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习惯于用既定的语言表达未定的意思,或者只凭简单的化用便想把事情表达清楚,比如一些校长常常化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一张口便是“铁打的学校流水的生”。似乎只要学校是“铁打”的,学生出来也一定就是“铁打”的。不明白学校其实不是营盘,学校是不是铁打的,关键不在校园建设得好坏,规章制度是否健全,软硬件设施是否完善,甚至经济基础是否足够的雄厚,关键看是否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没有一支铁打的教师队伍,就不可能有一所“铁打”的学校。因此,与其说“铁打的学校流水的生”,不如说“铁打的教师队伍流水的学生”。
所以说“铁打的教师队伍”,是因为教师队伍对于学校的极端重要性。教师是学校的主人,是办学的主体。由于受教育者成长的方向性、渐进性、可塑性与必须引导性等种种特点决定,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可能成为如同有人所说的那种“市场供求关系”,教师不可能更不能够唯学生的需要是听,他们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示范、引导、搀扶、鼓励和激发作用。这些作用发挥的程度,就是检验这支队伍“硬度”的重要标准。有什么样的教师队伍,才会有什么样的学生。一所学校校风如何,并不是学生到底如何如何,从根本上说就是这所学校教师学术风范、精神风貌、教学风格的集中体现。优秀的教师队伍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办学条件的不足。
既然对于一茬一茬的学生来说,教师队伍是一座“营盘”,那么怎样才能把这座“营盘”经营成铁打的营盘呢?
一、
强调专业成长,淡化职务职称。过去,不少学校教师的成长集中体现在职称职务晋升方面。师范院校毕业之后到中小学教书,在基本胜任教学工作之后,教师们的成长主要标志就是职称了,从初级教师到中级教师再到高级教师,一个一个台阶向上迈。由于教师职称制度的终身性,常常使一些教师感到评上高级职称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不少教师在职称评审前后工作态度的强烈反差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部分教师的思想素质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这种制度本身存在的弊端。针对这样的制度弊端,有些地方采取了高级职称复评制度,有些地方采取的则是职称评聘分开,前者虽然解决了职称终身制带来的问题,但中级初级如果也都如法炮制搞复审,不可避免要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后者则纯粹是现行人事管理制度之下无可奈何的改良――既然他没有相应的水平就不要评审通过他,何必评过以后再不聘任呢?
但是,如果强调教师的专业成长,则可有效解决上述难题。因为上述问题说穿了是围绕职称来展开的思维方式,职称中心论永远落实不了“能力”的地位问题,要落实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的地位,必须真正树立“能力中心”的思维方式,创设能者上庸者下的工作机制,提供有能力的教师脱颖而出的平台,重用“斩将搴旗”者,鼓励“奋勇当先”者,鞭策暂时“落伍”者,淘汰压根儿就没“入伍”只想滥竽充数者,倡导没有教书育人的本事在学校混不下去的风气,引导教师们自觉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能力,激励教师们争当学科带头人,一步步扩大自己的专业影响力,把自身的专业成长与教书育人当成可以终身追求的事业,当成自己人生价值实现的目标。
二、
强调教师学养,强化人文精神。一个时期以来,科学教育的张扬与人文教育的缺失诱发了许多的社会问题,然而教育行政部门为解决这些问题只是出台了一些轻描淡写的措施,如学业水平测试和会考制度,结果这一制度不能解决人文学科的弱化问题。其实,要解决这一问题,仍然需要从教师入手。陶行知说过一句语重心长的话: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都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教师如果不愿学习,学生不可能热爱学习;教师如果人文素养丰厚,学生必然会在教师的言谈举止之中受到有益的影响。所以,学校要特别注意强调教师学养的提高,无论社会科学教师还是自然科学的教师,都要认真提高自身的学养,自觉学习研读充满人文精神与人生智慧的书籍,要有“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的谦虚与正气,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与学术造诣。事实证明,学养深厚的教师都是人文素养丰厚的教师,学养深厚的教师群体是涵养学校正气基本力量。
三、
强调理性思维,外化成功经验。记得一位学者说过,没有理性思维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我们的教师不乏教学能手,但缺乏教育专家,主要原因是自己成功探索出来的教学经验,往往只是自己知道,一没有进行理性的螺旋上升实验,二没有将这些经验外化成自己的教学经验成果。这不是个别现象,而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与行政部门的倡导、地区学术文化空气有一定的关系。在大环境并不十分优化的情况下,我们要从小氛围寻求突破。我们在学校就倡导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细致观察,深入思考,认真分析,科学总结。在倡导理性思维的过程中,不要怕教师们写出了自己尚未做到的工作。只要它存在于教师的理性之中,这次没有做到的,下次就会做到。将自己的成功经验外化为论文与成果,不仅会启发别人,更重要的是条理自己。在模糊中前行的人,无论如何不可能有清晰的条理。理性是高级动物与低级动物的本质区别,理性也是区分专家型教师与一般教书匠的本质特征。
有了这三条,再加上持之以恒,教师队伍这座“营盘”就基本可以算做“铁打”的了,许多成功的学校经验表明,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加载中,请稍候......