜动。同样道理,如果大国能够以谦下守静之德对待小国,就可以取得小国的拥护和

归顺;如果小国以柔和守静之德对待大国,则可以取得大国的尊重和保护。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或下以取,或下而取”,说明不管是大国征服小国,还是小国征服大国,其前提条件都是守静谦下,即大国和小国的和平共处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大国取得小国的归顺,目的不过是

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道德事业的行列,使道德之树不断成长和壮大。小国加入大国的行列,目的不过是同大国一道,共同维护道德事业的发展,让道德普及天下。大国与小国的建交,既体现了共同的目标,又满足了各自的愿望。但是,在建交之初,大国更应该有大国的风度,以主动谦下之德去接纳小国。本章论述的是国际外交政策。以天地阴阳之妙用,推论大国和小国的和平共处原则。大国守静处下,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倘若以强凌弱,以大欺小,就违背了自然法则,必被小国战胜。小国若不能尊守自然法则,躁动妄为,以小犯大,必国破人亡。所以,不论大国小国都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平共处,共同造就人类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道德经】六一卷 <wbr>大国者下流 <wbr>天下之交 <wbr>天下之牝 <wbr>牝常以静胜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