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资金空转危害极大
管理层终于开始意识到宏观政策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背离了。这就是资金空转。资金空转是怎么一档子事,大多数百姓是不太明白的,甚至很多学经济的人也搞不明白。因为要搞清楚这种空转的原理,一定需要有对经济系统结构与流程的深刻理解。需要学点未来经济学——经济系统论。
简单说明一个资金空转的典型例子,就是高利贷。这个估计现在大多数人都懂。就是一个资金吸收与债务传销的金字塔游戏。比如以一个高利贷吸收资金的人,利率非常之高,下面一层就会以略低的利率吸收资金,转贷给上线,收取利差。然后下线再以略低的利率吸收资金,转贷给中间人。。。。。。如此一层层借贷,最后当然是大量吸收普通百姓的钱传导给最高层。最高层也会用部分新资金去支付前期债务。以示“诚信”。但是其负债是以几何级数飞涨的。但是不管怎么说他现在有资金在手,可以奢侈地消费一段时间。当最后债务可能爆发时。就来个人间蒸发。然后整个债务链就崩溃了,然后大家的钱就都没了。
这个当然是最极端的例子。稍微缓和一点的例子就是希腊的国债。以及塞浦路斯的债务。虽然利息远没有高利贷这么夸张,因为毕竟这个债务有一国政府的背书。但是这个国家政府背书没有用。因为他没有印钞权,所以就陷入一个怪圈,如果借新债还旧债。那么债务总额越来越多,最后超过国家财政可以负担的能力。如果不借新债,立即出现违约。
说点国内的例子,就是地方政府平台债。和希腊政府一样,如果按自己的财力应付债务,只有两条路。因为地方政府也没有印钞权。当然他们有财政收入。当地方财政收入不足以支付到期债务时,只有两条路。1、中央政府代为偿债。2、借新债还旧债。根据中央与地方的协议,不是什么债务中央都会代还的。因此就只有借新债。而借方已经知道贷方有偿付问题,因此必然限制资金借出。如此地方政府只能通过其他渠道借钱还债,自然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这个利息有多高?比如通过私募借贷,或者通过信托借贷,或者向本地的公务员个人借贷。利率在15%到25%之间。按这个速度,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膨胀的速度可绝对不低。而这些钱都会出现在中间商银行的账户上。因此总体M2就会快速增长。但是这些债权债务只是账面上的票据往来。而地方政府已经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工程投资了。因此账面资金不断增长,但是实际的工商业制造与流转却在下降。这就是资金空转。
现在知道CPI与PPI背离的原因了吗?当这个游戏开始出现强迫运转的信号时,结果就已经注定了。一直到这个资金空转的链子绷断或者被管理层强制冻结。如果有足够的系统运行知识,这个结果早就可预见。这就是本博大半年来一直呼吁货币政策失误,宏观政策失误的原因。不过这个系统性原理懂的人还真不多。而且主流经济学理论不能包括这些原理。
诸如全球经济,商品市场,黄金,外汇以及各国经济成长与衰退,无非是在这么一个巨大的系统中。这种游戏高盛们当然是心知肚明的,但是各国政府却未必精通这种系统性经济游戏。这也是小布什不得不请高盛CEO做财政部长以挽救经济的原因。
为什么说中国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以及产业调控政策是有失误的?因为这些政策过于按照主流理论的依据决策。但是主流理论绝对考虑不到一届官员在大量借贷维持后,到离任时间拍拍屁股走了。给后任留下一个巨大的债务窟窿。主流理论认为这些借贷人是理性的。现实是前任借贷人是超理性的短期行为。自己借钱花别人接债务。
如果不考虑前任后任,只从一地的债务看,央行的紧缩政策迫使地方政府去借高利贷。而地方政府没什么债不敢借。因为最后还钱的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央,二是地方百姓,三是违约让放贷者承担。这种例子绝不新鲜。因此宏观货币的紧缩失灵。反而导致热钱涌入。因为紧缩抬高了利率。而热钱也会赌地方政府背书不会毁约。
知道所谓热钱流入而为什么股市不涨的原因了吗?同时也回答为什么M2世界第一股市却不上涨。
所以正解是针对性的专项化解地方债务。控制非收益类基建投入。适度清理坏账,这会导致流动性下降,同时适度放松银根。以解除其他正常部门的高昂资金成本。如此虽然经济不能很快回升,但是实体经济起码可以正常运转。本币升值也会下来。出口也会改善。对过剩行业的调控。可以用税收的办法加速调节。比如取消钢铁等出口退税。加速产业去产能。对于过剩产业,需要各个击破。不要同时调控。这样总量上收缩不会太剧烈。
总之资金空转现在不需要我们去呼吁紧惕了。破解的办法也不是没有。
如此股市也会有希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