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金融苍白化经济同样不行
指数又回到2132附近了,破与不破,媒体一片争吵之言。李大霄先生的钻石底成了吸引眼球的焦点。看多者压力巨大,做多者压力更大。
指数波动的空间并不太大,但是个股波动的空间着实不小,踩上地雷杀伤力确实很大。即使很好的股票,只要有点小的业绩问题,就被放大砍杀。即使业绩增长,也被惯性杀跌。更不用说行业性衰退,几乎就是疯狂砍杀的对象。行业衰退,很多时候在于前期的过度投资,在于地方政府的过度支持。向日葵(300111)从高点29.5跌到9元上下做平台,这两天开始一字跌停。只是因为不幸是做光伏行业的。江西省新余市决定将江西赛维一笔5亿元到期信托贷款偿还纳入财政预算。这个力争做光伏老大的企业现在靠财政输血。但是能持续多久?每一个做光伏,做风电,做LED的企业都能获得财政支持吗?
所有没有门槛的行业,在中国通常做成过度投资的亏损行业,这似乎成了普遍规律。靠投资拉动的经济,来得快,去得也快。而在市长干预下的投资,更加容易进入过度竞争。赚钱的是谁?唯有掌握核心技术卖技术和设备的欧美国家。而中国通常做亏本的生意。
过度投资,无序投资的经济模式必须要反思,否则终将掏空表面上的国民高储蓄。
进一步需要反思的是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思维方式。
假设一个产业是严重供给不足且具有可持续需求的,金融支持是毫无疑问的。假如一个行业没有确定的可持续需求,金融投入过度,就只能形成金融风险。假如一个行业是远远供过于求的,金融投入就只能形成坏账累积金融危机。
没有切实回报的投入必然产生金融损失,累积起来就是危机。那么不顾需求地强调金融服务实体或许就是造成日后危机的根源。反之当产出过剩需求不足时,更应该强调实业回报投资人,投资人有收益才能拉动消费,拉动消费才能消化产出。因此金融实业之间的良性循环才是稳定成长的可持续之道。也是就业平衡发展的可持续之道。只有金融的产业空心化经济不行,只有实业的金融苍白化经济同样不行。
中国股市这种只有付出没有回报的金融市场,最终会抑制实体经济的发展。也会令间接融资的金融市场风险爆发。高利贷的崩溃与温州银行业坏账飙升就是最好的例子,欧元区目前的衰退也是例子。过度投资没有终端消费,最后实体必然倒下,而金融风险也爆发。上市公司获取资本,赚取利润回报投资人的市场才是一个良性循环的市场。目前最重要的是政策性地强化实体回报股市,否则金融循环终将衰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