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 二十九卷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吾见其不得已

(2010-10-09 12:34:16)
标签:

道德经

国学

老子

生活

文化

休闲

杂谈

分类: 民族文化

 

 

【道德经】 <wbr>二十九卷 <wbr> <wbr>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wbr>吾见其不得已

 

第二十九卷

 

    【原文】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续或吹、或强或赢、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版本1)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版本2)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者,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版本3)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版本4)

 

    【注释】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1)。天下神器(2),不可为也,不可执也(3)。为者败之,执者失之(4)。 故物或行或随,或歔(5)或吹(6),或强或羸(7),或挫(8)或隳(9)。是以圣人去甚(10),去奢(11),去泰(12)。

 

(1)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取,治理的意思;为,指有所作为,治理天下成功;不得已,已为语气助词,不能达到而已。这句的意思是:谁要想治理天下并获得成功,我看他是不能达这个到目的的。


(2)天下神器:器,器物、东西。天下这个神圣的东西。


(3)不可执也:王弼本没有这一句,各种通行本也没有这一句。《文选》于今升《晋纪总论》李善注引《文子》述老子语时有此句。刘师培《老子斠补》也持此说。


(4)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帛书本作"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


(5)歔:有的本子作"呴",温暖、温热的意思;有的本子作"嘘",出气缓慢的意思。


(6)吹:寒凉。或说出气急就是吹。


(7)羸:瘦弱。

 
(8)挫:王弼本作"挫",河上公本作"载"。意思是安坐在车上。


(9)隳(huī):即堕、坠。与挫(或载)相对,即坠下车去。


(10)甚:极端的。


(11)奢:奢侈的。


(12)泰;即太,过度的、过分的。

 

    【译文】

 

    (如果有人)想要治理天下并取得成功,我看他是不能达到目的的了。天下这个神圣的东西,不可以有所作为,也不可以用强力来掌握,如果想有所作为,就要搞槽;如果用强力来掌握,就会失去。所以一切事物(特别是人,秉性不一),有的走在前面(象领导人就是这样),有的跟在后面(受人指挥);有的气势火红,有的处境寒凉;有的势力强大,有的软弱无力;有的乘坐在车上,有的坠于车下。因此“圣人”要去掉极端的、奢侈的、过分的东西。 (译文1)

 

    当伟人们想夺取政权而担当起如此重大的责任,我看来他们是受到使命感的驱使而不得已而为之。天下的神灵和供奉神灵的器物本是最为神圣的,但这些伟人不会去利用它们来成就伟业,若去相信神买灵之类,就会束缚自己的手脚,反而导致伟业的失败,若拿着那些神器,以为它法力无边,同样会功亏一篑 。天下之物有时可助你行动,有时又会成为一个累赘;有时可鼓气,有时可泄气;有时可使你强悍,有时可使你消沉;有时可以协助你,有时可以摧毁你。在这一场合有用,在另一场合就无用。因此,圣人总是尽力避兔过度,尽力避免奢侈,尽力避免安泰。 (译文2)

 

    想要治理天下,却又要用强制的办法,我看他不能够达到目的。天下的人民是神圣的,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统治天下,不能够违背他们的意愿和本性而加以强力统治,否则用强力纺治天下,就一定会失败;强力把持天下,就一定会失去天下。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被抛弃。世人秉性不一,有前行有后随,有轻嘘有急吹,有的刚强,有的赢弱;有的安居,有的危殆。因此,圣人要除去那种极端、奢侈的、过度的措施法度。(译文3)

 

     以强力来治理天下,我看那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天下苍生是神圣的,不能以强权压制,不能加以把持。强力压制会导致失败,加以把持的会失信于天下。所以圣人不施强力,所以不会失败;不把持,所以不会有所失。世人各有特性,有的积极,有的悠闲;有的热情,有的冷淡;有的刚强,有的羸弱;有的本分,有的危险。因此,圣人要避免极端的政令和手段。(译文4)

 

  【古文正解】  

 

  圣人谷天下以为官长,为无为,执无执,而天下陶陶然自治矣;今者将欲囚天下以为宰割,为欲为,执欲执,而天下忿忿然自乱矣,其不可得已焉!  


  天下者,神器也,浩浩苍生其莫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何也?  

 
  夫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谓反以动者也,而况以身抗天下者乎?功名利禄,虽致之而不可居,虽拱之而不可受,其不欲撄民而自危也,而况得诸不义者乎?  

  物极者,或灭或反。是以圣人缺以为盈,蔽以为新,知止去甚,知足去奢,知度去泰。故能无失无败,没身不殆。  

 

  【今文正解】 
 
  圣人像山谷一样畜养天下所以成为首领,为无所为,执无所执,而天下百姓都能安乐而自然达到太平;如今有人要像囚牢一样操控天下而加以宰割,为所欲为,执所欲执,那天下百姓都会怨恨而天下自然大乱了。这种妄想是不会得以实现的。  


  天下大权,是个神奇的器物,那是浩浩的黎民苍生啊,那是没有人可以左右的力量。图谋天下者必将失败,操控天下者必将失去。为什么呢?  

