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几点建议
(2012-04-03 23:07:42)
标签:
人才培养建立档案进行优惠政策农村职业教育杂谈 |
分类: 区域经济 |
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农业经济的一种战略性措施。如何做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着手:
一、广泛宣传,提高认识,把开发农村实用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
1、强化宣传。充分利用大众媒介宣传农村人才开发的意义和成果,不断扩大影响,提高人们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思想认识。
2、典型示范。充分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辐射带动作用,善于及时捕捉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土专家”、“田秀才”的典型事例,激发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以科技促致富。
二、加强教育,注重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1、加强和搞好农村成
人教育和农业职业教育。根据人才年龄、知识结构、接受新知识能力的不同,开展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如农村青少年,应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兴办各类职业学校,使这一部分青少年接受农村实用技术教育,让他们带着技术回家参加劳动。又如中青年农民,他们是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主要承担者,处于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要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省(市)、区(县)、乡、村级组织实用技术教育网络,大力开展培训教育。
2、加强培训,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素质。一是在培训对象上,要实行多层次培养,对种养大户进行重点培训,技术人才强化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二是在培训内容上,要实行多样化培养。三是在培训方式上,要实行多渠道培养。利用“高校”、科技“三下乡”、“科普宣传”、田间学校、“基地”、“示范点”等多种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对大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
三、积极支持,热情帮助,使农村实用人才成为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的“领头雁”
1、支持实用人才兴办企业。大胆启用农村实用人才担任厂长、经理兴办个体、私营企业,鼓励他们把自己的成果、经营管理方法运用到生产上去,直接创造效益,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带富一方人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通过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并把新品种、新技术交给专业户、示范户,由他们先搞起来。当地农民看到用新技术、新品种带来的利益,就会自发地跟着用起来,一项新的技术或新的品种就得以推广,一项新的产业就可以形成。
3、鼓励实用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对周围农民进行“传帮带”。主要通过结对子,以师带徒、科技赶集等方式进行传、帮、带,把自己的知识、技术、经验等活的东西扎扎实实地传授给周围群众,让更多的农民掌握新技术,使用新品种,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四、建立机制,健全组织,抓好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管理
1、成立机构,强化管理。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工作的领导,做到有机构管事、有经费办事、有人才干事。
2、建立档案。要及时为农村实用人才建立档案,将其基本情况、技术特长、技术成果等一一理清,统一保存,分类管理,作为对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使用的依据。
3、建立市场开发机制。充分发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以优势产业带动或以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可以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协会+基地+市场+农户”等形式,将技术、人才、市场结合起来开发农村实用人才。
4、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一是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对农村实用人才在开发农业产业上,出台优惠政策,提供信贷、用地、品种、技术、信息等的支持。二是在政治待遇上给予肯定。对年纪轻、文化素质高、技能技术过硬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符合条件的及时吸收加入党组织并选拔到村干部队伍中,加强锻炼。三是荣誉上激励。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创先争优”、“农村十佳优秀实用人才”等创评活动,树立典型,加强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扩大其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其荣誉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