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物运行之道    陈波   第二十六章

(2006-12-12 21:58:20)

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今译:重是轻的根基,静是动的主宰。

所以有能力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必需确保基本的生活保障,至于荣华富贵的生活,有之无之皆超然而处之。然而贵为大国之主的君王,为什么还要为个人的名利妄为轻动,而不顾国家存亡的根基?

轻率妄为就会失去国家安定的根本,国家动乱就会失去有序社会的控制。

注释:(1)重为轻根:重而密之物较轻而薄之物稳固。(2)静为躁君:静可以制动。(3)辎重:行远路者所携带途中所用之物资。(4)荣观:荣华,富足的生活。(5)燕处超然:燕为候鸟,依气候变化而迁,虽有燕窝,不因恋巢而不迁。此句意为:再好的物质,都是为人的适当生存服务的,而人并非为物质财富而生活,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求适合自己而已。(6)万乘之主:古代战争,一部战车为一乘。万乘之主乃大国之君王。(7)而以身轻天下:以身,为一己私利。轻天下,不顾天下安危。(8)轻则失根,躁则失君:轻率则会失去国家安定,妄动则失去控制。

评述:何为重?何为轻?何为静?何为躁?

天下万物,聚则生,聚则长,聚则强,聚则凝,凝则重,重则缓,缓则静。散则衰,散则消,散则弱,散则解,解则轻,轻则速,速则躁。

强,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的物质总量增加。弱就是在一定范围内物质总量减少。重与轻则表现为该范围内物质与界外的物质相互作用势力的强弱。重则势力大,轻则势力小。显然,这种势力的大小与该范围内物质的总量有关,同时,这种势力的大小与界内外物质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则势力越大,距离越远则势力越小。在场论中势力与距离的平方呈反比。在社会行为中,距离则有亲疏之别,过远则鞭长莫及。

就我们观察到的现象来看,静与躁表现为一定范围内物质相互位置的变化率。或者说内部结构的稳定性。静则稳定,表现为事物内部的有序性较强,结构变化小。躁则不稳定,表现为事物内部的有序性减弱,结构变化大。那么重好还是轻好?静好还是躁好?从道的角度来说如此提问则似乎不知自然为何。因为重有重的好,轻有轻的好。静有静的好,躁有躁的好。重之利则为轻之弊,静之利则为躁之弊,反之亦然。重轻静躁,皆自然耳。就非生命的世界来说,重者有重者的位置,轻者有轻者的位置。对于生命而言,轻的元素对生物微观结构伤害较小,重的元素则可能毒性较大。又比如以铁为例,晶体铁的原子之间结构较为稳定,因此钢材具有较好的机械性,可以制造各种机器设备,甚至小至一枚铁钉。然而人体需要补充铁元素的话,吞铁钉肯定不是上上之选,即使不考虑铁钉尖锐的伤害,从人体吸收的角度来说,铁晶体的吸收率是极低的。而铁的化合物相对来说就较易吸收,因为化合物中的铁离子较铁原子更不安静,更易于分解,易于吸收。坚硬如铁,也有其不足。有时人们嫌它刚性不足,有时人们嫌它柔性不足。因此各种铁合金便被制造出来,以增加铁的刚性或柔性。所以说重也好,轻也好,动也好,静也好,刚也好,柔也好,各具其用,故圣人无弃物。

就社会而言,静表现为稳定,有序,动表现为发展,变化。静好还是动好?

社会面临着稳定与发展两大主题。稳定与发展是社会运行的两个方面。从动态的观点来看,稳定与发展是同一个问题。人们采取多达的速率去进行社会的变革才能使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绝对地守静是不可取的,因为时空在运动,环境在变化,人对于自然的认识在变化。时空变了,环境变了,社会的结构保持不变就会产生不相适应,各方面的冲突势力会不断积累,最终形成山崩地裂般的动荡。而发展,就是在运动的过程中不断地协调各种势力的冲突,使得导致剧变的势力差被连续地、可控制地释放出来。通过有计划地调整,使得社会各阶层之间、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保持动态的协调与均衡。单纯地追求发展也是不可取的,同样会产生社会各阶层之间、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巨大的冲突。寻求以不可控制的方式来释放社会冲突的巨大力量,激进的方式更不可取。

协调稳定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组织发展的速率,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物质基础。因为变革是一种额外的消耗,是需要巨大的投入的,而效率的产生,在相当的时间内是未知数。发展的艺术就是在储备与变革成本之间寻求可以接受的解。“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组织的运行必须确保资源的储备。国家的运行,必须建立物质储备机制。军队的运行,必须保障后勤补给。企业的运行,必须保持现金储备与流量。个人的生存,必须保持基本的生活资料的获取。因此,保持社会生产的有序运行是国家的根本,为重,创造某种社会的奇迹为末,为轻。保持生产力的可持续增长为本,名义上的公平与效率为末。因此要“虽有荣观,燕处超然”。所谓“荣观”无非是指具备某种快速消费资源的能力,或者说烧钱的速度。什么是“燕处超然”?燕子是一种候鸟,随着气候变化而迁移,当气候适宜时,就在一个地方停下来,筑巢生息。燕子当然也希望生活得更舒适一些,所以会努力地、勤奋地改善自己的窝。然而当气候不适宜生存时,燕子绝不会恋巢,它们会举家迁徙,到合适的环境中去生活。当气候改善时,它们又会飞回来,重新经营它们的生活。燕子在生命与安乐窝之间的选择,是极为明智的。而人却常会因为贪图“荣华富贵”而误了自己的性命。试问“命之不存,名利何益”?所以富贵的生活,有缘你就享用,缘尽你就离去,无缘不必强求,燕处超然为上。

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安定的生活离不开物质保障。然而大国的君王,却还要违背这一基本的原则,为了自己的名利之誉而损害国家安定的根基。一部春秋,记载的多是攻伐与杀戮。

轻率地处理国家之治,就会动摇国家的根基;轻率地动用国家的资源储备进行战争,则有亡国灭君之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