 
  因为寻常事物的规律啊,有前行就有跟随,有吸进就有呼出,有强大就有衰弱,有聚合就有散解,这就是反向发展的必然,更何况那些妄图以个人去对抗天下者呢!圣人对于功名利禄,即使恭赠也不敢依恃,即使呈献也不敢接受,他不想因此妨害了百姓而引来祸害啊,更何况那些通过不正义途径去得到者呢!  

 
  事物发展到极端,或者毁灭,或者走向反面。因此圣人对于外物守住缺乏作为充足,守住陈旧作为新颖,知道停止而远离过分,知道满足而远离奢侈,知道分寸而远离极端。所以能够没有失去没有失败,终生不会衰殆。  

 

    【引语】

 

    要平日可以看作老子论“无为”之治,对于“有为”之政所提出的警告,即“有为”必然招致失败,“有为”就是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去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或者把天下据为已有。事实上,老子所讲的“无为”,并不是无所作为,也不是在客观现实面前无能为力。他在这里说,如果以强力而有所作为或以暴力统治人民,都将是自取灭亡,世间无论人或物,都有各自的秉性,其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是客观存在的,不要以自己的主张意志强加于人,而采取某些强制措施。理想的统治者往往能够顺任自然、不强制、不苛求,因势利导,遵循客观规律。

 

    【评析】

 

    在《道德经》里,老子多处谈到统治者应行“无为”之治。他极力宣传“无为”的政治思想,主张一切都要顺应自然,因应物性,希望那些得“道”的统治者治国安民,做任何事情都不要走极端,不要存奢望,不要好大喜功。
      
    【补充:天下神器】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将欲夺取国家权力而谋求个人利益的,我预见他们的目的是不会得逞的。国家是由万物之灵之称的人组成的社会组织,不可能让那些怀有个人野心的人去为所欲为。执掌了国家政权,不以天下为公,却以一人之心奴役天下人之心的,必然失去政权。


    这是老子对个人英雄主义者的正告,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又是独具匠心的见解。凡是不“以百姓之心为心”的统治者,都必将以失败而告终。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坠。


    故:因此。物,这里指代气血。


    祖国医学认为,气与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生命的动力和源泉。气为阳,血为阴,气与血有阴阳相随、互为资生、互为依存的关系。身体的健康长寿与否,完全取决于气血能否充分调和。


    或行或随:气为血帅,血液周流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全身经络,全在于气的统摄与推动作用。气虚而不能统摄,则血常因之而外溢;气衰无以推动,血必因之而淤阻。反之,气又不可太盛,太盛则血必躁,血躁则窜行于身,气的统摄作用也就失去了。“或行或随”,是强调以意导气,气血相随,根据气血运行的具体环节施加意念。


    或嘘或吹:嘘,缓慢吐气用以温血;吹,快速吐气用以降温。气之与血,具有温煦、化生的作用。血为气母,食物生血,血生精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具有营养滋润作用。反过来,只有充分发挥气的能动性,温煦血液,才有血满精足,气旺神畅。


    或强或羸:气与血具有相互推动作用。以气运血,有时要强,有时要弱,始终小心谨慎,把握火候,灵活运用。强是武火,羸是文火,该武则武,该文则文,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或载或坠:血能载气,也能衰气。血之与气,具有濡养、运载的作用,血盛则气畅,血脱则气无以附,可导致气脱、阳亡。坠,通行本作“隳”,或作“堕”,“隳”和“载”不合对,“堕”则不和韵,“隳”、“堕”疑为“坠”之误,故改。


    “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坠。”是道德功的吐纳术。


    治身之道就是治国之道,气与血的关系就是统治者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领会了气与血的关系,统治者也就明白了治国的道理。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甚:过分。不道的统治者实行极端利己主义、个人英雄主义,对人民极尽掠夺、压迫之能事,是欺人太甚。圣人去甚,是心怀仁德。

    奢:奢侈。不道的统治者,最大限度地剥削人民来满足自己穷奢极侈的生活,是醉生梦死。圣人去奢,是心怀俭德。


    泰:极;最。不道的统治者骄横恣肆,惟我独尊,是无视人民。圣人去泰,是心怀谦下之德。


    “去甚,去奢,去泰”,是圣人之治。


    本章以治身之道印证治国之道,以不道统治烘托圣人之治。统治者无道,故有甚、奢、泰的不道行为;圣人明道,故“去甚、去奢、去泰”。中心思想还是以道为本。


    【英译】

 

    The above picture is my callagraphy work of this Chapter I’m sure it will be unsuccessful that to manage the political affair with peremptory method. The common people of the world are very inviolable. So, the dynast should not manage state affair with tyranny, should not control excessively. Otherwise, the dynast will loose trust of the people.


    Therefore, the sages will not misrule in order to keep the state stay in stability.Common people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Some of them are active, some are carefree; some are enthusiastic, some are impassive; some are doughty, some are frail; some are dutiful, and some are dangerous…


    So the people accord with the standard of Tao’s will avoid to using extreme decree and method.

 

【道德经】 <wbr>二十九卷 <wbr> <wbr>将欲取天下而为之 <wbr>吾见其不得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