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道乾资产陈波
道乾资产陈波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405
  • 关注人气:22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波:心跳的经济学

(2016-02-18 15:02:24)
标签:

陈波

股票

经济

道乾资产

分类: 2、财经
                                     陈波:心跳的经济学
    心脏离开人体之后还会跳动,如果维持适当的条件,这种心脏的搏动能力能够维持相当的时间。现代医学已经非常先进,运用这种心脏的存活能力开展心脏移植手术。挽救生命。这里要说的是心脏搏动能力的自主性,以及心脏的搏动不依赖大脑的支配这一生物学属性。例如一些植物人,大脑功能以及严重损伤之后,心肺能依然可以保持。
    心脏搏动的自主性究竟有什么系统学的意义?心脏搏动如果交给大脑来决定会有什么弊端?
    从生命的角度说,心脏的自主搏动提高了生命存活的几率,降低了系统状态变化给心脏搏动的干扰,增强了心脏搏动的稳定性。也降低了大脑的负担简化了大脑决策的程序。试想如果心脏的搏动是根据大脑的指令执行的,那么大脑的运行状态必然严重影响心脏的运行节律。一个人如果兴奋了心跳立即暴涨,抑郁了心脏搏动就衰竭,大脑想不开了心脏就停跳。那这个人不知要死多少回。如果大脑受到一定意外刺激,心脏就停跳,这个人死亡的几率会增加很多很多倍。如果人体各个脏器的运行都按照大脑的指令运行,那么大脑对于人体系统的影响又会增加多少个数量级的紊乱几率。几乎就是必死无疑啊!
    所以从系统意义上来说,心脏搏动的自主性而不是受大脑情绪支配是极其可靠,稳定,可持续的系统原理。反之心脏搏动依赖大脑决策是极其不稳定,不可靠,不可持续的系统原理。所以生物进化的意义上,必然是心脏自主搏动的生命系统能够生存下来,而心脏依赖大脑搏动的生命系统系统必然夭折。这就是自然规律。
    进一步扩展到社会系统,假如政府是大脑,央行是心脏的话,央行就必须保持自己足够的自主性而不是依赖政府的偏好或者社会的情绪。美联储该加息就必须按自身的节奏加息,该减息就应该按自身的节奏减息。这是保持社会新陈代谢可持续的基本规则,或许耶伦可以学格林斯潘去创造一个变节奏的超长宽松繁荣周期,但是后面必然对应一个伯南克式的金融海啸。所以耶伦虽身为妇人,却不能以妇人之仁随意改变加息或者减息的节奏。否则必然带来另一个伯南克式的危机。
    大脑与心脏各自独立地行使职能是可持续自然法则的系统设计。
    所谓“顶层设计”这种拍马屁式的理论或许对社会经济运行带来意外的不确定性。需要警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