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层次的善良人
(2018-01-03 14:47:15)三个层次的善良人
人之初“性本善”或“性本恶”,各执其说,即人性中既有天然的善,也有生来的恶,但大多数人都认为善良是人类最美好的精神和道德。我国的儒家历来主张“人性向善、择善固执、止于至善”,要求“于己独善其身、与人乐善好施、处事心存善意”;马克·吐温称善良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聋子“听到”;我的微信个性签名是“与人为善、与世少争”,也是在鞭策自己做善良的人。
做善良的人,必须有“利他”的思想和行为,但一味强调“利他”的善良又是非理性的。理性的善良须智慧的摄持,能在“利他”与“利己”之间找到平衡点,其思想和行为表现出“利己但不损人”、“利他但不损己”、“既利他又利己”三个层次。
利己不损他。“穷则独善其身”是对利己不损他的最好注释。人如遭遇经济窘迫、感情受挫、生意蚀本、应试落榜、事业受阻、疾病缠身等,可谓“穷”,显然无多大能力去“利他”,但若能反求诸己、先尽量做好自己,不给他人添麻烦、不损害他人利益,这是善良的第一个层次。
此层次的人主要是如何“独善其身”:一是豁达,人“穷”不要悲观失望,唯有坦然面对,一方面宽慰自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总不会一辈子倒霉,总不会事事无成,一切都会过去;另一方面顺乎社会发展,顺乎自己的才智和机遇,立足当下,该做什么做什么、能做什么做什么、能做多好做多好。二是不怨,人“穷”有客观和主观的原因,一般主观原因居多,不要一味去怨天尤人,走出困境不排除外力的支持,但没有谁能做你永远的救星,反求诸己才是摆脱困境的原动力。三是暂停,人“穷”好比在路口遇到了“红灯”,必须作短暂的停留,休整疲倦的身体、梳理纷乱的思绪、抚慰受伤的心灵,较正迷失的方向、充实前进的力量,在路灯“由红变绿”时,走出更稳更快的步伐。四是坚韧。人“穷”要顶往压力、挺住痛苦、受往打击、丢掉面子、担起责任,咬紧牙关,艰难前行。五是逆袭。人处逆境,不要消极沉沦、一蹶不振,而要在挫折面前坚毅不拔,重振雄风,逆袭人生。
利他但不损己。“达则兼善天下”,则是对“利他不损己”的最好注释。先做好了自己,小有能力“利他”,这是善良的第二个层次。
此层次的人主要是如何“兼善天下”:一要真实,坦诚面对人性,认识自己的局限,诚心实意帮助别人;从自己的信念和责任出发行善,但不强求别人,也不以“爱”的名义要挟别人。二要适度。你不是救苦救难的菩萨,更不是拯救世界的超人,量力而行地“利他”,不要为面子而“倾囊相助”,不能学《儒林外史》里的杜少卿,对谁都慷慨,最终散尽家财,自身不保。三要有刺,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你的善良,必须要有点锋芒,否则等于零”。善良中的锋芒就是要让人知道:你能明察辨晰世间的善恶是非;如果你好到毫无保留,对方就敢坏到肆无忌惮;行善的底线是你愿意或不损己,你也有自己的利益。四要识人,人要善良,但是要看对什么样的人,这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是朋友,能掏心掏肺的只有那么几个;把善良留给在乎你的人,以德报德;把狠心留给不懂你善良的人,以直报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